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相关论文
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
《扬子江评论》创刊十年,成绩斐然。在庆祝该刊创刊十周年的研讨会上,有两个重要主题是: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和发展空......
2016年“跨文化语境中的传记与传记影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国际会议为期两天,包括7个大会主旨......
“我今年86岁,我流浪了86年,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聂华苓 人只能活一辈子,我指的是生理上的。一个......
聂华苓的这一短篇力作表现的是从大陆流落到台湾的小市民的理想失落和人生的随俗 ,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伤和无限飘泊的乡愁。由于......
韦洋洋,南宁市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教育硕士。作者长于高考作文教学研究,所教学生曾获广西高考理科总分状元、广西语文......
聂华苓是台湾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人,又少了一个》讲述了一个有着大学文凭的知识女性悲惨命运的变化。小说篇幅不长,主人公......
作家聂华苓第一次见到殷海光的时候,印象并不是很好,后来她在“追记”中这样描述:“乍见之下,最令人触目的是他那生硬的举止,头一......
区别于留学生题材中常重在描画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西方”处境,聂华苓先生的《桑青与桃红》则是对20世纪中国人“何处是归程”的......
晚年胡适口述自传,第一句便是“我是安徽徽州人”。胡适这一部波澜壮阔的大书,起始于“徽州叙事”。他1891年生于上海,1893年因父亲调......
本文比较李正栓教授于2010年结集出版《毛泽东诗词精选汉英对照读本》,与国外一些译者的英译本,从英语选词及语言风格角度着手,探......
我流亡了三辈子。军伐内战,抗日战爭,国共内战。逃,逃,逃。最后,逃到台湾。逃到爱荷华。 小时候, 因为父亲的桂系关系, 逃避蒋......
聂华苓的小说书写有较强的自传性.她将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融入笔下人物中,以此对抗个体漂泊的孤悲和历史变迁的虚无.从《失去的金......
1981年,作家丁玲应邀来到美国爱荷华。爱荷华是二战遗留下来的铁皮营房,后被作家聂华苓和她的丈夫Paul创办成美国文学重镇,他们在......
聂华苓是早期留学生文学的代表,也是著名的美籍海外华文女作家,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聂华苓的《桑青与桃红》借女主人公桑青一生两次放逐飘泊 ,以致最后精神分裂的悲惨遭遇 ,首次向世人倾诉了海外浪子的“失根”之苦......
摘 要:聂华苓是一位由三峡大地离乡至台湾而后走向世界的女作家,巴渝文化对其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她作品中大量的巴渝书写成为一道靓......
摘 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第一人称视角逐渐取代传统的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成为西方现代小说家的宠儿。台湾旅美派作家聂华苓在《......
那是1991年第一次来美国奥加斯坦纳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 一天突然接到著名作家聂华苓的先生、美国著名诗人保尔·安格尔突发......
聂华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华文文学的杰出代表,也许是她出色而成功 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我们渐渐熟悉了这位海外华文作家,但我......
聂华苓的著作涉及小说、散文、翻译及评论文章,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文地区出版。本论文主要以聂华......
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创作景象繁荣,聂华苓的创作以其独特的取材和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众多评论家和普通读者的关注......
自20世纪中叶始,以聂华苓、严歌苓、张翎等为代表的海外华文作家先后活跃在美加华文文坛上.虽然不同生活环境造成他们对故土文化和......
聂华苓作为处于异文化语境中的华裔作家,她与国内作家的中国历史书写有着很大不同.她的历史书写更为冷静、客观,其关注点是处于历......
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在自传《三生影像》的序中写到:我是棵大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如此,她如同度过了“三生”。1925年出......
聂华苓与鲁迅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历程,二人都将自我生命体验融入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带有了一种自传色彩.在作品中都塑造了......
落脚父辈生活过的地方我1953年在台湾出生,从小在台湾中坜的眷村长大,那里住的都是国民党上校以上的军官,邻居中有好几位是中将。......
现实的人生处境,常迫使人思考生存的价值,从而使得人们的情感与心理为某种情境所缠绕,形成一种基本的生存情态。这种生存情态是左右着......
著名海外华文文学作家聂华苓和虹影都是长江三峡的女儿。她们虽在不同时代,因不同原因分别走向美国和英国,但深深的三峡情结、执着......
自“五四”时期到当下社会,女性解放的主题在许多作家笔下都有不同层面的展现.在《失去的金铃子》中,聂华苓用隽永而深切的笔触描......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
春天,吃草,牛吃,羊吃,人吃。 …… 荠菜,不说它了,野菜中名头最响,现在都是大棚长的,大冬天的,菜场里也是一堆堆的,一堆堆水济济的——......
上课铃响了,这节课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读,是这堂课的主旋律。但学生情绪......
<失去的金铃子>是一部"往事追忆型"的诗化小说,借抗战时期三峡小镇"三斗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小说充满了对淳朴的......
1923年夏天,为使自己的生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20岁出头的沈从文决定“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从湘西......
现实中的许达然 我是先从作品认识许达然的,那是历史的、社会的、现代的许达然。当我真正认识许达然的时候,发现他很古典、很朴实......
【正】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诗经》 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台湾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因为台湾文学是......
【从此流浪】 聂华苓在她的自传《三生影像》里回顾:这辈子恍如三生三世,大陆,台湾,爱荷华,几乎都是在水边度过的。 她生于1925年......
海外华文女作家作为一个既包含差异,又具有共同身份的创作群体,处于独特的边缘性位置———身为女性,在一个男权传统力量尚强大或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