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相关论文
《尚书》《逸周书》提及的"五行",皆当以"五种应行之道"释之,而难以视作"金、木、水、火、土"这一组合之代称.在五行说兴起之初,五......
在科学处于蒙昧时期的古代,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其规律性虽然知之甚少,但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气象)现象早就有所关注。仅从中......
<正>修订本《辞源》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欢迎,它成为我教学、科研经常使用的得力工具书,我从中获益非浅。使用过程中,也陆续发现若......
话说周武王背负父亲周文王的遗训,带着他的军队逼近了商王朝都城,据说另外还有八百同盟国辅助出兵,担任配合作战。 姜子牙命令说:“......
<正>清华简《命训》篇是新公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1中的重要一篇,该篇自公布以来,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一批相关......
2011年的《尚书》研究,思想文化、历史人物形象等的解读依然是研究热点,从史学、地理学角度研究《尚书》的论著也很丰富。与2010年......
结合战国楚简用字习惯,提出《逸周书》字词校读意见凡八事,读《文酌》“三尼”为“三匿”,《籴匡》“钟绝”为“钟弦”,《武称》“......
《逸周书·世俘》所载周初征伐方国地理问题,学术界历来存在不少争议。根据周初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分析,越戏方、陈、卫、磿、宣方、......
《保训》第二个故事所见的“中”,既是可以出借的实物,又是一种可以继承发扬并因此膺受大命的崇高理念.《逸周书·尝麦》所见的“......
周穆王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逸周书》中的周穆王却是一个虔虔在位,追迹文武先王而励精图治的圣王形象,......
"召公告周公日"一句可以按"召公,告周公日"重新断句,"召"读为"zhào",意思是召见.这样解释文从字顺,情理上也完全讲得通,也有前人......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自成系统的一种新兴文体——言体,以独言、直言和论说作为文体特征,有格言警句型和专论型两种文本形态。格言警......
西周武王克商的日程和年代 ,史籍所载甚少。而武王克商的年代问题 ,又是上古史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西周金文月相......
《逸周书·克殷》篇记载了武王克商的经过,它记录了周武王对自焚而死的商纣王实施了“箭射、剑刺、斩首、悬旗”等残酷行为.古代很......
张怀通先生所著的《〈逸周书〉新研》一书,对《逸周书》这一上古典籍,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该书对于研究我国上古......
“不显亦不宾灭”是《史记·周本纪》中的关键文句,对理解西周武王时期的活动至关重要,但文本正写尚有争议,已有解释也不够完善.与......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视野下的〈逸周书〉研究》(10YJC751129)。 摘要:《逸周书》的编著意图......
《逸周书》体现出重要的环境美学思想。《逸周书》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爱地、用地、重地、尊地、礼地的观念,认为土地于国的关系,核......
周武王作为推翻商纣王暴虐统治的君主,其功绩成为先秦典籍津津乐道的对象,其形象在众多的歌颂声中逐渐有了共有的旋律与重音。但是先......
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将其821个动词做了分类。从语法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时代特点,即相对于甲骨文类型已经......
根据<竹书记年>和<逸周书>推断,皮氏在今山西河津一带,很可能以从事畜产品加工,发明制革工作而得名.皮氏于夏代中叶被以安阳为中心......
《逸周书·时训解》作为物候历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继承了《夏小正》的传统,又带有周代文化的特色。《时训解》收集了众多物候事......
周代人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依存关系概括为天财说,人要取得天财,必须顺天而作。《逸周书》的“天财”观是私财观产生前的经济思想......
现存先秦典籍中的周文王形象多是美德懿行之君,神圣化文王形象的文学实践使文王形象的塑造带有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逸周书》作......
<逸周书>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依顺民众的欲恶而民众服从其统治,"设其利而民自至"的思想;德刑并用,赏罚兼施的思想;文与......
在周代,尤其是西周,天子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父亲的兄长称“伯父”,又要按职官礼制对于二位方伯称“伯父”;既应该按家庭行辈制度对......
<正> 我国古代各少数民族向以勤劳智慧著称。他们不仅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推动民族历史的前进,而且还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世......
本文运用多种训诂方法,对《逸周书》中的若干词句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充分吸收前人校注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
提要:关于《逸周书·度邑篇》中的“有夏之居”,目前学术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人的居地,并非夏后代之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有夏之居就......
《逸周书》保存了一类迥异于现代格言概念的格言文体,即本文所称"原始格言"。它是记录西周初期人神沟通仪式的一类文本,既记事又记......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处普通地理的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中,诞生并至今延续几千年的中华二十四节气,留下了先人......
《文传》是《逸周书》第25篇,其内容与《周书序》不完全吻合,从论证《文传》的集成性质,并结合《逸周书》中《文传》、《五权》、......
《逸周书》史料价值颇高,然存在问题不少。亟待弄清的问题主要有:汲冢到底有没有出土《逸周书》?《逸周书》的篇名有没有“解”字?两篇......
自2008年以来,清华大学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被陆续整理出版,已发行10辑。与过去发现的战国竹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多为经史类文献。其中......
《尚书》、《逸周书》有“越”字,古文献里也写作“粤”或“曰”,此三字可以通用,前人已讲过不少。在两周金文里这些字通常用“雩”字......
本文对自魏末至目前的有关<逸周书>研究的十三家重要著作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肯定其特色和优点,指出其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
湖南慈利出土楚简释文的整理者认为慈利楚简既可以和传世的文献如《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等对勘,又可能是《管子》、《宁......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
鲁、齐、燕的始封及燕与邶的关系陈恩林一关于周初鲁、齐、燕的始封年代,史学界有两说:一说依据《史记·周本纪》,认为鲁、齐、燕始封......
《逸周书》与《尚书·周书》部分相似,均记载了西周早期的重要史事。《逸周书》中所载史事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这些文本详细记录了......
史官和士人是政治文化由先秦向两汉演变的重要主体。记言史书《尚书》《逸周书》《国语》中有大量不同形态的"对话"。言语行为的特......
《尚书》与《逸周书》是两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中任何一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都无法绕开另外一......
“哉”最初是一个主要运用于有告诫意味的对话体文章中的语气词,其作用主要是强调各种语气。《逸周书》中的“哉”基本保持了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