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情境教学 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思想家巴士卡里雅在《爱与生活》中指出:“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妙用情境,打开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翅膀,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真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所说的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才能更好地激活语文课堂。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有何价值和意义?如何在语文课堂巧妙运用情境,激活语文课堂呢?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即借助实物,体态语、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想象、联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引导,把学生带入一个艺术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感动状态下进行求知探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价值和意义
  情景教学法能启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自主积极的投入学习。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个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教授中不能一味地借助师道尊严强势介入学生的学习,而应该利用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形成探究的自觉和兴趣。而情境教学法就是要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就是要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方面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教学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这样一种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呢?实践表明,我国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文课文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教读文学作品亦是如此。这就给教师创设美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要求。由“披文以入情”到“情动而辞发”并由此去感染学生。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另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语文教学因为其特殊性,教师精心科学的设置并运用情境,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把学生带入一个艺术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自主积极地投入学习。
  情境教学发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激活语文课堂。
  情境教育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苦役,而是乐事。这是因为情境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的活动与体验,往往借助或优美或悲壮的画面与音乐,言辞与动作等等方式来设置情境。他是充分考虑到美学生成预设的一种教学范式,因为情境教育“极富美感的缘故”,进而能充分实现了情境教学的启智,发辞,冶情目标。在现行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必修3人物习作训练中,一说到写身边的人,同学们都兴趣缺缺,但是当我借播放歌曲《小芳》导入,有些同学说我写过他人的眼睛,有些说我写过他人的头发……同学们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更具体,写得更好,他们的兴趣提得高高的。之后我再借助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启发学生对于中国式父亲的典型性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对于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观察,激起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身边人做进一步的观察,激起他们更深的情感体验,从而为人物写作酝酿情感,结果绝大部分同学的写人文章都更细腻,更具体生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的确如此,语文教学也不是真空状态下的由老师到学生的知识位移。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美学性,要求教师科学精心地设置情境,以实现师生课堂中的有效互动。 在此基础上,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才真正指向了激活语文课堂。
  三、如何在语文课堂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
  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试想,如果老师想幽默一下,调动课堂氛围,可是老师板着脸,学生胆战心惊,怎么能够让教与学的目的达到一致,怎么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呢?
  精心设计“活动情境”。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把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学习情境”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地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三维目标情境教学法能让语文课堂更生动精彩。当然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导引。教师的“导”一是通过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宏观把握学习“活动情境”具体展开的流程,使该“活动情境”能够更好地为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服务。二是表现在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使教学的整个过程着眼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并持之以恒地活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激情洋溢,活力四射,让学生真切地感到学习是多么高兴、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用心地使用,才能熟练为技能。”情境教育法,作为教学的方法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正如他另一句话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情境教育法与其他的各种教学法一样,只是一个方法,但只要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启智,发辞,冶情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激活课堂,就可以被反复的运用。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时代条件下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弘扬我们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将优秀文化熔铸到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也是当前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内容。古典文学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意义非凡,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的一个伟大的散文家,其散文熔铸百家,出神入化。本文针对散文叙事的特点,采用叙事学
【摘要】:学生要想学好英语,教师要想教好英语,离开听说领先的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几十年的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先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创造一切有利于英语听说的和机会,把课堂教学,课前自练,课后种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刺激听说兴趣,增强听说信心,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
目的:回顾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现状,用特定的疗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客观评述推拿治疗FD临床疗效,验证推拿治疗FD的有效性,总结出推拿治疗FD
近日,兵团党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印发〈兵团干部任免职谈话实施细则(试行)〉〈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进行打招呼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规范任免职谈话,强化对干部的日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初中体育与健康因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业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在教法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启发诱导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使设计直观、生动、科学、严谨,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式,可使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定理探索阶段”;“定理运用阶段”;“定理巩固阶段”。  1定理探
导读: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论设定,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
目的:从Akt信号传导通路探讨水蛭注射液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后处理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
在万亩茶园中实施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后,茶叶产重、产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对指导大面积茶叶生产和今后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