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5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中国正式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择适合本校的课程。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也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开始,但是如何将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大量的文献的阅读和案例的分析,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和学校文化的相关理论。首先要明确文化、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的概念,其次要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学校文化的功能,以及目前在中国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最后依据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总结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下文简称“文课”关系)可能存在的关系。
  本论文认为现实中的“文课关系”主要体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为包含关系,即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或者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第二种为共生互促关系,即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均自成体系,但有互相重合的地方;第三种为分立关系,即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完全分离,二者的发展互不干涉。本研究认为包含关系和共生互促关系是合理的“文课关系”,因为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且当“文课关系”是这两种关系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更能体现学校特色。分立关系是相对来说比较不合理的“文课关系”因为在这种关系下,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是割裂开来的,不利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本论文认为,基于合理的“文课关系”应从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生发展目标以及教师发展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原则和校本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实施包括制定校本课程教材、培养校本课程教师团队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改革;校本课程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这四个方面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其他文献
涂尔干认为,一个人只要一直生活在社会中,就会从始至终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上的教育,在了解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来塑造一个“社会我”。教育的价值即在于年长的一代帮助尚未为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去适合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涂尔干将德育定义为个体在道德上的社会化。涂尔干在论述道德教育伊始,就很明确的点明之所以论述道德教育,绝不是为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而是为了当时所处的时代,当时国家的人们。据此,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考量的,社会性是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最鲜明的特性。而
本文中教育时机主要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育活动运行、人体生物节律三要素相互作用下,教师在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实施适切的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遇。与日常生活中的时机相比,教育时机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它决定或影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批人的前途和命运。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研究初中学段的教育时机既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更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经查阅文献发现,以教育时机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少,但关于初中学段的教育时机却鲜有人提及,研究方法上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普通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样也需要高职院校培育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培育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人力资本的简单积累,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坚固基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对于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创新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利益相关
当前以小成本、小规模方式创办的小微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然而,面对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利益空间,不少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所有者、决策者更多地趋于关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获得、规模的扩张、利润的追逐,而疏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本研究试图以A机构为例,探讨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问题、成因以及改进对策。
  A机构是诸多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A机构的观察和访谈,研究发现A机构的内部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价值上发生偏离、制度上存在缺陷、行动上存在障碍等。在价值上,A机构
大学科研的发展与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密切相关,当前实行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促进教师科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早已在上世纪后期就完成了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深入探讨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完善中国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体系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在美国高校实地调研等方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和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用五个章节对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美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形成的过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对个人经济和收入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其贡献以熟练劳动力的形式回报,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被用来考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上,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引擎。为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一个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促进个人经济增长。
  鉴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本项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在校生关于高等教育对个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观点。本文围绕一个研究问题、三个子问
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育政策文本中所涉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受不同时期政策语境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结构及其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科学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要求要正确认识教师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构成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运用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思维与框架,混合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的共计533项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系统地梳理、编码,并通过分析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者、建构工具以及价值话语等要素的基本结构与演变特征等内容,以期为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
21世纪是发展与创新的世纪,但是,发展和扫盲是两个不可分割,互相关联的事物,要发展必须要提高人民的识字率。一个国家在文盲人口很高的情况下谈论发展是很困难的,而中国,与其他仍然落后的国家相比,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我试图深入研究为什么包括喀麦隆在内的那些非洲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依然低下时,我发现识字本身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扫盲教育政策的制订。
  本研究聚焦于喀麦隆扫盲教育政策的发展和现状、现存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描述和探讨了喀麦隆中部地区(Mfoundi地区)的成人扫盲教育政策,并根据中国的扫盲经验
组织领导力是一种综合影响力,之于大学发展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公立大学组织领导力问题,为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选取马鲁阿大学(喀麦隆)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本研究由七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基于喀麦隆和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现实背景,介绍了选题陈述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文献综述中还包括一些组织和决策模型的反馈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即学术文化理论、决策理论和共同治理理论。
  第三部分为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这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大学公共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但现实中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却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本研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以地方高校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学生参与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大学公共英语听说教学学生参与的相关策略。
  本研究的内容除绪论外共有三章。第一章是研究框架的建立,在对社会建构主义和学生课堂参与等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