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而上学相关论文
现代性的异化概念以马克思主义和生存主义的两种范式为主导,不同于卢卡奇对两种范式的社会批判理论式融合,以海德格尔思想整体为资......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近代哲学,形而上学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形而上学追求着普遍性、探索永恒的实体,哈贝马斯称之为意识哲学的形而......
哈贝马斯把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从古到今的主流形式.他用重构而非解构的方法建构了一种新的哲学批评范式,以实现形而上学的真正超......
该文共分四章,在第一章,作者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意图.其后的两章,作者沿着两条相反的路径分析了哈贝马斯对法律的理解和论证.在第二......
自从亚里士多德确立了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的学问为第一哲学始,形而上学便占据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内容,自此之后,经过阿奎那、......
如何理解多元世界的统一性?世界必具某种同质性,传统认识论对此持普遍客观性立场,但这受到后形而上学的质疑。为此,哲学需要寻求新的普......
政体问题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自17世纪以来,现代性的道德—实践的自我理解总体上是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展......
上古时期,诗与哲学水乳交融。后来,哲学僭越于诗,于是就出现诗与哲学的分野。然而,三十年河东到河西,西方后形而上学消弭诗与哲学疆界,再......
本文旨在探究“重复”的启蒙性,它是推动激进解释学范式转换的关键所在.“重复”概念刻画了激进解释学的后形而上学特征,它摒弃了......
马克思致力于“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1],但他并不是让现存的哲学去趋近现实世界或让现实世界去趋近现存哲学,而是“双刃地对待现......
哲学观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的一个重要视域,在当前的后形而上学语境中,由于不理解马克思在哲学观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也就导......
形而上学批判是形而上学之后现代思潮的中心任务,也是哈贝马斯建立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哈贝马斯在厘定形而上学概念的基础......
当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主要表现为传统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转变。传统形而上学向后形而上学的转向带来了政治思维方式的变更,......
传统形而上学以抽象的“神性”、“理性”来确保德福的绝对同一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对同一性哲学的批判、对个体差异性的强调,否认......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晚期,在经济、政治的系统运行对生活世界的侵蚀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出现......
形而上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哲学的最初形态,它经历了以“世界之在”为始基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以“人之在”为主题的意识形而上学两种......
"现代性"与"后形而上学"是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与《后形而上学思想》两部论文集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在梳理现代性的批判......
"后形而上学"承续了"形而上学"对于确定性知识的追求,并将这一追求引向深入,以更清晰的一元思维赋予感性以形而上学所不能给予的确定性......
【摘要】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以语用学为维度,借助实践理性并通过主体间性来建构其哲学基础,用其内在特质和特殊内涵,弥合了传统形而......
在西方世界的宗教生活中,宗教冲突中呈现的"一神论"特质与其思想源头中的形而上学"排他主义"思维方式直接相关,如何处理这种形而上学成......
在《现代性能够幸存吗?》这部书中,赫勒通过“现代世界的对称性的相互作用”和“现代性的脆弱平衡”的双向总体界定展现了现代性对社......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内容,国内学术界一直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贺来教授的《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
2002年,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两部重要的王夫之研究专著.一部是萧楚父和许舜民合著的<王夫之评传>,另一部即是陈贇所著的<回归真实的存......
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理论为探讨道德问题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这个思想框架也可以扩展、运用到伦理问题领域。哈贝马斯在尊重个体......
在现代性这一历史境遇下,中国工业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儒学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完成从......
让理性接管世界,使人类从此能够不再臣服于上帝的专制统治,这无疑是启蒙运动的一大贡献。但事与愿违的是,理性的这一胜利随着它成......
艺术问题是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在西方传统的理性观念中,它预设着“理念”和“主体”等认知范畴,因此形成了在......
现代性成为批判的对象是在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中完成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从历史分期来讲理应是现代性的话题,把后形而上学等同......
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关注人的,是人之为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的理论表达,因而追寻形而上学一直是人的“宿命”。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
西方“后形而上学”的产生有着文化危机的人文背景,它诉诸“解构”的理论姿态所透示出的虚无色调标明其对人的精神内向度的忽略。但......
在形而上学不可避免的衰落时代,如何拯救形而上学,并为形而上学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是解决现代性困境的一个根本途径。后形而上学的交......
哈贝马斯认为当今东西方人权观的对立主要是文化上的对立.他提出"人权的文化间性",试图解决当今人权观的对峙局面.他的这一后形而......
“现代性”以“元叙事”为其特征,后现代性是对元叙事的颠覆。“客观化假定”和“决定论假定”是现代性的两个最基本的哲学原理,黑格......
启蒙开启了主体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使人成为世界的中心与根据,但随之而来的后果却是虚无主义的肆虐,理性成为最大的非理性。克服虚......
传统哲学为了确立最高的"统一性原理",一直追寻着理性形而上学的梦想;现代哲学虽然认识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缺陷,"拒斥"形而上学,但......
当代思想把批判和超越形而上学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这使任何有关本体论的话题似乎都显得不合时宜了,因为形而上学的核心形态一直就是......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已无法回避有效性质询。但是,文学引导理论、理论引导文学、文学与理论相平衡这三种现有立场尽管......
放弃对不变本质的追求之后,我们迎来的是文学文化,想象力是其进行救赎的惟一源泉。罗蒂的这种观点来自昆德拉,但与他的乐观相比,昆德拉......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后形而上学"的时代.在这一时代,我们对形而上学的"敌视"、"拒斥"和"消解",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
人的自我理解,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内容。西方哲学自古希腊开始直至近代,对人的考察集中体现为“......
在长篇小说《施蒂勒》(Stiller)中,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我对......
阿伦特与罗蒂的文化观共同具有明显的后形而上学特质。后形而上学文化以世界性意识作为根基,关联着人们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社会实......
参照海德格尔关于“哲学终结/完成”的探讨,后形而上学意味着形而上学自身从传统理论形态向现代技术形态的过渡,它同时也测度着西方文......
在价值去权威化和多元化的后形而上学时代,原有的独白式道德教育因教育者单向度的价值灌输而陷入"唯我论"的价值困境,受教育者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