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课堂 提高学习效益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至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起,我们学校全面实施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二、三、六”教学模式,所谓“二、三、六”,“二”是复习导学、展示测试;“三”是课前自觉、课内自主、课后自省;“六”是明确目标、合作交流、体现展示、总结升华、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取得了较大的提高,老师由“讲师”变为导师,由演员变为导演。这些都是课改给我们带来可喜的变化,增强了我校师生继续推行“二、三、六”教学模式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由于受学生习惯不一和素质不等,教师认识和理解“二、三、六”教学模式程度不同,在推行过程中我们通过听评课和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转变,教学案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在刚开始推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二、三、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于此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案为载体的,同科教师在充分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学案设计突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极大的调动起师生的课堂热情,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随着“二、三、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进,教学案格式的固定化和内容的单一化,把教学案试卷化或练习化的教师不少,穿新鞋,走老路。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导致现在有些班,个别科目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展示不充分,学得不深刻、不牢固,课堂效果停滞不前。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首先,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继续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树立新课程理念,依照“二、三、六”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不断加强对教师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推进“二、三、六”教学模式提供理念保障。
  其次,对学科集体备课,教务处要精细化指导和严格地把关。“二、三、六”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做好集体备课,抓好教学案三维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对目标设计与内容整合不到位的教学案,一律退回重新设计。
  课前缺少二次备课,课堂“二、三、六”教学模式各环节处理不到位,课堂秩序混乱,效率太低。
  “二、三、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课前,课内、课后不断反复依据教学案对课堂进行设计、使用、修正,再设计、再使用、再修正的循环过程,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辛苦,但在有些教师课堂准备不充分,秩序松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自主学习,师生急于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不充分。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当的时候可做示范,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发展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预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不得法,合作效果不明显,我们有些班级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和探究性,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学生帮学生,学生带学生并未真正实现,教师要做合作学习的指明灯和导游,教师要像蜡烛,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最黑暗的时候点亮自己,这样才能放出光芒,在学生阳光灿烂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闪光,我们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质疑、去互助、去分析、去解决,教师在本环节只是通过巡视、倾听、检查和点拨,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乐园。
  3.展示解析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验,规范展示能提高学习效率。在“二、三、六”教学模式实施中,在有的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忙于让他们展示,以至于展示的只是个别优生和小组长,没有起到展示应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敢“动”自己要敢“放”,做到“展”而有序,“动”而有度,同时在展示时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和启发性语言调动学生展示的热情和积极性。
  4.拓展延伸,对接中考,应把握学生的层次性和知识的应用性。多数教师在教学案设计上能做到,但在课堂上做得不够,近几年的中考中,中考的题目设计更加灵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我们今后在拓展延伸部分要把握所学的知识直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无论对学生的中考能力提高还是兴趣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当堂检测,在课堂的最后留出10分钟进行当堂检测,当然也可以根据当堂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延长或缩短,但一般不能低于5分钟。但进行当堂检测时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不能保证当堂检测的时间,不能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2)当堂检测的内容不能着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上;(3)当堂检测的形式不能灵活处理,如达不到让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等多种形式;(4)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当堂检测的氛围,会把当堂检测当考试,(5)在当堂检测过程中,教师不能在学生中间巡视,不能随手批改;(6)当堂检测不能留出反馈矫正的时间。
  以上在推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二、三、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解决,不同的科目和教师可能采取的解决方式不同,但任何教学方式改革,都需要有勇气、信心和恒心做保障,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中学
其他文献
在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每到一学期快结束时,在体育课上学生就问:“老师,我们还测试吗?究竟测什么啊?”有的学生还问:“老师,是不是测800米跑啊?”还有的学生说:“可不要测体能跑啊,我可跑不下来。跑不及格怎么办?”,“我惧怕上体育课,又是跑,又是跳,一点都不好玩,还要测试!”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心声。  模块教学实施后,又到了一个学期结束时,在上选项健美操课的学生开始说了:“老师,现在我很渴望上体育课,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当前小语园地,许多“新概念”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涌来。那么,当“生成”成为时尚、“探究”成为新宠、“朗读”成为标签、“点拨”成为流行之后,语文课堂真的就“新”起来了吗?“千金难买回头看”的古训提醒我们:在慷慨豪迈地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必须带着那颗“驿动的心”做一次“再回首”,甚或“常回家看看”!  一、课前预设与现场生成  在当前的课堂中,“预设”
[摘要]教师可以少先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为源,构建立体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融合戏曲,构建更快乐的音乐教学;融合书法,构建更丰韵的音乐教学;融合诗词,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通过融合教学,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文之美、情韵之美、生命之美。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小学音乐;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
摘 要:学生的二轮复习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二轮复习,做个勤学生和做个“懒”老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09 高考 地理二轮复习 自主复习    理论支撑1: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创新型教师;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艺术性、适应性、交互性成为设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喜爱和推崇,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多媒体课件改变了过往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实验教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绿色化学    研究目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已推行了五年,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着。近几年本人深入课堂听了很多节小学语文课,听后思考,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但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转变力度不大,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实效性,这里本人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及成因    1.课堂教学中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既然如此,如何使朗读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呢?下面笔者依据新课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质疑、判断、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探究;纵深;圆锥;圆柱;体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19-01  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思考习得新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