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曲相关论文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从宋金杂剧到清朝的地方戏,数百年来吸收融化了唐宋大曲、金元诸宫调、唱赚、南北曲以及民歌、兄弟民族乐曲、琴......
《碎金词谱》是我国除《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之外在词调音乐收集中覆盖面较广、记谱较全的一部乐谱,不论对与音乐研究还是文学研......
【正】 一北曲,本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音乐文化概念。明王骥德在《曲律》“总论南北曲第二”中,从北曲杂剧、南曲戏文逆推,上溯......
【正】 清代以来,在南北曲以及后来形成的弦索声腔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声腔都在四处传播,当它们在某些地区相遇合,或与该地区的腔调小......
本文通过有关曲牌资料的详细比较 ,提出聊斋俚曲的某些曲牌与“南北曲”中同名曲牌是历史发展中的渊源关系 ,从词格上看 ,它们与同......
文章对《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录的476只尾声曲牌进行研究。将“尾声曲牌”定义为:在曲艺、戏曲艺术中,通常在音乐结尾部......
【正】 小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小曲是相对戏曲散曲的名称,一般是指明清时代南北曲以外的各种民间歌曲。小曲的“小”,与结构规模上......
"南北曲"的"场下之曲"与"场上之曲"共同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词、格、曲、腔、戏"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上承两汉以来"旧......
<正>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琴趣”,“乐府”,“乐章”等别名。词在唐代称为“曲子词......
北杂剧与南戏的先熟之争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南北曲中谁先产生了较成熟的作品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关键切入点。两方争论的......
<正>新诗的开创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曾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这一"历史的进化观念"来解释文学的发展规律,(1)他认为......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江南暨越地戏曲研讨会”2013年10月18日在戏曲之乡绍兴召......
一度衰落的北曲在明末清初再次兴盛起来:一方面,北曲创作在复兴,北杂剧复苏,散曲的北曲曲牌激增;另一方面,北曲的演唱方法重新得到提倡。......
【正】 元代与南宋在元朝蒙古统治集团的严密控制和野蛮残暴的压追之下,中国人民都过着奴隶或半奴隶的惨酷生活;稍有正义感和气节......
随着戏曲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自明代开始出现了一股文人填词制曲的热潮。这虽然促成了戏曲文学的极度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后果......
南北曲的"宫调"一直是学界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黄翔鹏先生对此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黄先生认为南北曲中积淀了唐以后若干不同历......
<正> 明代散曲作家与篇什的数量,在曲学史上是首屈一指的。然而明散曲的散乱待清理状况也是曲学史上最为突出的。这种清理,既包括......
<正>南曲又称南音、南乐、南管、管弦,是古代南方戏曲、散曲所用曲调的统称,与"北曲"相对。它是在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基......
《唱论》是元人研究元曲的第一本专著,主要针对曲乐声腔,论及金元时期流行歌曲的品种、名目、结构、宫调以及流传地域和歌唱技术等一......
蕃曲传播的逆向考察蔡际洲编者话:本文为作者蔡际洲同志硕士学位论文《“辽金北鄙”遗音与南北曲音乐之渊源─—兼论蕃曲在戏曲声腔......
我国传统演唱史中产生过多种声腔形式,明代魏良辅《曲律》对于声腔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它总结了声腔的一般性规范;对南北曲进行......
<正> 1.【耍孩儿】 这一称谓,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艺作品,当推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据明初戏曲家朱权所著的《太和正音......
理论研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这是杨荫浏先生特别强调的在研究上的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昆曲曲例......
中国古代歌唱之歌辞,自其文体形式看,可分齐言、杂言(长短句)两类。初唐"沈宋体"的出现标志着齐言韵文格律化的完成,而杂言(长短句......
<正>前言这里所谓的曲牌虽仅指南北曲的曲牌而言,但词牌性质相同,可以概括其中。北曲为中州之音调,南曲为大江以南之音调;北曲用于......
小曲与南北曲曲牌有重要差异:小曲是音乐性质的牌调,曲牌是文词性质的牌调;小曲一般为单曲独用,曲牌主要是多牌联用;小曲之腔一般......
不少人认为,到了明代,曲渐渐律化,文人创作都是照格律谱填词。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排除存在误解,以为南北曲曲牌在明代便已......
宋金元时期,曲继词而兴起,发展成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由于曲体在演变过程中,处于中国南北方长期分裂的状态,先后以淮水、长江为限,......
我国戏曲史可分四个阶段: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主要是昆剧)和近、现、当代地方戏。元杂剧和明末清初的传奇是戏剧史的两......
二、南曲.南吕宫〔懒画眉〕——一支“腔有定型”的曲牌〔懒画眉〕牌名,在宋词、诸宫调中均未见过。因为它属南曲,当然元曲中也不......
因政治中心迁移而产生的南北曲两大曲牌演唱体系,通过乐籍体系下专业乐人的承载,在"北中有南"、"南中有北"的互融、互动中发展。在......
本文从文献和民俗材料切入,对中国古诗词音乐艺术文化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衍变轨迹进行了简要梳理,对上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家在古诗词艺......
<正>洛地(1930-),汉族,男。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祖籍浙江诸暨枫桥,1930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浙江省文......
文章在陈列了<蒲松龄俚曲>所用的50多个曲牌的基础上,分别按时间顺序及其所载文献,探讨了这些曲牌最早出现的情况,并就其曲牌的应......
从明初到嘉靖年间,散曲文学经历了从明初至成化间的衰落,再到由成化到嘉靖间复兴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对于明代散曲的研究,目前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