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创设的策略探析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活化,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的班级环境是幼儿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发挥着重要的隐性教育作用。
  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当我们重新审视班级环境创设时,发现班级环境应是“活化”的,呈现形式应是多姿多彩的,富有变化的。为幼儿创设“活环境”,不仅能够让幼儿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对幼儿智力开发、个性养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创设“活环境”,如何让幼儿在“活化”的班级环境创设中获得多元发展?我们以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通过“活化”班级环境的创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析,旨在有效提升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真正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活化”剖析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吗?幼儿喜欢与环境互动吗?怎样创设“活环境”,让“活化”区域环境中蕴含着教育价值?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当我们重新审视班级环境创设时发现,“活化”环境,应做到以下几点。
  1.“活化”主题内容的选择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幼儿园班级环境应是“活化”的。在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创设的主题和内容,应是蕴含着教育价值的。班级“活化”环境创设,需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支持幼儿自由选择主题内容、自主学习,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实现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目标。
  “活化”环境的创设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关注和好奇,创设具有主题情境的班级环境,发挥其显性的娱乐功能和隐性的课程功能,内容的选择要形象化、夸张化,让幼儿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给幼儿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创设后的环境能够让幼儿愿意探究,愿意与之进行互动碰撞,创设“活化”班级环境氛围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形式多样的“活化”展现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对班级环境的创设不能只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而应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进行新的知识构建和多样化的展现。
  在班级“活化”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为幼儿和环境之间创设足够的互动交流空间,让幼儿能够发挥其主动性。可根据幼儿不同的需求,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易程度,让幼儿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适合的内容,采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完成后,可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或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创设中的困惑、问题、好方法和新点子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亲子互动及与环境互动的过程碰撞出火花,实现了环境创设“活化”的价值与意义。

二、幼儿园“活化”班级环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
  幼儿是班级环境的主人,要让幼儿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上来。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体,让幼儿参与其中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考虑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相一致,让班级环境的创设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不好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有效手段来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提供的环境创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和操作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活化”的班级环境,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材料,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开放的班级环境,使幼儿有归属感。
  比如,开学初,班级要进行环境创设,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加设计,鼓励幼儿通过参观、调查、绘画等方式,积极表达自己参与环境创设的想法。我们要追随幼儿的需要,走进幼儿的内心,处理好环境创设中的每一个细节,打造蕴含教育智慧的班级环境,支持幼儿的多元表达与个性发展。当幼儿的设计方案通过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地探索并尝试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可以将创设的内容与同伴、父母交流,体验参与过程的快乐。还可以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互动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探索对象、探索方式,自由探索,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所在,教师无须过多干涉。这种“活化”的班级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良好性格的养成,让幼儿的天性得到发展。
  2.加强表征性内容的展示
  表征就是指接触信息或者接纳的知识在幼儿心理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记录方式,这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显方式。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价值,应注重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及心理活动的变化,要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环境创设。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适时加强表征性内容,教师可以用手机或相机记录幼儿活动中精彩的瞬间,并将照片打印出来,进行展示,这样可以让环境创设内容更贴近幼儿。教师要与幼儿积极互动,鼓励并引导幼儿表达自我,询问幼儿想怎么设计,为什么要这样做等,在了解幼儿想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反思并总结经验,做好记录,形成表征性的内容展示,然后将此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够直接感受到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以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支持,并促使他们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例如:在开展“中秋节”的主题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并创设相应的环境。幼儿开展了制作月饼的活动,还讲述了与中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教师将幼儿制作月饼的视频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也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这样家长就会更愿意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幼儿也能够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
  3.加强幼儿与班级环境的互动
  在一個“活化”的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需要创建一个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环境,同时又要能够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班级环境的创设主要以主题活动的开展为中心进行,主题活动呈现的是幼儿在某一主题环境内生活和学习的静态反应,通过不同主题活动环境可以看出,哪些是幼儿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为此,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应将幼儿的特性、学习状态、成长现状纳入其中,以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体现。

  如:在小班主题活动中,进行主题环境创设时,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合作收集一些相关物品或材料,并引导幼儿参与布置主题墙面,创设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主题墙面。在主题墙面完成后,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并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幼儿共同完成一些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主题环境创设的价值,还可以实现家园共育,让幼儿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4.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
  引导家长从思想重视到实际参与,可在班级环境创设中设置一档“家长栏”,向家长展示幼儿的成长过程与教育成果,并在栏目中设置“亲子互动”“资源共享”等板块,让家长与家长之间互动、交流各自的育儿经验。只要教师用心去引导家长关注班级环境创设,并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将班级环境创设的需要及成果告知给家长,努力做到教师和家长联手,就能创设出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求的班级环境。
  综上所述,创设“活化”的班级环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幼儿的成长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与环境产生互动的相互过程。只要我们以幼儿为中心,读懂幼儿的语言,让班级环境与幼儿对话,就能启迪他们对环境有更多的探索和发现。我们要通过不断改进方法,使班级环境创设“活化”起来,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幼儿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新经验,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一、活动背景  “少年强则国强”,为了让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扎根幼儿的心灵,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锻炼他们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个性品质,我园组织开展了以“红色传承润童心,快乐运动伴成长——小小特种兵”为主题的亲子运动会,意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密切亲子关系,达到亲子同乐。二、活动实践  为了让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扎根于每个幼儿的心
期刊
“沁源圍困战”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留给沁源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英雄的沁源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沁源围困战”精神,铸就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英勇奋进的豪迈赞歌。  为了让幼儿牢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精神,体验那段艰苦的岁月,我园于2018年秋季开始,利用废旧的麻袋、沙土、轮胎、油桶、破损的幼儿床、跳跳床等材料精心设计、倾力打造,建成了初具规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是一种最高尚、最纯粹的感情。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强则国家强。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拥护这个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国庆节是我国重大的节日,我园借此机会,开展以“向国旗敬礼 抒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活动,全体师幼一起升国旗、唱国歌、了解五星红旗的意义,
期刊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观察、谈话等了解幼儿行为的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些疑惑。如:怎样去观察幼儿?怎样去分析解读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与水平?有哪些适宜的策略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介入还是观察?同时,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观察目的缺乏具体性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对幼儿实施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国庆节过后,大二班开展了“国庆节见闻”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国庆节期间自己外出游玩、观看阅兵式与庆祝活动等经历表现出来,笔者重点观察指导了积木区幼儿的游戏活动。二、材料投放  单元
期刊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利用游戏活动的创设与开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环境,并且在活动中,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一、游戏化主题活动,启发主动探索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与幼儿围绕具有内在脉络或价值关联的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動。通过
期刊
随着自主游戏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开展,游戏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历经7年的实践研究发现,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游戏材料是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游戏材料甚至决定着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以及幼儿获得的体验和发展。然而受经济、时间等条件因素影响,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不充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材料则以其丰富多样、随手可得、可变性强、经济实用、低结构、开放性等特点,能够补充幼儿园材料不足的问题
期刊
我园东邻学宫泮池柳,西望唐代天宁塔,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幼儿园。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家长,奉献社会,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以“欢乐的世界,成长的摇篮”为办园理念,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全园70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教学能手近20人,为实现办一流幼儿园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近两年,因为扩班较快,我园吸收了许多年轻教师。他们刚刚踏入教师岗位,为了提升教
期刊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很适合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幼儿学习和感受。学习中国画能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接触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及其特征,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结合地方沈周文化,我们开启了中国画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借助本土环境,增强美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
期刊
民间艺术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艺术,是散发着自然清新和自由活力的艺术。南京本土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国民间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文化精髓。如何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美术课程当中,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展开了探索与实践。一、挖掘民间适宜资源,密切联系幼儿生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