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李子的故事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李子熟了,大家看着成熟的李子啪啪掉在地上,觉得太可惜了。马达建议:“我们把李子摘下来吧!”可是李子树那么高,我们怎么才能把李子摘下来呢?
  幼儿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

  我惊叹于幼儿的叙述表达能力,他们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由。同时,幼儿较强的经验迁移能力也让我惊喜,他们能把日常游戏、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问题情境中。我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萌萌使劲跳起来,伸直手臂用力往上够,却发现还是无法触碰到李子;卢意搬来了自己的小椅子放在李子树下,发现站上去还是够不着;小甜找来锻炼用的棒子,跳起来打到了李子,李子掉落下来摔破了;子媛站在树下双手抱着树使劲摇,树枝巍然不動……这些方法好像都不行。
  马达开始了爬树尝试。他把攀爬梯当脚踏,一只脚踩在攀爬梯上,一只脚站在木头围栏上,当两只脚保持平衡后,他挪动另一只脚站到木头围栏上,就这样,马达离李子树更近了一步。接下来,他发现两个树枝之间的凹槽可以作为踏脚的支点,并选择了较粗的两根树枝作为着力点。最终,马达顺利地爬上了李子树,伸手就摘到了李子,喊道:“快,我手上有李子!”“你等着,我爬上来帮你接李子!”说着,沁瑶学着马达的样子,一只脚站在木头围栏上,一只脚踩在树干上,接住了李子。沁瑶喊来小甜:“小甜,你拿着碗,站在我下面接住,这样我们就成为一个传送带了!”就这样,孩子们以自己的方法成功摘到了李子!
  马达因为爬上了树,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小伙伴们纷纷向马达求教:“马达,你是怎样爬上去的?”马达站在树上,把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与示范:首先要胆子大,有勇气,然后要用脚踩到有交叉的地方,这样脚就不会滑下来,最后要用手的力气来帮忙,用力拉住,身体就能向上了。在马达的示范下,女孩沁瑶和男孩卢意成功地爬上了树。
  李子摘了一盆又一盆,我们收获满满。看着这么多红彤彤的李子,孩子们又开始计划用这些李子干什么,有的建议把李子晒成李子干,有的说榨成李子汁,有的提议熬成李子酱……关于李子的项目活动正在产生,期待接下来孩子们与李子发生的故事!
其他文献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活化,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的班级环境是幼儿
期刊
自主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多次提到“自主”一词。蒙台梭利曾指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内在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融入自主发展理念,构建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带来饶有趣味的创作体验。一、借助真实情境,构建主题课程  我们尝试从园所内的情境中捕捉幼儿兴趣,发现构建主题课程的契机,从而创造生长式的美术课程。  1.情境的选择
期刊
有研究表明,对归属对象深入、全面的认知是归属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海棠花开”主题活动的开展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尝试:云赏海棠,幼儿与垂丝海棠相遇,有了宛若置身海棠大道般的紧密相随;艺术表征,幼儿与不同创意随心碰撞,有了尽情的描绘和对美的领悟;诗意流传,幼儿用童言稚语述说,有了对家园独一无二的感念。以“海棠”为媒的多重体验,让幼儿在直观感受中获得了对家园的亲近与深究,在熟识感、创造美、言语趣不断累积的过
期刊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让幼儿“回归自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大自然中,在社会里,教育应该让学生与大自然亲近,顺应幼儿天性的发展。“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把大自然、社会作为出发点,通过与鲜活事物的直接接触,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从以上国内外知名教育思想家的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自然材料在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每学期的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形式,但往往教师是主角,家长只是配合。如何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模式,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本文将通过案例具体说明。新颖的互动式家长会,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家园
期刊
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儿童视角”成为广为倡导的理念,但实践中存在众多“我”觉得现象,阻碍教师个人的专业进步,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一、过分强调自我的“我觉得”现象  我们并不排斥“我觉得”思想,这是一个自我觉醒、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思维的碰撞会带来创造的迸发。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自己的想法而坚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和学习品质。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倡班本化、突出个性化,有自己想法的教师才能为孩子带
期刊
上学期星星从家里带来了几株南瓜秧,孩子们将它们安置在园内,一个暑假下来变化真大。一株种在幼儿园西北角的汽车轮胎里,藤蔓爬在绿色植被上,叶子细小,根部的叶子已经变黄,有的彻底变黄接近枯萎;一株长在幼儿园西南角的绿化带边,藤蔓爬在绿化带上,绿绿葱葱,“昂首挺立”,绿化带下挂着两个像“牛腿”样的青皮南瓜,可爱极了。看着日渐长大的南瓜,孩子们异常兴奋,经常结伴在攀爬区活动后逗留好一会儿,观察着南瓜,说着悄
期刊
我园将食育教育和感恩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及艺术领域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同时,我园特别注重以爱国情怀和地方特色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周一早晨来园,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聊天,话题是“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吃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吃了肯德基,有的孩子说吃了披萨。这时桐桐大声地说:“我去吃面了!”丁宝好奇地问:“你吃的什么面呢?”桐桐说:“桃花面。
期刊
◆问题:东西太多我们没法收◆  开学前,幼儿园例行检查,其中就包括室内环境创设。检查组走进小二班,映入眼帘的是忙碌的教师和保育员,人人都在收拾整理,活动室内还是堆满了教玩具、废旧材料等物品,感觉就是“满”和“乱”。交流时,该班教师表示,舍不得扔掉各种纸箱、瓶瓶罐罐等可用废旧材料,导致班级材料过多,怎么收都收不好,她们也很着急。在随后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班级都存在这个共性问题,这也是教师们急需解
期刊
生成课程的“发起阶段”是整个课程的开端,是从“兴趣点”发展到“课程”的过渡阶段。一直以来,教师对如何有效捕捉幼儿生成课程还存在许多疑惑,从“兴趣”到“课程”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一、现状与溯源:生成课程发起阶段的窘境与追因  (一)幼儿的兴趣点零散  生成课程是以幼儿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的课程,但幼儿往往对许多事物都会感兴趣,兴趣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发现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兴奋或疑惑时,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