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相关论文
1989年11月,国际布莱希特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歌德学院举行。我当时正在新加坡讲学,被大会顺手逮住并要求作重点报告。黄佐临先生则......
论新时期的“戏剧观”论争胡星亮新时期的"戏剧观"论争是在戏剧的"危机"声中展开的。面对日益严峻的"戏剧危机",戏剧家在痛苦的反思中,深切......
﹃三大戏剧体系说﹄的误区编者按:自黄佐临先生1962年在广州戏剧创作座谈会上作《漫谈戏剧观》的报告后,我国戏剧界即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
中国儿童剧事业的缔造者抗战胜利以后,宋庆龄先生从重庆回到上海。她的主要工作也由保卫中国同盟转向中国福利基金会。战争的创伤......
我的祖父本来并不是特别富有,祖籍是广东番禺,后来从广东到天津去打拼,在天津做实业,做得非常成功。据我所知,好像是和英国人一块......
2009年,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沙叶新发表了一篇题为《不为权力写作》的演講,反思了自己的创作,公开亮明了“不当奴才,不......
在先父的《自传》中,有关他组团出演话剧的内容不多,大约只有400字左右。在这半页纸的篇幅里,他将自己为什么要改行演话剧和为什么又......
从十年浩劫的荒芜中走出来,文艺界摆脱了仅有八部样板戏和几部阿尔巴尼亚电影的苍白面貌,译制片重新打开了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 ......
近出《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中包含大量梅兰芳美学见解 早在六十年代初,黄佐临同志就提出“梅兰芳的戏剧观”这一命题。......
读黄佐临同志的随笔《往事点滴》,我真是享受了一次精神美餐。虽说他只叙述了“往事”的“点滴”,但无论是“早年留学”“剧团生涯”......
16世纪中叶,中英剧坛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历史惊人的巧合,他们都于1616年逝世,距今整整400年。 他们......
我国现当代话剧理论与实践的泰斗式人物是“南黄北焦”。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黄佐临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焦菊隐是我国现当代话剧史......
编辑絮语:《何谓文化》一书为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新著。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厚重的文化读本,从理论,生命、文明、......
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贫困戏剧的理念,即把戏剧艺术中不是必须的“附加物”排除掉,把焦点完全集中在戏剧......
自1929年发表了赵景琛这篇译介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的文章后,1941年,布氏的剧作片断中也被翻译过来,接着,1959年黄......
在演艺界,李家耀从不自称“艺术家”,但他确确实实是个“家”。戏剧大师黄佐临生前就称他不仅“戏演得很出色”,而且“还是个能力很强......
2008年10月18日凌晨,中国著名导演谢晋逝世,享年85岁。对于任何一个喜欢电影、关注电影的人来说,谢晋的离去,不仅仅是生与死的割舍,更是......
话剧的民族化是20世纪中国戏剧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及由其倡导的中国民族话剧演剧体系的构建,则毫无疑......
从年初红火开场、贯穿全年的越剧百年庆典.到岁末以交响乐演唱初登上海大剧院的淮剧进上海百年演出;从京、昆、评弹界前辈黄桂秋、谭......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
曹禺 曹禺先生以3票之差未能荣登20世纪十大戏剧大师榜首,完全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梅兰芳开创的是一个表演体系,曹禺提供的是经演不......
1962年,黄佐临曾提出"写意戏剧观",引起广泛讨论。迄今为止,研究者试图从意识形态主导的戏剧观念里突围而出挖掘"写意"的内涵,也立......
通过研究中国戏剧界里布莱希特理论倡导者黄佐临导演的剧场实践,发现布莱希特导表演理论与剧场实践之间有极大的矛盾。在这种矛盾......
<正>高尔基的剧本《底层》创作于1902年。让·雷诺阿、黄佐临和黑泽明都曾经把它改编成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同一部戏剧......
高尔基的剧作《在底层》在世界电影史中有多部经典的电影改编。让·雷诺阿、黑泽明和黄佐临导演的版本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一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布莱希特的剧作被大量译介国内并排演,他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表现方式和戏剧形式,给戏剧界和观众带来了极大......
戏剧大师黄佐临,这张黑白照全家福,应该是拍摄在50年代末期。照片上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一种单纯明媚的神情。看得出这是一个令人......
从叙事学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话剧舞台演出形式的变革,不仅是一种理论视角的转变。由于话剧叙事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并且对......
“一剧之本”最先由黄佐临从戏剧观的角度使用,后来成为强调戏剧诸因素中剧本重要性的“戏谚”。中外戏剧史上都存在一个从“一剧......
文章论述了佐临“写意戏剧观”的形成与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的关系。先对佐临在中国介绍布氏戏剧观和演剧方法进行回顾,进而评述佐临......
<正>一、学术背景和研究亚洲戏剧的缘起濮波:请简单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学术道路的?费莱丽:我1995年到2001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卡......
黄佐临是我国久享盛誉的艺术大师,他在60年来的艺术生涯中,导演了100多台戏剧和多部电影,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他广泛深......
<正>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等七个单位联合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召开"黄佐临戏......
话剧这个源自欧洲的舞台样式,是以语言的音响形象为媒介,直接诉诸观众听觉的综合艺术。它是以人物对话和动作推进剧情表演和性格发......
<正> 黄佐临借鉴戏曲的舞台创造,集中表现在其“写意戏剧”的执著追求中。敏锐地感受到西方近现代戏剧的译介形成中国话剧演剧的刻......
<正> 我跟石挥就私人关系来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非常赞佩他,不仅仅是在表演上,而且在他从事表演艺术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