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反思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每到一学期快结束时,在体育课上学生就问:“老师,我们还测试吗?究竟测什么啊?”有的学生还问:“老师,是不是测800米跑啊?”还有的学生说:“可不要测体能跑啊,我可跑不下来。跑不及格怎么办?”,“我惧怕上体育课,又是跑,又是跳,一点都不好玩,还要测试!”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心声。
  模块教学实施后,又到了一个学期结束时,在上选项健美操课的学生开始说了:“老师,现在我很渴望上体育课,每次我都渴望上体育课,因为通过健美操课,我改变了许多。”“老师,我第一次体会到自我评价,我第一次客串了一回老师的角色。”“老师,我还有评分的资格。”这是上完健美操测试完后,一部分学生的心声。
  如何制定评价方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心理。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渴望自己究竟达到了什么标准,自己是不是这学期通过自己的付出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了。
  通过师生互评,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能体现教师的公正性。使二者统一起来达到和谐、互动的氛围。
  同样是教学,但体育教师心中都存在着一些困惑:上体育课究竟是为了什么?上完一个学期的体育课的结果又是什么?这是许多体育教师感到茫然的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体育课是为了学校需求而进行教学,还是为了应付而进行教学?由传统教学到模块教学的转变,模块教学在基层是否真正的实施?是否是虎头蛇尾?是否是换汤不换药?这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去解决,怎样去转变?文化课教师教学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然而体育课怎样去评价?怎样能体现一学期的教学效果?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怎样去评价?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而去评价,还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去评价?有的学校上了一个学期的模块教学课,但评价学生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评价学生,还是通过测试学生的基本素质去评定学生,这样学生上了一个学期的模块教学课,根本没有体现到自身的价值。这应该说,这一学期体育课是一失败的体育课。也就是上来上去又回归到了原来的路子上来了,没有从根本上完全实施模块教学。
  如何真正地走出形式主义教学?如何从表面走向实质?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动脑子,也是自己工作实施中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体育课等同于一般的课程,但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那么特殊的课程就特殊地对待,特殊地分析,特殊地评价。
  实际评价形式是多元化的,只要改变思想,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评价分为许多种,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今天教授讲得很透彻,根据评价的多元化而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例如:评价根据不同的比例进行分类。学生的技能分占多少?体能分占多少?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占多少?根据不同的学生而系统地进行评价,例如:对健美操课学期评价,其中一种评价方法分为:技评30分,达标30分,自编分30分,临场表现10分。这样既能检测学生这一学期学习的效果,测验了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测验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学生也能体验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一种的心理尊重。另一种评价方法分为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和教师评价,取其中的平均值,这种评价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价值,能够通过体育课提高学生的一种能力,也就达到了一种效果。评价的目的是体现课堂的效果性和价值性的延伸。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了,也就体现了体育课的价值了。体育教师也就不再困惑,不再迷茫了。
  作者单位:临清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行为。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课前没准备,听课就显得非常被动,而且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效率也不高,在复习的时候更是费时费力。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心中有数,课堂记录也有了重点,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在日常学习生活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对中小学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学德育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德育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 创新 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发展。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因此,面向21世纪的小学德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因此,中学生数学作业的布置与评判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练习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
众所周知,职业高中因为学生学习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老师教学没有了高考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出现了学生没兴趣,教师没方法的无奈与尴尬。长期以来,职业高中的作文课形同虚设,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在职高作文教学中,老师怎样才能走出困境,学生怎样才能主动写作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关于职高作文教学方面的看法:  一、联系学生作文基础的实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职高学生作为
[摘要]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发育期,并出现叛逆现象,简单说教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思想教育效果。运用教学实例阐明如何用“暗示”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叛逆期;行为;有效引导;暗示法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9601  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
學生们一提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归结原因,大致体现在:作文内容僵化,缺乏生活气息;作文训练封闭,堵塞写作思路;重知识传授,轻人文体验。那么,作为学生习作路上的指导者,我们如何为孩子的习作之路点亮一盏灯呢?习作指导课上到底该导些什么呢?  一、导出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克服我国传统教学长期存在的弊端。  我国传统教学的长处:学生基础知识和技巧扎实,计算推理能力强。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端:学生学得死板,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分低能,学多悟少,会而不明。  2.它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3.它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的共识。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围绕在我们身边,贯穿于全身心的始終是“新课程”这个重要的词语。在过去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有过不少的收获,现在我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新课程”,我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我今年的教学实践中会不会有新的突破出现。  一年级艺术课程中有《校园里的发现》这一课题,我设计了教学活动“看一看”,在去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带领小朋友走到校园中去,老师就像是旅行团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给每一位历尽“风雨”的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提出,无不让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借课改春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喜悦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语言课程的改革应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历程,不是转瞬即逝的“跟风运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将课改落到实处,
[摘要]“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政策层面开始尝试由“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回归。这一政策转向体现了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应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的有效举措。在实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的再调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