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方法恰当,适时引入概念
  1.从实例引入概念。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熟悉的事物,从具体的感知引出概念。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讲授的方法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坚持直观的原则,要尽可能地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学生所接触过的、恰当的实例进行引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地接触了直线、线段和角,为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时教师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2.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数学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新概念是建立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是旧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当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联系密切时,就不需要从新概念的定义讲起,只需从已学过的与其有关的概念中加以引申、指导,便可以推导出新概念,可以强化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概念时,就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建立的,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推导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这样引入不但复习了旧知识,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容易弄懂概念。
  3.从计算引入新概念 。教材中有些概念既不便于用实例引入,又与已有概念联系不大,就可以通过对运算的观察分析来揭示数量或形的本质属性,达到引出概念的目的。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这一概念时,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1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3/8×8/3、 7/15×15/7 、1/80×80、3×1/3,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并引出“倒数”定义。
  二、注重动手操作,深刻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如何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凭直观获得感知。也就是从实际操作引入,通过实物、模型、实验等方式引入概念,这样符合儿童的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再向抽象的概念过渡。例如,教学“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往往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任意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才能拼成三角形。这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动手操作,先给每个学生五根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从中任意取出三根小棒来拼三角形。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便会发现三根小棒中,只要有其中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小棒就不能拼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让教师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更使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比较概括,准确形成概念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属性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教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把概念分析透彻﹑讲解清楚。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进行正确、合理的想象、概括,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通过比较发现,小数乘以整数与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相同的,然而小数乘以小数与整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就不相同。因此,学生明确了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总的说来又是不相同的。这也是概念教学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学生形成较为准确的数学概念。
  四、注重练习多样化,巩固运用概念
  一个概念刚建立起来,往往记忆不牢,理解不透,需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数学概念。
  1.应用新概念的练习。讲完“小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各式的意义:30×4.5、4.5×30、2.3×1.5、5.19×0.3。
  2.关键问题设计的重点练习。如学习“小数加法”后,重点加强“小数点对齐”的练习。
  3.加强对比性练习。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好方法,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学生虽然能背出概念,但碰到具体问题,就不会区分或作出错误的判断。如质数和互质数,质数是根据一个数本身约数的个数来确定的,而互质数是根据两个数只有公约数1来确定的。
  4.加强判断性练习。对一些相邻、相近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出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判断、选择,这样既巩固了概念,也发展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5. 进行综合性练习。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数学概念。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个三角形的度数是多少?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它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按比例分配、三角形按角分类等概念。
  6.实践活动练习。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学习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逛超市”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收到练习的效果,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天宇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阐述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问题,深入剖析文化资源、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对济南历史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建设符合当代人需求的自媒体平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济南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 开发 自媒体平台  济南是第二批被国务院认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和2000余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强调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有效方式,小学语文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起来。  一、精心预设是前提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改变过去以教学内容的完成为目的组织的课堂教学,这并不是说不要预设,而是要优化预设。优化的预设能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本脉络,多角度、多思维地切入文本之中。一堂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中,企业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活动的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呈爆炸性增长,手机用户数量大幅增加,还出现逐渐升
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给教学输入了新的血液,使学校教育的生命力更加旺盛,更具人性化。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对新教材的认识及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课程资源不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究竟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  一、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在老
[目的]研究不同供水量与施磷量对甘蔗经济性状的耦合效应。[方法]以广西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通过供水量设置3个水平,在甘蔗分蘖初期至伸长末期,每旬供水量分别
近年来,在我国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涉及到员工由于推拉抬举等体力劳动和操作计算机导致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成本和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伤病和休假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损失更多的工时,因员工离职和频繁培训新员工产生的高昂的人力成本。A公司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伤病干扰了员工的正常工作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司“演出”的质量,给公司业务和正常运营带来了影响。本文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内部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伤
《运用双向转换导引教学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是我校开展实施的省级教研课题。该课题主要研究考察在强调建立学生习作兴趣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意识和表达这两个习作的关键要点有机结合起来,怎样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意识活动加以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同时,利用心理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学科工具,对学生表达成果——习作文本进行有效分析,谋求发现和解决学生意识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具
盈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经营成果,无论是对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及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具有非常高的信息含量,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相
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以及价值观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的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注重对学生的正面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学生有价值的行为进行鼓励、赞许、表扬、奖励等,是使学生对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学中就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要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兴趣往往左右着学生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