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物品收纳也要“断舍离”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197671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东西太多我们没法收◆


  开学前,幼儿园例行检查,其中就包括室内环境创设。检查组走进小二班,映入眼帘的是忙碌的教师和保育员,人人都在收拾整理,活动室内还是堆满了教玩具、废旧材料等物品,感觉就是“满”和“乱”。交流时,该班教师表示,舍不得扔掉各种纸箱、瓶瓶罐罐等可用废旧材料,导致班级材料过多,怎么收都收不好,她们也很着急。在随后的检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班级都存在这个共性问题,这也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例如美工区,材料多且杂,基本每个班级都收集了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筒、饮料瓶等废旧材料,但实际利用率却不尽相同,如部分班级收集的牙膏盒一学期都不会用到,却不舍得扔。记录着幼儿成长轨迹的画作、手工越来越多,美工区的橱柜却满满当当无处可放,教师们有心保留下来,最后只能堆放箱底……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材料和有意义的作品呢?

◆策略:私人订制收纳“断舍离”◆


  众所周知,幼儿园应提供丰富多样、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满足其探究需要。但是,物品提供的时机、种类和数量,物品的摆放和收纳,都不是随意无依据的。经过园内一系列专题研讨后,我们将“断舍离”思想融入幼儿园物品收纳管理中,并根据园所实际,从三方面入手做好班级物品的整理收纳工作。
  1.“断”——不储备不需要的物品
  这里提到的“不需要”,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变的、阶段性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布置规划、主题的行进和幼儿探究的需要,确定现阶段哪些材料物品是能支持幼儿当下游戏探索的,哪些材料是不需要的,不做额外的储备,减少室内物品总量。在此阶段,教师首先要做好“观察”,对自己的班级布置做到心中有数,对班级活动区的预设要有规划,对接下来开展的主题和幼儿的兴趣指向要做预设计划,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需要的。
  2.“舍”——处理掉不适宜的废旧物
  在对自己班级布置和现阶段所需物品有了充分的判断后,要做的就是舍弃,将原有多余的、不适宜的、不用的物品进行处理。处理的方式并不仅仅是丢到垃圾桶,还可以归类送至幼儿园资源库,给别的班级按需取用。这一步教师需要执行彻底,因为只有处理掉一部分“没用”的物品,才能让留下的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让活动区的空间变得更“有用”。还以美工区为例,当幼儿的美术作品越来越多时,教师不妨改变做法,变“收纳”为“展示”,在班级中留一面墙或在阅读区的台面上布置一个小小展示区,放上幼儿创作的作品,既能让幼儿感受温馨和满足,还能为阅读角增添故事角色。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也会很有满足感。经过展示的作品,还可以从班级中“舍掉”,让幼儿带回家再次展示收藏,这样就可以减去很多收藏的烦恼,使美工区的空间变得更有利于幼儿再创作。
  3.“离”——放手让幼儿收纳整理
  课程游戏化倡导的游戏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也是班级物品收纳管理的小主人,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幼儿来讨论、参与物品收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程度也不同,大班幼儿完全可以自主讨论班级布置规划和各区角的材料收纳方法,自己设计、制作收纳标志;中班幼兒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物品收纳的规则和方法,参与设计张贴各区角收纳标志;小班幼儿则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认识室内的各种收纳标志,知道标志的意义,学习收纳的方法。

◆收获:在实践中掌握收纳技巧◆


  我园私人订制的“断舍离”教会教师断掉不需要、舍弃无用品、大胆放手,通过对班级活动区物品的减法,让收纳变得有方可循,易于操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班级物品有序化放置,所有物品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之前室内物品满与乱的问题,教师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不少收纳整理的方法,如巧妙利用角落空间、改造收纳工具等。
  1.有效规划,增设收纳空间
  做好活动室空间规划,学期初设计室内布局图,依照幼儿能看到的高度摆放各种操作材料,方便幼儿取放。针对幼儿园活动室面积小、收纳空间有限的现状,教师充分利用园内楼道平台、楼梯下方等处,规划适宜的班级自主材料区和各活动区材料收集处,充分将园内各“小空间”发挥出大作用,想方设法增加收纳空间。
  2.按类标记,有序存放物品
  将同类物品摆放在同一区域,方便幼儿取用和收纳。物品摆放的位置应该是相对固定的,并贴有明确的标志,要教幼儿认识各种标志。当幼儿将收集的资源带到班级时,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将所有物品按功能分类,如生活用品类、玩具类、纸板纸箱类等,然后按类存放到各收纳空间,并做好名称、数量等标志。
  3.巧思妙想,创新收纳工具
  为了更好地扩展物品收纳空间,各班教师发挥专长,巧思妙想,融入“立体”“三维”等思路,将牛奶盒、纸巾盒、卷纸筒、旧毛线、塑料管等进行二次加工,制作出材质不同、形状各异的收纳盒和收纳袋,并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配制相应的收纳工具,满足不同物品的收纳归置。
  小收纳大学问,我们始终秉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物品收纳管理中且行且思,巧用“断舍离”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园各项管理工作更趋成熟和完善。
其他文献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很适合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幼儿学习和感受。学习中国画能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接触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及其特征,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结合地方沈周文化,我们开启了中国画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借助本土环境,增强美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
期刊
民间艺术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艺术,是散发着自然清新和自由活力的艺术。南京本土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国民间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文化精髓。如何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美术课程当中,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展开了探索与实践。一、挖掘民间适宜资源,密切联系幼儿生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期刊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活化,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的班级环境是幼儿
期刊
自主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多次提到“自主”一词。蒙台梭利曾指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内在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融入自主发展理念,构建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带来饶有趣味的创作体验。一、借助真实情境,构建主题课程  我们尝试从园所内的情境中捕捉幼儿兴趣,发现构建主题课程的契机,从而创造生长式的美术课程。  1.情境的选择
期刊
有研究表明,对归属对象深入、全面的认知是归属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海棠花开”主题活动的开展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尝试:云赏海棠,幼儿与垂丝海棠相遇,有了宛若置身海棠大道般的紧密相随;艺术表征,幼儿与不同创意随心碰撞,有了尽情的描绘和对美的领悟;诗意流传,幼儿用童言稚语述说,有了对家园独一无二的感念。以“海棠”为媒的多重体验,让幼儿在直观感受中获得了对家园的亲近与深究,在熟识感、创造美、言语趣不断累积的过
期刊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让幼儿“回归自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大自然中,在社会里,教育应该让学生与大自然亲近,顺应幼儿天性的发展。“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主张“活教育”,把大自然、社会作为出发点,通过与鲜活事物的直接接触,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经验。从以上国内外知名教育思想家的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自然材料在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每学期的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有效形式,但往往教师是主角,家长只是配合。如何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模式,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本文将通过案例具体说明。新颖的互动式家长会,可以拉近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家园
期刊
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儿童视角”成为广为倡导的理念,但实践中存在众多“我”觉得现象,阻碍教师个人的专业进步,对工作造成消极影响。一、过分强调自我的“我觉得”现象  我们并不排斥“我觉得”思想,这是一个自我觉醒、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思维的碰撞会带来创造的迸发。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自己的想法而坚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和学习品质。我们的幼儿教育提倡班本化、突出个性化,有自己想法的教师才能为孩子带
期刊
上学期星星从家里带来了几株南瓜秧,孩子们将它们安置在园内,一个暑假下来变化真大。一株种在幼儿园西北角的汽车轮胎里,藤蔓爬在绿色植被上,叶子细小,根部的叶子已经变黄,有的彻底变黄接近枯萎;一株长在幼儿园西南角的绿化带边,藤蔓爬在绿化带上,绿绿葱葱,“昂首挺立”,绿化带下挂着两个像“牛腿”样的青皮南瓜,可爱极了。看着日渐长大的南瓜,孩子们异常兴奋,经常结伴在攀爬区活动后逗留好一会儿,观察着南瓜,说着悄
期刊
我园将食育教育和感恩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及艺术领域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同时,我园特别注重以爱国情怀和地方特色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周一早晨来园,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聊天,话题是“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吃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吃了肯德基,有的孩子说吃了披萨。这时桐桐大声地说:“我去吃面了!”丁宝好奇地问:“你吃的什么面呢?”桐桐说:“桃花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