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被编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体悟作者的情感,丰厚文言知识的积累。新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汲取传统文化养料,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从而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也不断创新,从目前使用的2019版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分析情况来看,文言文仍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编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体悟作者的情感,丰厚文言知识的积累。新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汲取传统文化养料,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从而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也不断创新,从目前使用的2019版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分析情况来看,文言文仍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所占比例有逐渐上升趋势,可见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地位值得研究。但实际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由于文言文距今时间久远,语言相较于白话文来说难免会有些许“艰难晦涩”之感,学生很容易形成畏难心理,再加上高中学段迫于考试机制的压力,教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文言文美感的熏陶而片面追求分数。鉴于此,笔者特选取黄玉峰、何照文、张彤和王玉凤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兰亭集序》课例进行比较分析,认真研读四位老师的课堂实录,以探求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主体共有三章,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兰亭集序》课例的背景。首先是对《兰亭集序》文本的介绍,包括作者及内容简介、创作背景和作品价值三个方面;其次是《兰亭集序》课堂教学四位执教老师的简介;最后是对四位老师课堂实录的简单说明、课堂基本流程的介绍。通过对《兰亭集序》课例研究的背景介绍,为接下来的比较分析做铺垫。第二章,主要对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比较,从而分析出他们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生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三个部分的共性和闪光点。通过对四位老师优秀课堂的横向对比,发掘出他们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方式、文本研读过程和教师结课特色三部分的生成;以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以求提炼出四位老师教学的精髓和各自的创新之处。第三章,主要是分析比较《兰亭集序》的课堂实录后,从中得到的启示。主要从文言文教学、教师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等三方面总结,探求值得学习之处,强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在文言文教学启示方面:以诵读为本,实现语言建构;以写作促学,提升文字表达能力;以学为导向,继承传统文化。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合理利用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以材料为依托,进行文本细读;优化课堂语言,营造和谐氛围。在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方面: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启示,为《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以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中职学生作为未来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储备,其综合素质、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强国能否实现的大局。当前,由于中职学生处于较为敏感脆弱的年龄阶段,同时受到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加之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存在一定不足,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2014年9月4日,国家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随后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改革的配套方案,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高考制度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导向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考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如今,选课走班制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部分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榜样教育运用的特点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时代楷模”,作为榜样宣传的新阵地,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是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立足“时代楷模”先进典型,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时代楷模”的运用策略,旨在通过研究“时代楷模”先进典型,深化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榜样教育的效果,以达到引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政治认同居于首位。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把政治认同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的经验中,高中生政治认同状况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研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理论和教学实践
健康人格是各种优良品质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中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人格形成容易发生偏颇,甚至走向极端,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健康人格培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所特有的科学与人文特性,使这一学科在初中生健康人格培育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但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健康人格培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首篇,作为诗学著作,《孔子诗论》的出现,是诗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具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所涉及的诗教思想、理论以及解诗方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论文即以《孔子诗论》为基础,联系传世文献,对其中蕴含的诗教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其诗教思想,以期从这一宝贵的文献中汲取优秀诗歌教学思想,运用于中学诗歌教学实践。论文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
冯骥才是当代作家中选入语文教材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冯骥才语文课》(2018年)一书汇集了各类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37篇,其中入选过中学语文教材的有25篇。冯骥才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本论文以《冯骥才语文课》为契机,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进行研究。除绪论和结论外,本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概况,对教材中的作品篇目分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全面普及,如何适应新一轮教材的实施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而在这其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是关键;同时,被定义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性质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虽然是针对高中新课标而提出的,但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初中生学情等方面的分析可知“活动型学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
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集聚迸发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大力推广教育云服务应用,以学乐云平台为代表的各种教育云平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中开始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对山东潍坊地区三所使用学乐云平台的小学实地调查为切入点及依据,一方面,聚焦学乐云平台的教学方法,依托学乐云实现语文翻转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揭示云平台教学规律,提出云平台教学策略,为一线语文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