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腔、调与南北曲之关系

来源 :中国音乐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政治中心迁移而产生的南北曲两大曲牌演唱体系,通过乐籍体系下专业乐人的承载,在"北中有南"、"南中有北"的互融、互动中发展。在明代南曲诸腔兴盛的同时,由于历史上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国家礼制仪式只用北曲,北曲具正统性象征,"以北为尚"的观念深厚,在南都教坊与京师教坊相呼应下,依旧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历时角度把握乐籍体系承载下曲、腔、调的演进,关注不同阶段腔的不同内涵;南曲之腔、北曲之派体现曲牌演唱的区域风格,而弦索官腔作为官腔特殊类型,则体现出乐籍制度下音声技艺的一致性,弦索官腔的普适性存在,亦对昆腔与弦索调的演化产生影响;在地方官属乐人的创承中,弦索调是弦索北曲区域化发展的结果,其曲牌体制仍积淀于当下弦索腔系统地方剧种中,亦对多类器乐曲形态具有实质性影响。
其他文献
南北朝道教斋乐承前代道统而有新进,但南北方各显甚大差别。北朝主承天师道统佛教戒律,进展甚微,南朝主承灵宝法,兼收天师、上清、佛教因素,内容丰富,并确立了以"照本宣科"为
传统音乐浩如烟海,梳理其曲目名称是重要课题和难题。笔者在前期建立曲牌索引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对曲牌名称进行统计,首先说明造成不可避免的统计误差之原因,然后界定曲牌统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确实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将60例有上肢痉挛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主动肌群和拮抗肌群为基础,先后针对优
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为期1年的研修,在丰富而充实的访学活动中收获良多,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特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北京中医药大学"重校训、重大师
<正>红斑狼疮是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的弥漫性疏松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可侵犯人体多系统、多器官。多认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如感染、性激素、环境因素、药物
<正>颈性眩晕是指因钩锥关节唇样增生、颈椎小关节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颈部骨结构改变或椎体稳定性失衡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症[
<正>音乐形态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中,民族音乐的律制研究、乐器研究和民族基本乐理规律的研究占有重要位置。音乐考古学在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中的作用,至今并未充分展开,但却具
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甘绍成一、对本学科的回顾在音乐学的众多学科中,宗教音乐研究与其它学科如音乐史、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等相比,可谓基础最为薄弱但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16例采用射频热凝靶点、三氧盘内注射、辨证分型中药治疗。结果:优78例、良15例、可19例、差4例,有效率96%。结论: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