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史相关论文
从分科治学的角度看,报刊史是新闻学(传播学)与历史学的结合,在现代学术分科的观念下,可以说天然是跨学科的研究.可是,尽管各方面......
本文选取1912-1936年间的女性报刊为阅读客体,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女性阅读情况。第一章对研究中“女性报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近年来,中国报刊阅读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关注中国报刊阅读史研究的要数中国史学界,他们在中国报刊阅读史研究方面起到了引......
本文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下《益世报》言论立场进行了探析。文章以抗战胜利后《益世报》复刊,至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即1945年12月1日至1......
罗隆基在《益世报》时期发表的抗日言论,抨击了国民党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力主武力抗战:号召结束内战,团结抗战;外交上主张“求其在我......
《益世报》曾经同《大公报》、《申报》、《民国日报》并称民国的四大报纸,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益世报》正处于辉煌期,因......
学位
章士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是一名学者、律师、政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报人,一位出色的报刊活......
杂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政论性文体,从诞生之初就与新闻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60年前后,我国报刊史上出现了继“五四”之后第二次杂......
郑辛遥先生从事漫画创作30多年了。他的《智慧快餐》已经成为新民晚报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成为广大读者和观众期待的精神营养晚餐。......
对我国近代期刊载体的考察研究 ,数十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 ,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史料 ,相继有《中国报学史》[1]、《19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
关于《时事新报·学灯》,一般莘莘学子甚至学术中人,似乎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或剪不断、理还乱的印象。比如,五四时期的三大副......
“夏衍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
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因为一张报纸的扩大发行,毛泽东同志相继在三次重要会议的讲话中阐明这样做的必要,这在新中国报刊史上是绝无......
后世的人们大概都会承认,《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批判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报刊史上可说是空前绝......
在世界报刊史上,中国的报头书法独具民族特色,堪称文化园地中的一朵艺术奇葩。 报纸作为党的喉舌和重要的舆论工具,历来受到老一......
在中国报刊史上.有过这样一段不寻常的时期:1967年,全国出版的报纸由1966年初的343种猛降为43种,期刊由191种降为27种,其中还包括各省、......
中国近代报刊的“通信”栏,为章士钊主持的《民立报》、《独立周报》和《甲寅》杂志首创。“通信”栏的设置,既吸引了众多青年思想家......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
粤东是东南沿海口岸的一个重要地区,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嬗变和西方文化的输入,粤东地区近现代报刊出版繁多,其报人......
翻开厚重的中国出版史,虽然近代、现代部分时间不足200年,但却是在中国出版历史上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且成果最丰满的时期。其中杰......
开平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中诞生的大型近代化煤矿,是洋务运动中最成功的民族工业企业,是中国企业史上,特别是矿业史上最为重要的企......
《兵役月刊》(1)是1945年8月由河南省潢商师管区在其辖区内创办的一份区域性地方军事报刊,记录了国民党当局于抗战胜利前后在河南的......
我国学者对新闻史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历史学的年代划分进行断代史的逐期研究的。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而新闻史的研究则......
报刊史是以报纸、期刊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史。要研究新闻史或者出版史,报刊史总是一个绕不开的领域。但关于报刊史的专门著作,目之当......
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这样一位报人:他有着宽阔的前额,炯炯有神的眼睛,略微矮胖的身躯,上唇蓄着一排短髭,下巴留着一撮山羊胡,面......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
邵力子(1881—1967)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贡献卓著的报人、政论家,先后参与主编过《民立报》、《民国日报》等著名报刊,在中国近现代报刊......
沪上报刊《新闻报》可以说是民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之一,其在近代史层面和新闻史层面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现已有诸多学者对其进......
<正> 一、新闻的传播与报纸的产生 在报纸产生以前是否有新闻的传播?国内外不少新闻史学者认为,早在报纸产生以前,人们就用语言及......
甲午战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潮,是以救亡图存、维新变法为核心的.刚刚从地主阶级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代表人物维新派人士登上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各级志愿军党委为了宣传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及时传达志愿军党委的决定和指示,充分......
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要走向深入,首要的是强化研究队伍。与中国社会史研究相比,无论是发文量、被引量、下载量还是大套书的出版,都有......
《解放》报诞生于1946年2月,是叶剑英任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期间,为宣传抗战胜利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重大方针和政策而创办......
从古代到近代,从性质上来看,报刊大致可以划分官报和民报。近代是民报的勃兴和古代官报的衰落时期。而以《北洋官报》为代表的新式......
作为典型的组织传播活动,民国企业家创办的一批员工刊物,在近现代中国报刊史书写中长期未被关注。论文试图站在宏观立场上,对其展......
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初期,作为传播媒介,妇女报刊与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在争取男女......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报刊史是作为新闻史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近现代报刊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近些年有......
从1936年到1946年,欧美国家记者掀起两次访问"红色中国"的高潮。国民党统治者对"红色中国"的封锁,激发了西方记者探访"红色中国"的热情。......
【正】 一《新青年》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第一份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杂志,也是中国第一份现代......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但夏衍曾对友人说过:“戏剧电......
有关中国古代报纸起源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争议的产生原因,除了缺少实物证据,还有研究者对古代报纸相关概念使用的模糊及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