言简意赅之经典力作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列宁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以及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深刻剖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强调坚持既唯物又辩证法的观点才能把握理解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真正实质与动力;明确界定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辨证法以及诡辩论的差异;溯源追本揭示了两种发展观对立的及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历史根源……
  这一系列言简而意赅的阐述, 使《谈谈辩证法问题》成为一部关于辩证法问题的不朽力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对人们深刻透彻地理解、准确精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与灵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辩证法;实质核心;形而上学;差异界限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关于辩证法问题的经典性文献,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虽是笔记性短文,却精辟地升华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自己以往的辩证思想,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辩证内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粹华彩钻石般在其间熠熠闪烁。
  现在我们知道: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与发展的学说,其根本特点是用联系全面、运动变化发展和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世间事物的存在及其运动;形而上学也是关于事物存在与过程的学说,但与辩证法截然相反,其特点是用孤立片面、静止凝固僵化和非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的存在与变化。其中,是否坚持用矛盾观点去寻找和解释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两者最根本的分歧……而这一切,无不与列宁在这篇短文中的明确界定及诠释密切相关。
  
  一、列宁明确了辩证法实质与核心
  
  列宁开宗明义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1)如此确定无疑地明确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且对之加以逻辑论证,揭示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赫赫地位与作用,在所有辩证法经典作者中史无前例;就是黑格尔与马克思、恩格斯,尽管也极其重视事物的矛盾及其运动,也从不曾如此进一步确定、论证和强调。
  2)列宁还以欧洲哲学发展史中著名哲学思想为依据,列举一系列具体科学各自的基本矛盾(“在数学中,正与负,微分和积分……”)来证明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实际上,实践与科学以及逻辑论证全都毋庸置疑地充分确证: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主观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对立统一规律首先是客观世界内在的普遍的并永恒发展的规律:世间一切领域的事物与现象之内、之间及其运动发展全过程,都自始自终充满着矛盾,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正是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2)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改造世界,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3)从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理论体系中地位作用看:①辩证法是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说,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联系的内容与实质是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直至相互转化;b.事物发展的动力及源泉是对立面的既统一又斗争;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对立面的转化,新陈代谢,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基础与灵魂,后者则是其展开和具体表现。
  (4)是否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是否承认矛盾在事物联系和发展中所具有的实质性、根源性、决定性等重要性质,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对立焦点。
  
  二、列宁明确区别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原则差异和根本界限
  
  1)列宁认为区分两种发展观的关键,在于把握其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动力。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形而上学则将发展看成单纯量的增减或场所变更的简单重复。
  2)列宁强调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外部矛盾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形而上学则将事物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与条件,宣扬“外因论”,最终势必与上帝创世说之类的宗教迷信以及唯心主义殊途同归,譬如牛顿的“第一推动力”。
  3)列宁认为辩证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旧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与飞跃,每一次返向“圆圈”起点,都是更高层次的“回归”——螺旋式上升,这是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过程;形而上学则将其理解为简单的重复、循环(封闭至“圆圈”起点),这是否认发展的僵固贫乏枯竭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钥匙。”
  
  三、列宁“扬弃”了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与诡辩论划清了界限
  
  1)在黑格尔那里,对立面的斗争被看成是低层次的,而对立面的统一则成为高级形式;尤其是本末倒置的立足点错误(客观唯心主义)和阶级局限,为替其荒谬的“绝对精神”的理论体系,替其保守的政治结论作论证,这位辩证法大师背离了辩证法的革命性实质,使自己的哲学陷于不可自拔的重重矛盾之中。列宁不仅坚持马恩辩证法的唯物前提,而且明确地指出: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从而坚持了辩证法所固有的革命的批判的性质。“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运动发展是绝对的一样。”
  2)列宁还揭示了貌似辩证法而实质是形而上学诡辩论的谬误:诡辩论者重大错误之一,就在于将相对绝对化,沦为典型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或绝对主义,并且必定走向唯心主义;列宁强调辩证法认为相对与绝对是对立的统一,相对中有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且两者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明确了唯物辩证法与其它不彻底辩证法甚至伪辩证法的区别。
  
  四、列宁明确揭示了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
  
  虽然马克思的《资本论》本身是辩证法与认识论统一的典范,但是任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深刻系统科学地揭示出两者的内在联系。正是列宁将辩证法思想引申且贯穿于认识论,对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性作了高度概括和科学阐述;论证了辩证法为人类全部认识所固有,对立统一规律既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也是人们的认识规律,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
  1)列宁以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和叙述方式为例,从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的个别现象中揭示深隐其中的矛盾本质规律,推而论之:认识过程及其规律是辩证的,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自始自终存在矛盾运动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命题中都有辩证法,“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等”,都可以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
  2)列宁还指出:具体客观事物及其对之认识,都存在个性与共性关系。“一般”不在个别之外,而存在于个别之中,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包含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部分或本质。任何此类的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个别相联系;人们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过程,就是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的转化。
  3)列宁论证了唯物辩证性质的无所不在:自然科学所证明了的客观世界本身具有的“同样的性质”(辩证性质),在人们认识领域也毫不例外。
  4)列宁关于认识具有辩证性质的思想渊源于黑格尔,是对其基本思想的又一“扬弃”,但又典型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黑格尔认为,世界发展既是绝对观念的展开,又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将辩证法与认识论统一起来;但他认为世界本原是“绝对精神”,世界发展是之运动,人类意识不过是之产物,是精神对精神的自我意识……列宁抛弃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杂质及其哲学的妥协性矛盾性,决然地划清了二者之间的原则界限;又保留了其认为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将认识过程看作是近似一串圆圈,仿佛是向旧东西回复,而实际上是沿曲折道路前进性运动,即认识的“否定之否定”等合理因素;与此同时,也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粗陋简单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直观消极被动的认识论相区别。
  5)列宁在揭示阐释认识过程与客观世界具有同样辩证性质的同时,也显示了唯物辩证法在人类认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示意着唯物辩证法极其高度广泛的适用性,以及把握之的极端重要性;旗帜鲜明地张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特点——辩证性质。这是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又一重要贡献。
  
  五、列宁还揭示了哲学谬论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与社会历史根源
  
  1)列宁以康德、黑格尔、贝克莱和休谟等人在认识过程中误入歧途为例,指出人的认识是一条螺旋式的延伸的曲线,其“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可能被片面地夸大为独立于这一曲线的完整直线”;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就是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无限制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物质脱离自然神化了的绝对……“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列宁还深彻涉及至唯心主义这朵“不结果实的花”和形而上学错误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历史阶级根源,明确指出沿着上述认识路线势必走向僧侣主义(等于哲学唯心主义),而“在那里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将它巩固起来”……
  这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唯心主义哲学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予唯心主义以致命的沉重打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只能采取简单否认而已,从来未曾达到列宁这般淋漓尽致地揭示与批判的高度。
  综上所述,甚至可以说,不深刻透彻地理解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就不可能深刻透彻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实质和基本特征。关于唯物辩证法问题的种种经典,凝聚了其他马克思主义作家的思想,更必不可少地凝聚着《谈谈辩证法问题》的思想。所以,《谈谈辩证法问题》是我们准确把握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他文献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精华和瑰宝,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不仅如此,古诗词还注重韵律和平仄,音律感很强。文学故事《旗亭画壁》告诉我们,许多古诗词在它所属的历史时期曾经是脍炙人口的歌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生演唱古诗词,用音乐演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是长期以来我努力实践的一种教学尝试。通过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到音乐课堂中的古诗新唱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古
曾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有一个小片段至今想来值得一记。  生(齐读):“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师:这一段文字介绍了白求恩的哪些情况?  生:国籍、身份、年龄、路途遥远、来华目的、经历和牺牲情况。  师:板书“年龄之大、路途之远、以身殉职”。强调“年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主要内容是1~9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除法,9的乘法被安排在最后。那天,我刚到教室宣布:今天,我们学习9的乘法口诀。有的同学就小声嘀咕了:“9最大,9的乘法口诀最多,一定特难背”,“唉,学到最难的了,我爸爸教了好久,我都背不上”……很明显,学生有畏难情绪,认为9的乘法口诀会比1~8的乘法口诀都难,对学习没有什么信心。幸好,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教材,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所以有信心让这些
摘要:如今小学语文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听、说、读、写,而是在此基础上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用艺术手法教学生学习,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更轻松的学习环境。本文就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同时给予措施、建议,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字;图画;措施;建议    做任何事情方法最重要,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教学、学习也是一样。因此,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教学方式就显
医学告诉我们,人双手的行为动作是与大脑紧密的相连的。大脑发出的指令给复杂的神经系统来完成非常奇妙的手部活动。双手的行为活动能真实贴切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而书写是脑手联合的产物。  笔迹指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具有个性。学者们普遍认为,不同的人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笔迹,它能反映不同书写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笔迹就是脑迹,书写人在书写时,手在写,同时大脑也在书写,指尖的各种复
“数字化”的到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如果把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环境下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就可以期待语文教学的“柳暗花明”。  一、优势互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不仅能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字、
摘要: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白石塘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属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师资短缺,教学水平低下。四年前,受肯德基标准化管理的启示,我们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到英语教学实践中,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到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本文论述了英语标准化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对标准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及英语标准化课堂的基本程序等。  关键词:英语;标准化教学;思考与建议;实效与分析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应在低年级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提供保障。开发教材资源,利用课文扩大识字量,借助每个单元安排的练习拓展延伸识字等,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大量汉字,为提早阅读铺路架桥。  关键词:大量识字;教材;生成资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它对学生吸收知识、接受文化,从而提早阅读、发展思维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年级的识字数量
摘要:对国外实行得比较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外条件、心理机制、教学指导等问题,可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借鉴其经验于我之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上包括科学原理的获得和知识建构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依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等内部条件,以及学习内容、教学指导、小组合作等外部条件;它同样要经过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的学习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并保持
摘要:修改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步骤。本文从内容、形式上的修改以及方式上采用的“反复诵读、他人评论和修改、面批面改”等,提出了相关的修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修改;内容;形式    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发现,大多学生有一种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作文不打草稿,不爱修改自己的文章,老师每次布置作文时,大都是闷头想,一会儿就开始舞动大笔在作文本上写了。写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