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形而上学思想与作为生存本身的艺术之思考——海德格尔艺术思想浅论

来源 :阴山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问题是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在西方传统的理性观念中,它预设着“理念”和“主体”等认知范畴,因此形成了在本质上以现代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现代审美艺术观。海德格尔一反这种理论传统。力图在人与宇宙之间重建一个非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意义空间,因此提出了一种天、她、人、神共在的艺术观,这种艺术观在质疑现代主体性观念的同时,使人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关系。对于深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来说具有深远的启发性。
其他文献
曾读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的一篇文章,在谈及教师应当如何研究学生时,他作了这样的概括:“教学即倾听,倾听学生解释他们自己的思想、反思他们自己的体验。教师倾听学生的过程,既是研究学生的过程,又是与学生合作探究知识和生活的过程。”确实,经过几十年教学的历练,笔者的课堂感受及教学体验尤为强烈。本人深知:在课堂上善于倾听,从倾听中更好地掌控学情,并以此确定教法、完善教法,这不失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它能够产生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植物“生长”需要环境.淮南的柑橘移到淮北.结的是又苦又涩的枳子。空气、水、阳光。南北皆有.结果不同,关键是环境各异。学生
教育应从儿童发展出发.因为儿童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虽然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怎样去学习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一、让学生自主构建,教师要舍得“放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传承了数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