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生 “懒”老师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二轮复习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二轮复习,做个勤学生和做个“懒”老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09 高考 地理二轮复习 自主复习
  
  理论支撑1: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广泛迁移。信息加工理论认为,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过程,也就是学生储存地理信息、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的过程。学生储存地理信息的这一过程,绝大部分由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第一轮复习中完成,而如何去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和组织应用地理信息,则主要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这也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理论支撑2: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洛克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学习看作是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由此可见,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他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去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故笔者以为,若一轮复习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辅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辅,教师的角色再不能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了,而应该是一个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的角色,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把时间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疑惑成为师生交流的核心,解放学生手、嘴巴、眼睛,给以这些感官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具备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二轮复习中,能力的提升是关键,但到底要靠谁来提升?是学生主体本身,能力是学生自己的,能力是学生自己在练习中内化出来的。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其间,教师绝不是个看客和牧羊者。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地理复习观。
  
  一、挑
  
  是指选一本质量高的二轮地理复习资料,一本好的资料,是师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地优秀教师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选一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是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在二轮的复习中,我校选用了《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导与练 地理第二轮》)。具体做法是在咨询同类学校基础上,由本校备课组讨论选出。
  
  二、合
  
  教材再好,也要结合教学实际。这就需要对资料进行结合实际的整合,例如复习的先后顺序,知识结构的设计等。以我校选用的《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导与练 地理第二轮》为例,我们打破了它原有的顺序安排,先复习了选考专题,然后依次复习了专题6,专题1,专题2,专题4,专题3,专题5和综合检测。
  
  三、读
  
  是指在课堂复习中,让学生阅读资料里的文字材料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做法是,阅读前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使学生带着要求去阅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目标重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求学生用笔勾画出疑惑之处,阅读时教师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统计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
  
  四、议
  
  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立3-5人组成的议论小组,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开放意识和交往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议论的核心是读环节中勾画的疑难问题,在小组议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但只是提供适当的指导或提示。
  
  五、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读、议中产生的问题作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讲那些中等学生勾画的疑难之处和比较薄弱的环节,去粗存细,去伪存真,绝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加大师生的复习量,无疑是在让学生吃索然无味的回锅饭。
  
  六、练
  
  通过练,来巩固所复习的知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或者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的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这是复习的关键环节,需要占用最多的复习时间,教师要随时记录中等学生的错题及询问并归纳错因。
  
  七、讲
  
  是教师根据学生练中产生的问题做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讲。这一环节的讲,区别于环节五里的讲。这里的讲,是全面地讲,系统的讲,是精讲。要讲如何审题,讲应考技巧,讲表达规范性,讲知识网络体系,讲解题的突破点等等,精选细讲,起到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典范作用。
  
  八、记
  
  是指学生对以上环节里暴露出的错题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原题样本、审题、信息储存、语言组织、解题关键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不足和经验,同时要求学生每逢考试之前对登记的内容进行再记忆。
  高三地理第二轮的复习过程,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这一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学会由保姆式和包办式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导引者,瞄准提升学生能力这个首要目标,敢于割舍,善于选择,把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给他们自由的学习时间。这样做从表面上看,是做老师的轻松了,实际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复习课前要先把资料阅读几遍,练习亲自做一遍,阅读时要观察记录学生的疑惑点,学生的议论中要释疑,知识结构要重构,学生练习中的错题要记录、错因要归纳等等,这些环节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二轮复习,做个勤学生,做个“懒”老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陆.《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3.袁宗金.《地理教学—信息加工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因为学生学习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老师教学没有了高考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出现了学生没兴趣,教师没方法的无奈与尴尬。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作文课形同虚设,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在职高作文教学中,老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学生怎样才能主动写作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关于职高作文教学方面的看法:  一、联系学生作文基础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职高学生作为
[摘要]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并出现叛逆现象,简单说教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思想教育效果。运用教学实例阐明如何用“暗示”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叛逆期;行为;有效引导;暗示法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9601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
學生们一提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归结原因,大致体现在:作文内容僵化,缺乏生活气息;作文训练封闭,堵塞写作思路;重知识传授,轻人文体验。那么,作为学生习作路上的指导者,我们如何为孩子的习作之路点亮一盏灯呢?习作指导课上到底该导些什么呢?  一、导出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克服我国传统教学长期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教学的长处: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扎实,计算推理能力强。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端:学生学得死板,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分低能,学多悟少,会而不明。  2.它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3.它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的共识。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围绕在我们身边,贯穿于全身心的始終是“新课程”这个重要的词语。在过去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有过不少的收获,现在我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新课程”,我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我今年的教学实践中会不会有新的突破出现。  一年级艺术课程中有《校园里的发现》这一课题,我设计了教学活动“看一看”,在去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带领小朋友走到校园中去,老师就像是旅行团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给每一位历尽“风雨”的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提出,无不让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借课改春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喜悦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语言课程的改革应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历程,不是转瞬即逝的“跟风运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将课改落到实处,
[摘要]“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政策层面开始尝试由“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回归。这一政策转向体现了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应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的有效举措。在实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的再调整;农
在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每到一学期快结束时,在体育课上学生就问:“老师,我们还测试吗?究竟测什么啊?”有的学生还问:“老师,是不是测800米跑啊?”还有的学生说:“可不要测体能跑啊,我可跑不下来。跑不及格怎么办?”,“我惧怕上体育课,又是跑,又是跳,一点都不好玩,还要测试!”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心声。  模块教学实施后,又到了一个学期结束时,在上选项健美操课的学生开始说了:“老师,现在我很渴望上体育课,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当前小语园地,许多“新概念”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涌来。那么,当“生成”成为时尚、“探究”成为新宠、“朗读”成为标签、“点拨”成为流行之后,语文课堂真的就“新”起来了吗?“千金难买回头看”的古训提醒我们:在慷慨豪迈地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必须带着那颗“驿动的心”做一次“再回首”,甚或“常回家看看”!  一、课前预设与现场生成  在当前的课堂中,“预设”
[摘要]教师可以少先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为源,构建立体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融合戏曲,构建更快乐的音乐教学;融合书法,构建更丰韵的音乐教学;融合诗词,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通过融合教学,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文之美、情韵之美、生命之美。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小学音乐;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