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41941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博大的政治胸襟、非凡的执政能力、求真务实的勇气和远见卓识的理论创新的胆识,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先后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和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以下简称“两个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内政外交统一到全新的境界。
  
  “和谐世界”:全球治理新范式
  
  “和谐世界”理念,既概括了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也对国际政治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而重大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21世纪”,“这是我们这一代领导人必须认真探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领导者、决策者们纷纷反思: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时代,国际社会以什么样的理念、以什么样的制度去构建世界秩序的稳定与公正?
  环顾当今世界,围绕全球治理(或公共事务管理)所发生的争论从未停息过。必须承认,目前流行的所谓全球治理的种种理论与主张主要产生于西方。诸如:“美国治下的和平”、“美国中心论”、“单极稳定论”、“大国共治”、“民主联盟”、“民主同盟”、“价值观同盟”、“意识形态联盟”、“民主价值观机制”、“西方自由理想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民主和平论”等等。这些理论与主张中有的试图按一国理念与价值观一统天下,有的主张以忽视小国、弱国和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有的以意识形态划线,有的将世界各国人为地分割成所谓“民主”与“非民主”,有的搞地区中心主义。不难看出,上述理论与主张明显地反映了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见解乃至偏见,距全球共识、时代潮流、普世愿望相距甚远。
  与上述形形色色的所谓全球治理理念不同,“和谐世界”理念主张:其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各国只有携手共进,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其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目前全球有25亿人每天靠不足2美元度日,他们占世界人口的40%,却只占全球收入总额的5%;世界最富有的10%的人口,占到全球收入总额的54%。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和谐与太平。应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发达国家应为实现全球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承担更多责任。其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以及各种宗教和政治信仰。只有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积极推动不同文明间对话、交融和借鉴,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人类才更加和谐幸福,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和谐世界”与联合国宪章“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相一致,体现了当今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今国际关系变革的现实和当今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伟大理论。
  真理以其体现出卓越的时代精神而发光。国际舆论将“和谐世界”理念称之为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模式”,全球治理的新范式,是“催生世界新秩序”的重要主张,对引导经济全球化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
  
  “和谐外交”:中国外交新成就
  
  中国是“和谐世界”的倡导者,也是“和谐世界”的践行者。中国政府总揽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四大外交布局,全方位地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
  一、“和谐世界”与大国外交。“和谐”的大国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中国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维护同主要大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使大国外交获得新的重大进展。中美关系处于中美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新水平。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全面健康发展轨道。中日恢复高层交往,两国关系总体呈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和谐世界”与周边外交。中国努力建设和谐周边,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中国周边外交关系取得新的突破。首先,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其次,与周边区域合作获得长足进展。中国参加了亚洲区域和次区域的40多个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三、“和谐世界”与发展中国家外交。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也是“和谐外交”的基点。中非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获得显著进展。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成为南南合作的里程碑。中拉政治、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建立合作论坛,与安第斯共同体建立了磋商与合作机制。中国以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减免了31个非洲国家共109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将在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宣布通过优惠关税、减免债务、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
  四、“和谐世界”与多边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参与多边安全合作,是开展“和谐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多边外交活动进入空前活跃的发展阶段。迄今,中国加入了300多个国际多边条约,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伊拉克、苏丹达尔富尔、巴以冲突、黎以冲突等国际热点问题解决;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和参与东帝汶、阿富汗、伊拉克、刚果等地区的维持和平和战后重建工作,高度关注伊朗核问题,协调各方,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化解矛盾;在推进“六方会谈”,推动解决朝核危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谐品格”:外交模式新发展
  
  “和谐世界”引领下的“和谐外交”展示出一种“和谐品格”,丰富、深化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内涵。五年来,中国的政府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经济外交、科技外交、文化外交、军事外交和民间外交等传统外交手段全方位发展,继续加强,中国外交模式、方式、手段与风格也不断创新。其引人注目者有:
  一、“首脑外交”举世瞩目。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地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又身体力行,将“和谐”的声音传递给世界。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智 慧、开放、务实、亲民、善意、友好的形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示出“和谐外交”的魅力。外家元首纷至沓来,仅去年,就有86位外国元首到访中国。活跃的中外首脑外交,以其权威性、影响力,对推进双边、地区和多边外交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二、“政党外交”蓬勃发展。理论创新、国际交往,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长期执政、决胜现实与未来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会给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带来新的发展,而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发展又为党的理论创新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和谐世界”理念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内涵。五年来,几乎平均每天都有政党代表团进出国门。党际高层交往空前频繁,多边政党外交精彩纷呈,与政党相关的各类政治组织的交往成为增长点,政党间的交流、对话、研讨、培训、合作等领域拓宽,交往方式和内容与时俱进。2004年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性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多边政党交往的伟大创举。
  三、战略对话别开生面。战略对话,由中美两国元首在三年前共同作出决定,首开战略对话先河,随后在中美、中俄、中法、中日、中英、中印等国陆续展开,就各自和共同关注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坦诚的对话与交流,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战略、对方的利益和关切,增进了战略互信。这种新型的外交方式,以一种全新的外交理念,适应了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新变化。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种崭新的外交方式,并称赞中国有一批善于走出国门做工作的外交官。
  四、“公共外交”日益活跃。外交是人民的事业。中国开展了“俄罗斯年”、“中印友好年”、“意大利年”、“中国一东盟友好合作年”、“中国年”、“中韩交流年”、“日本中华年”、“西班牙年”等“国家年”活动,这些活动以及“文化年”、“文化节”等“公共外交”方式持续展开,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和情感沟通的桥梁,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
  
  “和平发展”:中国形象新拓展
  
  “两个和谐”并驾齐驱、有效推进,内政与外交有机统一、和谐发展,“中国形象”与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一、外交靠实力。“和谐外交”发展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中国。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2002-2006是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最为稳定的一个发展期。2001年中国GDP总量为109655亿元,到2006年达到209407亿元,五年间经济总量几乎翻了一番。2002年,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第六,到2006年GDP总量世界排名第四,进出口总值列世界第三,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的平均贡献率为13%。国际主流媒体认为,有了中国的参加和贡献,全球化才成其为全球化。
  二、外交靠信誉。“和谐外交”发展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政治诚信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这些重要战略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实践成果,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党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和战略信誉。在国内层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在国际层面,“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有效实施,提高了中国的战略信誉。
  三、外交靠文化影响力。“和谐外交”发展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文化发展繁荣的中国。首先,“中国热”和“汉语热”成为国际上一个引人注目现象。从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以来,陆续在国外开办了130多家孔子学院。“汉语热”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时尚”。其次,围绕“中国学”的研究话题层出不穷。美国学者柯兰齐克说:“中国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引起学术圈的思辨”。
  四、外交靠品格,品格彰显本质。“和谐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全球有关“和谐世界”、“和谐外交”的评论文章汗牛充栋。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的《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一文颇具代表性。该文认为,中国“善意型”外交与目前盛行于世界的“力量型”和“利益型”外交不同。“善意型”外交背后是“和谐世界”思想。这既符合中华文化中的道德仁义追求,也符合基督教文化中的永久和平和公正秩序的理念。“和谐世界”理论将融入人类文明成果。
  世界已见证中国和平发展的辉煌与境界。“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不朽的诗句阐释了这样一个伟大真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是按照历史正常的逻辑、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五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率领13亿中国人民,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追寻社会进步的轨迹,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激荡人心的沧桑巨变。这条“人间正道”,高扬“两个和谐”的旗帜,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内政与外交的辩证统一,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世情,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条“人间正道”,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人间正道”吸引了世界眼球。长期密切关注中国发展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中国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美国《评论》杂志说:“中国模式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支持。”
  
  (责任编辑:刘万镇)
其他文献
昌都茶马广场  20年前,我曾因工作需要乘飞机去西藏出差。在拉萨短短的几天,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头脑昏沉”的高原反应。10年前,和几个战友一起西行自驾游。到达泸定后,望着天边巍峨的群山和脚下破碎的318国道,继续西行进藏的壮心悄然泯灭。  我是1950年在四川乐山出生。出生后仅两个月,母亲(孙昆)就丢下我,和其他18军将士一起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母亲曾不无自豪地说:“我
简介 《西藏天空》这部影片在西藏取景拍摄,以本地民族演员为主,采用全藏语对白、汉语字幕,全景式、多角度反映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摧残人性、剥夺人权、钳制人们思想的现实,形象地回答了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编剧阿来选择以农奴主少爷丹增甘丹与农奴普布之间40余年人生纠葛故事为线索,典型性地表现了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西藏同样作为人的农奴主少爷和农奴在寻找人的位置和人的尊严的心路历程和行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带大军击败廓尔喀的福康安,受到乾隆皇帝的专宠之甚,几乎是乾隆晚年朝堂上唯一一个可以翻白眼给和珅看的人,也是乾隆——嘉庆年间朝廷的灭火队,甚至受封郡王,恩宠已极。  其实,这倒不是福康安一人的实力超群,我们在此小小分析一下福康安的豪华世家,也看看他所在的满洲富察家族在清代驻藏的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高祖父:哈什屯  曾祖父:米思翰  祖父的兄弟:马齐,康熙朝和张廷玉
今天的藏北牧区,部落这个古老的词汇就像一块陨石,已被遗落在草原上不经意的时光里。部落的实体虽然没有了,但是部落的观念和记忆,还是在很多老人中留存着。  而藏北草原上独有的民歌形式——“侠盗歌”昌鲁,也传承流唱。  圣湖的隐秘 部落文化的另一面  从前,纳木湖畔散布着十多个部落,其中五个属于班禅大师的牧场,其余的部落归前藏管辖。纳木措人以血缘为纽带,并有口述传承自己家族历史的方法,混合了部族的气脉,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外交方面的内容。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和务实创新是紧密结合的。1998年,我应约发表了《乘和平发展长风创改革开放巨篇》一文,对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外交理念作了初步的归纳。现在,又是10年过去了,这里拟在上述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中国外交理念的范畴    中国外交理念业已形成一个体系,其基石是和平共
在国际社会热议中印崛起的时候,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吉肖尔·马布巴尼(KishoreMahbubani)教授出版了《新亚洲半球》(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书。此书共分六个章节,从亚洲国家“去西方化”问题切入,论述了世界重心从欧洲向亚太转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种情形,并对中印等亚洲国家能否顺利成为新的“全球领袖”作了理性分析。  吉肖尔·马布巴尼教授当过外交官
一、走近芬兰教育  此次,我们的主要学习地是奥卢市,虽然只有20万人口,却是芬兰的第四大城市。这里与很多欧洲小城镇类似:没有摩天大楼,不宽的马路,主街几乎都是保留完好的小石块铺设的老石头路,透着隐隐的古意,显得静谧、清幽。整个城市的节奏很慢,跟他们的教育很相似:从容,自信。对芬兰的教育审视正是从这座城市开始的……  (一)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学校  这里所有的学校没有围墙,没有任何遮掩,除了教学楼、操
2008年新年伊始,布什总统对中东7国进行了8天访问。临行前,布什表示,中东之行有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巴以加快落实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达成的协议,争取双方能在其任内达成和平协议。二是说服中东地区亲美国家组建反对伊朗联合阵线,遏制伊朗在地区的势力扩张。布什高调中东之行能否摆脱美在中东的困境?对地区热点问题的走向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中东之行:显示布什中东政策的重大变化    布什首次中
盘点2006年的中国外交,非洲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亮点。中国政府虽未把这一年正式定为“非洲年”,但中非之间的外交互动却是接连不断。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继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的第二个对外政策文件。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李肇星部长等今年相继访问非洲。中国党政高层如此密集地访问一个大陆,在中国外交史上,恐非多见。而11月3至5日举行的中非合作
2008年11月14-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应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匈牙利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的邀请率中共代表团对上述二国进行友好访问。  此次访问是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十七大后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对上述三国的首次访问,受到往访国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访问中,李源潮一行广泛会晤三国党政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