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发展理念下幼儿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ngy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多次提到“自主”一词。蒙台梭利曾指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内在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融入自主发展理念,构建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带来饶有趣味的创作体验。

一、借助真实情境,构建主题课程


  我们尝试从园所内的情境中捕捉幼儿兴趣,发现构建主题课程的契机,从而创造生长式的美术课程。
  1.情境的选择
  不同的兴趣与智能之间可以形成联动,以自然区情境为基础实施美术创作活动,能够推动幼儿兴趣的横向、纵向发展。班级里的自然区一直是幼儿喜爱到访的地带,很多幼儿会在该区域长时间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并和其他幼儿一起交谈讨论。这令教师产生了以此为基础构建美术课程的想法,最终决定实施“悦享自然·趣玩美术”主题活动,从自然区活动中延伸出多元的创作活动。
  2.活动的实施
  在创作领域融入“自主发展”的要求,意味着要重视幼儿的想法和意见,让幼儿自由表现他们喜爱的对象,创作风格不一的儿童画。在开展活动时,每次动手创作前都会开展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活动,促进创意的具体化、丰富化。
  比如开展“海滩上的小乌龟”活动时,师幼先一起讨论,让幼儿描述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欣欣说:“小乌龟在岩石上晒太阳,就像我们在自然角看到的那样。”阳阳说:“两只小乌龟可能叠在一起。”还有的幼儿说:“小乌龟可能戴着墨镜。”“可能还在吃冰激凌呢!”……教师借助美术创作前的话题讨论,引导幼儿分享心中的想法,酝酿创作情感,设想创作内容。当着手绘画时,幼儿便会更为积极主动。

二、投放生活材料,解放创作方式


  生活化的材料具有独特的质朴感,带有返璞归真的韵味,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使用生活材料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符合自主发展的理念。
  1.取材自然,激发童心
  幼儿的童真天生与自然相通,来自于大自然中的种种事物都可以激发幼儿的无穷灵感。春游时,幼儿会仰着脖子观看大树,想要仔细观察树上的鸟窝。有的幼儿还自豪地说:“小燕子在我家阳台上做了一个窝。”于是,教师组织开展了活动“小鸟的家”,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搜集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树枝、稻草、棉花等,绳子、粘胶等则由教师负责提供。幼儿先以简单符号记录需要使用的材料,便于在制作中对照取用而不至于手忙脚乱,然后在一次集中式的主题活动中按照心中设想的作品式样完成手工制作,这样的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是快乐的游戏体验。
  2.关联生活,动手创造
  蛋糕既美味又好看,在给本班幼儿过生日时,有的幼儿经常会说出它的造型方法:“底部有一个圆,上面再加上一个圆,上面还有很多小星星。”于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以海绵为主体的材料,让幼儿动手做蛋糕。前期,师幼一起观看了蛋糕师傅做蛋糕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过程中,教师并未刻意突出“审美”“艺术”“创作”等要素,而是以幼儿自主性的创作意愿为牵引,将其当作制作类的活动来对待。因为蛋糕自身具有审美性,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创作動机,从而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三、优化美工区,推动自主表现


  《指南》中建议:“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美工区是幼儿开展自发性表现和创造的重要场所,能够提供充分的材料支持,大大减少教师的干预。
  1.适当布局,创设多功能环境
  自主发展的理念认为幼儿具备学习与发展的主观意愿,当环境中存在符合自己兴趣的要素时,便会积极行动,尝试各种活动。因此,教师要适当布置美工区,创设多功能的环境,使其能支持幼儿的发展。在美工区环境创设中,我们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审美感知功能:教师主要运用明艳、柔和的色彩来建构美工区,在墙面、桌面装饰了各种绘画、民间手工制品,使环境中充满丰富的构型要素。当幼儿在活动环境中感知到美时,心中的审美本能才能被激发。
  (2)自主创作功能:区角中提供了各种专业的创作工具和毛线、吸管、牙刷、牙膏等生活化材料,让幼儿能够自主开展创作。同时提供了大画板,让幼儿可以在区角中开展合作绘画,激发了幼儿更为多元的游戏方式。
  (3)环境装饰功能:美工区中创设了专门的展示区,幼儿可以粘贴自己的作品。区角开设了绘画墙,幼儿可以在墙面上直接绘画,让墙面成为实现幼儿审美创想的地方。
  2.合理指导,支持主动式学习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发挥创意,是实施美工区区角活动的基本思路。只有当幼儿遇到明显的问题时,教师再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通过间接的方式开启思维,引导幼儿凭借自身的创作智慧解决问题。
  美工区摆放着大家喜爱的玩具车和风格不同的旅游景观,作为参照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来到美工区,会尝试使用区角的材料创作乘车旅行的场景。晶晶画好汽车后,又用铅笔在汽车边缘加重了两道,但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后来主动问教师:“老师,怎么能突出汽车呢?”师幼一起讨论,并想出了很多方法,如给汽车涂上背景里没有的颜色,在汽车周围用颜色鲜亮的油画棒画上一圈,也可以先画好小汽车,再用剪刀剪下它,将它贴到背景纸上去,以加强汽车的立体感。蒙台梭利曾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幼儿的主动提问行为正是自主发展的一种表现。
  总之,教师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让幼儿进入“我要创作”的状态,在美术活动中快乐成长。当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幼儿就会更为高效地构建经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艺术感受力,更能体验到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培养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沁源圍困战”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留给沁源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英雄的沁源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沁源围困战”精神,铸就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英勇奋进的豪迈赞歌。  为了让幼儿牢记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精神,体验那段艰苦的岁月,我园于2018年秋季开始,利用废旧的麻袋、沙土、轮胎、油桶、破损的幼儿床、跳跳床等材料精心设计、倾力打造,建成了初具规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是一种最高尚、最纯粹的感情。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强则国家强。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拥护这个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国庆节是我国重大的节日,我园借此机会,开展以“向国旗敬礼 抒爱国情怀”为主题的爱国教育活动,全体师幼一起升国旗、唱国歌、了解五星红旗的意义,
期刊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掌握观察、谈话等了解幼儿行为的方法,客观、全面地了解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在观察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些疑惑。如:怎样去观察幼儿?怎样去分析解读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与水平?有哪些适宜的策略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是介入还是观察?同时,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观察目的缺乏具体性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对幼儿实施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国庆节过后,大二班开展了“国庆节见闻”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国庆节期间自己外出游玩、观看阅兵式与庆祝活动等经历表现出来,笔者重点观察指导了积木区幼儿的游戏活动。二、材料投放  单元
期刊
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利用游戏活动的创设与开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环境,并且在活动中,加强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一、游戏化主题活动,启发主动探索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与幼儿围绕具有内在脉络或价值关联的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動。通过
期刊
随着自主游戏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开展,游戏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历经7年的实践研究发现,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游戏材料是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发展的先决条件,游戏材料甚至决定着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以及幼儿获得的体验和发展。然而受经济、时间等条件因素影响,很多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不充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材料则以其丰富多样、随手可得、可变性强、经济实用、低结构、开放性等特点,能够补充幼儿园材料不足的问题
期刊
我园东邻学宫泮池柳,西望唐代天宁塔,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的幼儿园。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家长,奉献社会,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以“欢乐的世界,成长的摇篮”为办园理念,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全园70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教学能手近20人,为实现办一流幼儿园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撑。  近两年,因为扩班较快,我园吸收了许多年轻教师。他们刚刚踏入教师岗位,为了提升教
期刊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很适合作画大胆、构思随意的幼儿学习和感受。学习中国画能让幼儿从小了解和接触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及其特征,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结合地方沈周文化,我们开启了中国画启蒙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借助本土环境,增强美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
期刊
民间艺术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艺术,是散发着自然清新和自由活力的艺术。南京本土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国民间艺术当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珍贵的艺术价值,蕴含着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文化精髓。如何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美术课程当中,促进幼儿对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展开了探索与实践。一、挖掘民间适宜资源,密切联系幼儿生活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期刊
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和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活化,在化学反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园的班级环境是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