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任务驱动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_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把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达成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关注学生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因此,要提高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的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臻善任务设计,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过程,锻炼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也普遍反映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将任务驱动方法用于“变阻器”教学过程中,设计顺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到科学原理”、“从局部到整体”、“从建模到实物”,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以《变阻器》教学设计为例,介绍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任务驱动策略。
  【从生活到科学,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亮度可调节的小台灯、复读机,询问学生,调节旋钮时,台灯的亮度变化或复读机的音量变化,可能是与电路中什么量变化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可能是因为电阻变化引起电流变化而得到的.同时,学生头脑中会产生一个新问题,台灯或复读机又是如何实现电阻变化的呢?
  (评述:从生活现象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科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
  【任务一】6人一小组,用两节干电池、灯泡、5欧姆电阻丝(长约1.5米)、开关、导线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在此基础上,你能想出几种办法让它变成亮度可调的小灯泡,并比[HJ1.55mm]较选出一种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评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电路连接,使小灯泡发光.小组内积极讨论并比较选择改变小灯泡亮度的最好方法.更换电池的个数、将电阻丝对折、移动夹子位置等改变灯泡亮度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都能找到,而且比较一致地认为移动夹子位置的方法最简单.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成,出示了任务二.)
  [TP11CW34.TIF,Y#]
  【任务二】如图1所示,结合上述连接的电路,向左(或向右)移动夹子P,灯亮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评述:设计任务二,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变阻的原理.学生结合电路操作,向左移动夹子P,灯变亮了,则电路中电流变大,电阻变小.学生结合已有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思考电阻变小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短了.因而,从任务二的操作和思考中,感悟到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与与阻值大小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了变阻的概念。
  【任务三】同学们如果将刚刚制作小灯带到别的地方去,电阻丝这么长(1.5米),不方便携带.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提出,将电阻丝绕起来.怎么绕呢?教师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对图2中4种绕法做出评价和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TP11CW35.TIF,BP#]
  (评述:对上述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他们很快排除C和D,因为金属导电,而在A和B模型中举棋不定,认为各有优点和缺点.教师引导,能否有改进措施,扬长避短?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在电阻丝外面包一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或涂上一层绝缘漆,互相不导电,然后可以紧挨着绕在瓷筒上.这个模型的分析,是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从局部开始,先认识电阻丝、瓷筒,并且知道电阻丝表面为什么会有绝缘漆.)
  【任务四】将电阻丝绕在瓷筒上后,接入电路,想要起到变阻作用,该怎么接?对照图3(a)、(b)分别判断,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是哪一部分?若夹子往右移,电阻如何变化?电流如何流向?
  [TP11CW36.TIF,BP#]
  【任务五】要使灯的亮度变化比较连续,夹子要变成滑片,则需要一个杆子支撑滑片.如图4所示,如果从方便、牢固的角度来看,你会选择图4(a)、(b)中的哪种方案?
  [TP11CW37.TIF,BP#]
  (评述:在任务四和任务五中,继续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让[HJ1.45mm]学生清晰地、深刻地认识接线柱、滑片、金属杆等的作用,同时建立变阻器模型,以及当滑片移动时,电阻的动态变化情况.在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逐步建构了滑动变阻器的模型,如图5所示.)
  [TP11CW38.TIF,BP#]
  【任务六】模型比对滑动变阻器实物,并将滑动变阻器连入之前的电路,操练应用。
  (评述:从建构模型,再与实物对照,学生就会感觉它似曾相识,各部分结构作用也不用老师再多费口舌,而且学生能理解到位.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滑动变阻器原来是那么一个非常巧妙而且精致的仪器,它的每一个零件或构造,都有它独到之处.进而有一种尝试应用的欲望.通过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及正确连接使用方法.)
  【从科学到生活,体现价值】
  最后教师出示亮度可调台灯中安装的旋钮式变阻器,让学生认识实际应用的各种变阻器。
  反思本节课的任务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其关键在于合理的任务设计和驱动。
  一、任务设计要基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学生原有电路设计和连接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驱动,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让学生的思维认知活动充分展开,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知识之间建立充分的联系.学生也能体会到获得知识是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而且会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感觉学习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皮亚杰认为,客体只有在主体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知结构.促进认知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儿童本身。
  二、任务设计要凸显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观察、思考等任务,从定值电阻到变阻器的变化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变阻器结构上为何会要3个或4个接线柱,电阻丝为何涂有绝缘漆,电阻丝与滑片接触处为何有整齐的刮痕等,这其中都渗透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精神.学生惊叹,滑动变阻器原来是那么精细和巧妙的仪器,同时学生感受“科学”促进技术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强大的力量.教师要领会教材内容背后的物理思想、方法和精神,引领学生从科学本质上建构新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任务设计要凸显学生思维发展目标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生的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就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任务”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根据教师所组织的材料进行行动的工具,它能够在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之间架设桥梁.本节课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如比较、分析、评价、推理等,可以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凸显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
其他文献
1试题  这是一道有趣的高中物理运动学奥赛题:如图1 所示, 有一只狐狸以不变速度v1沿着直线AB逃跑, 一猎犬以不变的速率v2追击, 其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某时刻狐狸在F处,猎犬在D处, FB⊥L ,设v2 > v1问猎犬追上狐狸还需多长时间?  2高中一般解法  把这个追击过程按时间等分成很多个小段,每小段的时间间隔为Δt,设某时刻,猎犬运动到了E点,狐狸运动到了H点,此时猎犬的速度方向应该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在课堂教学中,“收口”和“点睛”便是课堂教学的结尾.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不仅要有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的开头,还要有画龙点睛、精美收口的结尾,给学生以启迪和无穷的回味,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渴望.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物理课堂教学结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技巧进行了总结,仅供一线教师参考。  1课堂教学结尾的基本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一堂好
例题如图1所示,滑块A置于水平面上与动滑轮相连,一根轻绳绕过两滑轮后固定在C点,动滑轮下方的轻绳水平,当以速度v拉绳头时,滑块A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求当轻绳BD与水平面夹角为α时,则物体A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分析该题属于牵引类问题,由于题目中细绳与动滑轮有夹角,因此要正确找出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  解法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根据牵引类问题的特点,任何时刻绳BD段上各点沿绳的速度均与绳头速度v相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画图法”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教学内容中以一种图形或者画面作为首要方式.这种画图法的教学方式,主要便于学生能够简单明了的接受和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同时画图法不仅仅展现着世上所有事物的迹象或是内涵的特色,引起学生的思维逻辑的创新,还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要点,使物理教学进程的教学决策快速的发展.并且画图法还可以使复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化、形象化,将杂乱无章的零碎知识点进行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3年制,提高版)●教材特色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按模块分册本书包括基础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文
《物理教师》期刊在2014年第5期刊载的《吹尽黄沙始见金》(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对一道物理试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拜读原文,收获颇丰.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这道题,说来惭愧,并没有能够将物体在折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表达式(t折=2hg·1sinβ·[1-sinα-sinβsinα  sinαsin(α-β)sinαsin(θ-β) sinβsin(α-θ)].如图1,式中的α、β、θ分别表示AB
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谈物理色变的情况.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触物理知识,但是刚开始步入高中,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衔接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物理教师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找出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
现在网上习题资源非常丰富,笔者的同事在一次出给学生的“适应性训练试题”中,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一道关于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题目,内容如下:  一质量为500 t的机车,以恒定功率375 kW由静止出发,经过5 min速度达到最大值54 km/h,设机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取g=10 m/s2,试求:(1)机车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2)机车在这5 min内行驶的路程.  这道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1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选修3-4中介绍了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现象能够有效的揭示光的波动性.圆孔衍射是一种典型的衍射现象.根据光源和观察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可以把圆孔衍射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即障碍物到光源和观察点的距离可认为是无限远的,如图1所示.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图样的中央是个明亮的圆斑,外面分布着几圈很淡的亮环,[TP12CW03.TIF,Y#]中央亮斑的光强约占整个入射光光强的8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几年不少省市的高考试题以敏感电阻为载体进行命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敏感电阻是指器件特性对温度、电压、湿度、光照、气体、 磁场、压力等作用敏感的电阻器,在试题命制时要特别注意“压敏电阻”与“力敏电阻”的区别,谨防张冠李戴.  题目1(2007年广东卷)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