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相关论文
熙宁六年(1073),王安石提举经义局,训释《诗》《书》《周官》含义。而三经之中唯《周礼新义》一书全由王安石编撰,可见其重视。值得......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写作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史论作品。该书真正为世人周知自19世纪60年代始,但自那之后直至民国年间,该书颇......
王阳明哲学一般被视为心性之学,以心性问题为其讨论的主要论题,而本文要追问的是,在以心性为主要特质的阳明哲学里政治是否可能?如果......
法治社会中行为个体对具体的犯罪行为负全部责任,这是现代法治社会刑法理论的基本点。儒家"法"思想对行为个体的犯罪责任也有论及,基......
公孙龙和荀子同为赵国人,生活时代也大体相同,但公孙龙所秉承的更多的是赵国思辨文化传统,所以,他的名学思想缺少功利色彩和政治理想;而......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政治家来说,社会治理问题都是一个难题。毋庸讳言,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显得尤为困难。这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雨泽如此,......
唐朝贞观君臣吸取隋朝灭王的教训,推行'仁政德治'的国策,使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刑法宽平、秩序井然,成为历史上......
原始儒家从“修身”与“治世”两个维度阐释了“德”观念的内涵。对己来说,“德”是修身,可以使人修身养性;对国来说,“德”是治世,可以......
老子作为先秦百家的佼佼者,他所提出的以"清静无为"为主旨的道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老子一直强调寡......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一生致力于"通"学研究,主张经世致用。他在安徽凤台任知县期间,坚持治世求效的原则,在县治管理方面取得......
通过对元代许衡和明代丘浚治世思想的研究,认为儒学演变的动力和生成模式其实是一个立体化的模式,儒家的治世思想是其发展核心动力......
王龙溪的"外王"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其心学理论基础上,以"现成良知"为理论基础,以"仁政王道"为根本原则,以"一体之治"为最终目标。......
从2007年以来的每个9月,一场世界最高级别的经济界盛宴都会如期在中国的大连和天津轮流开席。 今年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曹魏以来推行的门阀世族是西晋迅速沦为乱世的罪魁祸首。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致使西晋......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处于持续分裂和战乱状态中,历来被认为缺乏“可以被称道的文治武功”,缺乏“盛世”、“英主”,因此与......
近些年来,“新自由主义”受到国内一些人追捧。这些人宣称政府对经济干涉过多,主张中国也虚实行新自由主义。中国的经济管理的确存在......
王龙溪一生治心与治世兼具,在治心上提出了"现成良知"说和"先天正心"说,在治世上秉承儒家"内圣外王"精神,提出了经邦济世、良知治世、一......
中国古代王朝"治世"局面的出现有规律可循。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要想实现教学的"治世",我们可以借鉴统治者的做法,真正体现历史学科在......
从子产到韩非子,先秦法家学说完成了从"救世"理论到"治世"理论的蜕变过程。"救世"之说,乃是西周以降以"礼乐刑政"为核心观念的"王道政治"的权......
贞观之治(627年—649年)是唐朝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在玄武门之......
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一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一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
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中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修养、君臣德行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而有关......
《水浒传》作为一部累积型成书的作品,本身积淀、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观念意识与思想追求。但是理学政治哲学化的本质以及理学家挽......
将唐代定量划分为治世与乱世5个时期,探讨了唐代治乱分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治世、乱世的划分标准参考一套系统的战争数据集,并用......
韩愈刺潮时间很短,治潮政绩不算突出,对潮州和潮人也没有好感,甚至恶语相向,但却形成今日"潮州山水皆姓韩"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
郭嵩焘咸同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把官贪吏虐,政治黑暗看作是“致乱之源”,从而一方面极力主张“严以驭吏”,“肃清官吏之路”;另......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包含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以行归知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以此为理论根基,其"治世"思想一方面呈现出重知亦重行......
王艮以布衣之身时常出位,提出"帝者师"参与治理社会的惊世骇俗之论。他有多次被举荐机会,因不合乎君相求用之的原则而拒绝,却心系......
历来被认为是败坏人心、社会风俗的晚明狂禅派,其思想也是一种经世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一个仁义的心体,用这种仁义的心体治国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