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政策生产研究: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1978-2019年中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教师教育政策文本中所涉价值话语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受不同时期政策语境影响,教师教育政策文本的价值结构及其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科学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要求要正确认识教师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构成及其变化规律。本研究运用费尔克拉夫的分析思维与框架,混合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的共计533项教师教育政策进行系统地梳理、编码,并通过分析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者、建构工具以及价值话语等要素的基本结构与演变特征等内容,以期为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科学生产提供具体建议。
  本研究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教师教育政策研究以批判话语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其中特别采用了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框架。形成的教师教育政策生产分析框架主要由文本分析、话语分析以及社会效用分析三个维度构成,面向包括政策语境、政策生产者(再生产者)以及政策生产内容等三大政策要素。其中,政策生产内容主要分为由权力、经济、知识、技术以及福利组成的实体价值和由荣誉、意识形态以及共同愿景组成的符号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生产的语境变化。受不同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语境影响,中国教师教育政策主要经历了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为主要导向的恢复调整阶段(1978-1984年)、以跟进国家现代化战略为主要导向的体制改革阶段(1985-1995年)、以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为主要导向的专业发展阶段(1996-2005年)以及以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为主要导向的特色建设阶段(2006-2019年)等四个历史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文本特征。中国教师教育政策文本在形式结构方面呈现出政策体例不稳定、不规范、政策主题丰富且符号类政策主题类型不断增多、政策条款以说明意见和计划的“具体事项”为主体部分等特征;在内容结构方面,教师教育政策主要由“财政投入”、“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现代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规划布局”等七项内容要素构成。在不同年代,政策关注点随着七项内容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第四部分研究中国教师教育政策中的生产者。在中国以官方生产者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教育政策权力关系中,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主要由官方生产者决定。非官方生产者主要通过官方生产者对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产生影响。在教师教育政策的生产过程中,官方生产者呈现出主要以规章类政策生产为主,稳定性较低、多部门参与政策生产,联合生产比重上升的基本特征。
  第五部分剖析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结构。官方生产者在生产教师教育政策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规制”、“倡导”、“能力建设”以及“系统变化”等四种政策工具,在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呈现出以“规制”、“倡导”类显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为主的特征;在对教师教育政策的“权力”、“经济”、“知识”、“技术”、“福利”、“荣誉”、“意识形态”与“共同愿景”等八种核心价值话语的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实体价值为主的价值结构;在官方生产者使用四种政策工具对价值话语进行调控时,发现中国教师教育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也主要以显性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出现频度最高,政策工具-价值组合类型较为简单。
  第六部分探索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科学生产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构建了以“国培计划”为核心的完备的教师在职提升制度;建立了以中西部、乡村教师支持为重点的长效的弱势补偿机制;初步形成了以教师专业标准为核心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然而,必须认识到当前中国教师教育生产仍存在价值目标游离: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不相匹配,政策实效性不足;政策工具单一:显性工具与隐性工具比例失当,政策执行阻力大;价值结构简单:实体价值与符号价值内容失调,教师主体性难以发挥;高位价值缺失:价值导向以社会价值为主,教育根本价值难以实现等价值问题。未来,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生产要特别重视文本价值目标与应然价值目标的高度契合;显性工具与隐性工具的有效协调;实体价值与符号价值的均衡分布以及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大潮流,科学推动STEM教育创新发展,把STEM教育放到协同创新的大框架中,破解STEM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成为了焦点。STEM教育发展中课程建构作为关键要素,课程建构又以课程设计为体现,STEM课程的设计需要通过具体课程案例来呈现。因此,探讨具有特色STEM教育课程的案例,为中国STEM教育课程设计提供借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中英STEM教育课程相关的研究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两国的课程案例规律并进行对比,弥补中国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不仅提出过颇具开创性的教育思想,亦曾长期从事教育实践。长期以来,学界对严复的研究可谓视角多样、成果丰硕。但已有的研究也呈现出重教育思想而轻教育活动的特点,且因材料问题,这些研究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多集中于甲午战争之后,以严复的维新思想为重,所以,天津水师学堂时期的二十年(1880-1900)在严复的研究整体中相对薄弱。基于此,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家的角度,通过对天津水师学堂时期严复教育思想与活动的分析,大体描绘出他的思想发展与教育实践情况,以求
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是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按照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的要求,构建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践应用。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访谈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及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初步确定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而后,运用探索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Delphi)法,确立了经费预算质量(事前)、经
“管办评”分离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评估将从授权评估走向委托评估阶段,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将成为承担评估工作的主要代理人,并与政府形成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中必然会出现代理风险问题,第三方评估也可能存在因谋求利益而实施道德风险行为的危机。第三方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是影响教育评估公平公正、危害高等教育良性治理、损害公共利益的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本研究要探究的问题是教育权力分离深入推进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第三方教育评估道德风险应如何规避的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提出的正式契约路径,本研究在肯定
涂尔干认为,一个人只要一直生活在社会中,就会从始至终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上的教育,在了解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来塑造一个“社会我”。教育的价值即在于年长的一代帮助尚未为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去适合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涂尔干将德育定义为个体在道德上的社会化。涂尔干在论述道德教育伊始,就很明确的点明之所以论述道德教育,绝不是为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人,而是为了当时所处的时代,当时国家的人们。据此,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考量的,社会性是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最鲜明的特性。而
本文中教育时机主要指学校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育活动运行、人体生物节律三要素相互作用下,教师在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实施适切的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机遇。与日常生活中的时机相比,教育时机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它决定或影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批人的前途和命运。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研究初中学段的教育时机既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更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经查阅文献发现,以教育时机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少,但关于初中学段的教育时机却鲜有人提及,研究方法上
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普通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样也需要高职院校培育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民族地区,培育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人力资本的简单积累,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坚固基石。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湖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对于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创新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对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利益相关
当前以小成本、小规模方式创办的小微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然而,面对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利益空间,不少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所有者、决策者更多地趋于关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获得、规模的扩张、利润的追逐,而疏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本研究试图以A机构为例,探讨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治理问题、成因以及改进对策。
  A机构是诸多小微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A机构的观察和访谈,研究发现A机构的内部治理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价值上发生偏离、制度上存在缺陷、行动上存在障碍等。在价值上,A机构
大学科研的发展与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密切相关,当前实行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促进教师科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早已在上世纪后期就完成了对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深入探讨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对完善中国的大学教师科研评价体系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在美国高校实地调研等方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和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用五个章节对美国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美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形成的过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对个人经济和收入增长作出重大贡献。其贡献以熟练劳动力的形式回报,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不同的理论和模型被用来考察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上,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的引擎。为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一个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促进个人经济增长。
  鉴于研究条件的局限,本项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在校生关于高等教育对个人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观点。本文围绕一个研究问题、三个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