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慎独”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dong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慎独”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一位心理学教授事先在礼堂内隐藏几部录音机,然后由教师领着100多名中学生进来坐下,礼堂里十分安静。当所有的教师借故离开后,礼堂里马上沸腾起来。十分钟后,教师们返回礼堂,拿出录音机,将刚刚录下的内容放出来,所有的人,包括全体学生都大吃一惊:录音机里充斥着不堪入耳的脏话、粗话!这些丑陋的语言就出自眼前这些孩子们的小嘴!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没有老师巡视的课间的追逐打闹,不在意自已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校规校纪;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任地面上的纸片从身旁随风而去,心里坚持着这样的信条:老师不在场,又不是我扔的,为何要去管它;卫生箱外的果皮纸屑往往比里面的要多,即使扔到外面也没有力气再把垃圾重新扔到卫生箱里面;对禁止穿越草坪的警示牌视而不见,依旧为了贪图一时方便而人为的制造出一条“便道”,等等。难道孩子们不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吗?显然不是;难道孩子们的品德很坏?显然也不是;这些现象恰恰说明孩子们缺乏基本的自我约束能力,特别是独处时的自我的约束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们的“慎独”意识和能力较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德育工作者过分强调纪律、服从,而一旦被发现违反纪律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是承担责任、付出代价的前提是“被发现”,那么势必有一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也许我不会被发现,似乎只要不被发现,原来不对的行为也变成正确的了,渐渐地,这些孩子们就呈现两面性,有老师或权威人士在场,就表现地很乖;相反,就表现出令我们失望的行为。有这样一个理论: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能只赋予他外部理由。因而我们在强调纪律的同时,还应强调“慎独”教育,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们懂得“慎独”的含义,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就可以随心所欲,不要以为事情很小就可以随心所欲,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谨慎行事,坚持原则。
  目前“慎独”教育已经成为现今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心,它的关键在于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他人教育的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学校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下面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班级应该建立自主管理模式,发挥班级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的主战场作用,进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能力再强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只靠自己单枪匹马,想把各具个性的学生管理好是不可能的,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提高了,教师就会相对轻松,不需要事无巨细亲躬而为;另一方面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具体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培养优良的班干部群体。
  优良的干部群体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能够起到充当学生表率、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所以一个集体,必须拥有这样一支中坚力量,将同学团结在周围。班干部的产生应靠民主选举,在正式任命后,应对他们进行明确的分工,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防止出现互相推委的情况。每当有集体活动,都采取一人主持,其余人协助的方法,由班干部进行组织。这样,既提高了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又防止了班主任下命令似的分配任务。参加自己组织的活动,积极性更高,更易取得好的成绩。
  2、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在宣讲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可以组织全班同学民主制定《班级公约》,从学习、纪律、规范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并有一定的惩罚措施。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范。
  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各种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架起了桥梁,使他们能很好的相容、相助,活动激发了他们拼博向上、积极进取的劲头。自主的活动,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大大加强。如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就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讨论。不给学生条条框框的约束,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公开坦诚地把自已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种既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赞许学生,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育过程中第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当学生体验较多的是成功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概念、自我约束就比较强,他的自信力也比较强,并由此化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他们的各种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健全的素质。
  我校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会定期评选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文明学生等优秀学生,班主任经常利用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适时的表扬和表彰。这些举措既可以让进步的学生体验成功,激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
  四、“慎独”教育要给予“后进生”以特殊的关注。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后进生”更是如此。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一些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所以我们首先要肯定其优点或进步,让他们感受真诚和关心;由他们自己反省存在问题,并进行有针对地疏导;肯定学生的潜在智慧和能力,激励他们改正缺点和不足;用行动关心学生,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或提醒。通过这种形式的对“后进生”进行个别教育,学生感到老师既尊重他们,又信任他们,让他们“口服”老师的关心、疏导,“心服”老师对他们潜在智慧和才能的开发,明白老师是在尽力塑造他们,使他们改掉一个坏习惯,诞生一个好习惯。他们提高了自我评价、辨明是非的能力,认识到现在的竞争关键是良好习惯的竞争,因此,一定要尽力塑造自己。这样就保证了“自我教育”的正常开展。
  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慎独”教育的同时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也要做到“慎独”。对于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规章制度,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教师以榜样的言行将德育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从而增强“慎独”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如何把“慎独”教育理念更好的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不断实践的过程。以一颗平等心来对待今天的孩子们,我们教师不再是管理员,而是引导者,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自觉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才能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日益成为课改的方向和重心,在历史科的教学中,我对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现在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学生仅有死记硬背的一些死知识是不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更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运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儿童主
随着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我在教学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运用各种途径、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有主见地进行学习和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对学习的重点、难点
近几年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 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苦学”、 “勤学”已不能适应今天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而充分利用各种各样信息的“巧学”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巧学”就是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能力,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是人们求知探索的钥匙,因此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策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PEP教材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每个单元共10页,第1、2页呈现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占用课时)。第3-8页为重点教学内容,各用一课时,共六课时完成。第9、10页也就是C部分为选学内容(不占用课时)。因此,教师对待C部分内容就出现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课时安排太紧张,没有时间教学该部分的内容,反正也是选学,不在考试范围内,不上也没关系;有的认为,既然编进
摘要:众所周知,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对内初班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水平是进入其他门类知识的敲门砖,所以语文阅读对于内初班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内初班 提高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清晰地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阅读水平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
一.初三教材的内容与中考无关吗?  1. 三小节的题目:1抽签的方法合理吗,2概率帮你做估计,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我们的老师首先有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这些内容中考会考吗?假如不考,还有必要学吗?  问题2: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前基本上都学过,还有必要在这里再学一次吗?  首先我们来看中考题的体现:  1.游戏公平吗?---教材中得抽签公平吗---概率相等吗 典型例题1. 袋子中装有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和教师本身能否经常准确规范地应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应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知道怎样想问题,怎样独立地去探索问题。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尤以善写咏物词著称。历来人们提到他的词时,多阐发为“清空”之美。“清空”一说首见于张炎《词源》:“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慢》、《淡黄柳》等曲,不唯清虚,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诚然,就其艺术风格而言,白石词的确有一种“清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