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hbrth565657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已推行了五年,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着。近几年本人深入课堂听了很多节小学语文课,听后思考,虽然新课改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但在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转变力度不大,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提高实效性,这里本人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现象及成因
  
  1.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不明、导致低效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而且要实现方法、过程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在实现时,必须关注三维目标的融合,而不是注重某一维度目标的实现。
  
  2.教学行为转变和学习方式改变上“作秀”,导致低效
  据笔者统计60%的课堂在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上,存在“作秀”现象,教师心中有“听课教师”的现象十分普遍。从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来看,引导、激励、帮助这三个方面中后两种情况存在较大问题。80%的课堂存在合作学习、但随意合作的达60%,这些合作无明确的分工,教师常说的话是“你愿意和谁一起合作就和谁一起合作。”但合作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学设计过于注重出新,丢了语文之本,导致低效
  许多教师课堂上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在教学设计上过于注重出新。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创设情境,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课堂上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读一读、唱一唱、画一画等多法并举,课堂上“多动”情况十分普遍。这一切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投入地去画,去听,去演,惟独丢掉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个根本。还有的教师在设计教法和学法上存在着简单化。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及途径
  
  1.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研读“三书”
  “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首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其次还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做到课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教学思路,有效的教学方法等。
  
  2.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重视和优化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和优化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五个关注。其一、关注优化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情境创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在演中,在听中,在唱中,在赛中,体验文本的内涵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其二、关注“三本”。即必须关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必须关注以文本为本,防止丢开文本;必须关注以语文学科为本,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其三、关注改进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法的设计,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我们都必须结合教学法和学生实际精选务实高效的教法。二是学法的设计,我们必须在学生合作学习最有价值的地方让学生合作,而且要培養学生的合作能力。其四、关注教学手段的实效化。在课堂设计中,什么时候需要设计课件,设计课件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学手段选择上提倡实效化,忌搞形式化。其五、关注备课的基本要求。即备书本、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充分注重精讲精炼。
  
  3.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真正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那些有悖新课程的传统的、都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
  
  4.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在教学反思上下工夫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是要求每个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关注教学效益,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安徽省寿县寿春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围绕在我们身边,贯穿于全身心的始終是“新课程”这个重要的词语。在过去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我有过不少的收获,现在我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新课程”,我是否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换用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我今年的教学实践中会不会有新的突破出现。  一年级艺术课程中有《校园里的发现》这一课题,我设计了教学活动“看一看”,在去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带领小朋友走到校园中去,老师就像是旅行团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给每一位历尽“风雨”的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提出,无不让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借课改春风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喜悦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意识到,语言课程的改革应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历程,不是转瞬即逝的“跟风运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将课改落到实处,
[摘要]“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政策层面开始尝试由“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回归。这一政策转向体现了转型中的乡村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应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的有效举措。在实行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过程中,我们建议有关部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的再调整;农
在过去传统体育教学中,每到一学期快结束时,在体育课上学生就问:“老师,我们还测试吗?究竟测什么啊?”有的学生还问:“老师,是不是测800米跑啊?”还有的学生说:“可不要测体能跑啊,我可跑不下来。跑不及格怎么办?”,“我惧怕上体育课,又是跑,又是跳,一点都不好玩,还要测试!”也是一部分学生的心声。  模块教学实施后,又到了一个学期结束时,在上选项健美操课的学生开始说了:“老师,现在我很渴望上体育课,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当前小语园地,许多“新概念”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涌来。那么,当“生成”成为时尚、“探究”成为新宠、“朗读”成为标签、“点拨”成为流行之后,语文课堂真的就“新”起来了吗?“千金难买回头看”的古训提醒我们:在慷慨豪迈地阔步前行的同时,也必须带着那颗“驿动的心”做一次“再回首”,甚或“常回家看看”!  一、课前预设与现场生成  在当前的课堂中,“预设”
[摘要]教师可以少先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为源,构建立体化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融合戏曲,构建更快乐的音乐教学;融合书法,构建更丰韵的音乐教学;融合诗词,构建更美好的音乐教学。通过融合教学,彰显音乐教学的人文之美、情韵之美、生命之美。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传统文化;小学音乐;立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
摘 要:学生的二轮复习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主要时间由学生支配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的经验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所储存的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组织应用的过程。二轮复习,做个勤学生和做个“懒”老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09 高考 地理二轮复习 自主复习    理论支撑1: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新课程下,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创新型教师;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人们预想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性、艺术性、适应性、交互性成为设计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喜爱和推崇,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因为,多媒体课件改变了过往以学生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通过将文字、声音、图像、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实验教学 新课程 科学探究 绿色化学    研究目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