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相关论文
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年6月,在“一席北京”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西班牙语文学译者、研究者汪天艾讲述了“被分成两半......
自古以来,西方人热衷于探求“理想语言”的基本特征,希腊文化传统和基督教传统概莫能外。中国文化引起西方关注之初,西方即开始围......
【摘要】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既是本科教育的新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新层次。学生管理工作随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
这次跟谢天振教授到北京参加“北大-复旦比较文学论坛”以前,我曾旁听了几次谢先生的博士生开题课,课上已经接触到这次论坛要讨论......
本文以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研究分析的方法,对1999年以来国内有关美国非裔文学的研究进......
抒情散文"赤脚的孩子"(斯米尔宁斯基)和哲理性散文"玫瑰树根"(米斯特拉尔)、"坚硬的荒原"(何塞.恩里克.罗多)都是文学珍品。三篇佳......
时间:2016年 6月 14日下午 地点: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号,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 谈话人:高兴 张庆国 一......
2015年11月7日,由《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学科交叉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国际论坛在南京理工......
2017年9月23日—2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会暨文化自信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
国家要现代化,科技在引进,文艺也有个借鉴的问题。回想“四人帮”时推行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广大读者与外国隔绝多年,致使我们对外界情况......
1993年6月17日,正值我国从事英美文学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翻译家施成荣先生逝世一个月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主持召开“......
有关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这两个学科合并的问题,已经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其利弊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在这里,我想就......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
2015年4月17—18日,由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当代西方......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法国文学专家罗大冈先生曾给我题过两次辞。 1981年9月17日,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罗先生住......
人物简介 许渊冲,江西南昌人,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和法国巴黎......
【送“宝贝”给国家博物馆】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离世,享年105岁。杨先生在遗嘱中交代:她走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
本文是对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进行的一次学术访谈,涉及希伯来文学研究和外国文学研究的理念、路径、方法和学术研究心得等方面的话......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当我们怀念杨绛先生,所深......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对中国文学事业有极大贡献。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留学英法,回......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手册》下册介绍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翻译工作者钱钟书同志: “钱钟书(1910—)浙江省无锡人。” 无锡......
利哈乔夫的名字,在俄罗斯学界并不陌生,但关于他的研究还十分不足,而以其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和奖项更少有人关注。鲜有人知晓的俄罗斯“......
2005年5月11日至14日,《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研究中心、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师......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去世.5月27日,杨绛先生遗体在北京火化.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
埃·德尚在《法兰西和外国文学研究》序言中写道:“人类尤其喜欢吵架,能说会道的法国人需要一个始终开放的战场,或一个总是生机勃勃的......
怀着战胜“非典”的喜悦心情 ,带着会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的美好愿望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 2 0 0位外国文学专家学者汇聚青岛 ,参加......
“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当今的世界文艺同过去的那些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
当后现代主义面临新世纪的挑战、当叙事学与文学伦理学发生碰撞、当女性主义进入后结构时代,文学批评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围绕这......
我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中有两个最为核心的术语,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他者。自我无疑是重要的,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
专访名人名家,权威阐释《讲话》的核心观点rn文艺所服务的主体与方针、创作的源泉与原则、呈现的特质与功能、表达的内容与形式、......
在整体上看,外国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批评也正处在多极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是新的历史时期,多元的批评方式,多元的社会环境,多元的......
巴赫金的外位性思想有助于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走出自我文化立场缺失的“忘我”误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立场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
外国文学曾先后作为反传统的话语、政治革命的工具、观看外部世界的窗口参与中国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现代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直接......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态势,从作品译介到新兴理论借鉴、从作家作品个案分析到多视角的系统......
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着全球化带来的微妙变化,全球化语境激发的本土化思想对文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话......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之前,中国的文学界或者大点说文化界都要胎动一阵,为别人的生产虚拟然而热情地疼上一疼。这种疼主要表现在两方......
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经历了1949年前的初步探索,之后到文革结束前的在政治与文学的纠缠中的有限伸展,再到改革开放到当下的21世纪的迅......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得知这一消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