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学会说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交流、学会说话、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学习,不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是教育的悲哀,一定是在教育教学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从课堂情况来看,老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即便是课堂对于学生的提问也大都局限于几个学生,尤其是当有人听课时,老师提问的总是那几个发言积极、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其他的很多学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老师担心提问那些表达不好的学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评价。其实,这样做的本身就违背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育原则,这样的课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好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几年过去了,有一些同学课堂上没有发过言,这些学生的说话水平何以能够提高呢?一个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学生又怎么写出好的文章来呢?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们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会说话、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培养和训练?
  一、应该立足课堂、瞄准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经常创设一种说话情境,而这种情境的创设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效的,让学生有话说,愿意说。这次教研室组织的数学综合能力测试就学生课间操队列,说出相关的数学知识信息。语文听说读写综合测试设置了购物、还书、问路等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通过互相对话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形式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很有启发。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尤其是不善于表达或表达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全国素质教育名校洋思中学有一条经验就是“洋思无差生”,教师的转差工作首先从课堂开始,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教育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通过定人、定向、定时、定量等具体的教育细节,逐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能力。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和学生一起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总是盯着几个或者部分学生,而放弃其他学生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想说、敢说、愿说、会说,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准确表达,学会清楚表达,学会流畅表达。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营造说话的氛围
  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当然,这些活动需要老师精心组织、精致安排,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形成机制。每次活动预先布置,学生通过阅读书刊、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后进行梳理归纳,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收获是丰硕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掌握了很多表达的素材,在活动时便会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就会有丰富的表达内容,就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地想说、愿说、敢说、会说。
  三、经常进行“一分钟”的说话训练
  时间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抓住了分分秒秒,就抓住了课堂,就掌握了主动,就骑上了时间的骏马,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一分钟的练习很实用,是一种“短平快”的学习方法(适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比如自我介绍,给学生“一分钟”的思考时间,再用一分钟时间介绍自己。我从基本情况(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籍贯)到性格爱好特点等,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思考,用一分钟时间表达清楚(完整),在短时间里构思布局,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每个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大家屏住呼吸,凝神冥思,此时的学习效率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这个话题高中低年级都可以进行,根据年龄年级不同,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用这种方法进行片段训练,训练的话题很多,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万千变化,都可以作为训练的话题。教师应从日常熟悉的、身边的、司空见惯的人、事、物说起,逐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要经常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如前文所述),经过短时间构思,让学生去叙说、描述、说明……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学会说话,都想说、敢说、会说,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也是我们的迫切愿望。而要达到这个愿望和追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大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心探索、苦心经营。
其他文献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东南广播公司。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浦江之声广播电台、华艺广播公司、福州人民广播电台、厦门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中国统一大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确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课题。语文教学,同样要造成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热爱和崇高情感。  兴趣是起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调动更要注意深层次的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体味情趣、谐趣、理趣、志趣的高品位趣味。  一、情趣  源乎人的情感领域又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的高尚志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叩开
一、以本为本、注重积累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鲜明地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缘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我利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词语和句子积累下来,多读一读,并且动手记一记,使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快速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
棉花生长后期,根系吸肥能力减弱。此期巧喷叶面肥,增产效果显著。 1.喷氮肥防早衰。8月下旬至9月上旬,每亩每次用1%尿素溶液80~100公斤均匀喷洒棉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本研究用鸡胚分离方法从发病孔雀脑组织中分离病毒;将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致病指数试验和半数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可凝集鸡红血球,血凝性可被已知的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外乎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离不开阅读,可以说阅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阅读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绘景状物的,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蕴含着人文地理、自然常识、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布置学生
摘 要: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得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语言,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学生应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树立合作精神。培养口语交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评价,一直为大家所忽视,还停留在“师本位”的层面上。评价单调呆板,评语缺人情味、感召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真正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在实践中,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寻找学生的亮点,巧用激励评价  作业评价要树立发展性评价观,多给予鼓励,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诱发其内在的智力潜能,切实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