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鬼簿》相关论文
鲁迅先生曾云:“小说和戏曲,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1}特别以有元一代的曲家作品为甚,虽然诸人粉墨登场,其作光辉灿烂,南呼北应,擅一......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发展是随着戏曲艺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王骥德的《曲律》是我国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曲学专著。它继承......
期刊
文章论述了元代道教在五个方面对元代神仙道化剧及其艺术特色的影响:道教的主 张 影响神仙道化剧形成了悲凉的基调:道教尊奉老庄,崇尚......
我写这篇短文,是为了要向中国的戏曲工作者、研究家以及有兴趣的戏迷观众等等,推荐一本值得一读——对许多专业人士更是应该精读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大同)人。元锺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并录其杂剧十一种。其中天......
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门立功一元代水浒戏存目有30余种,现存剧本约六、七种,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则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康进之,棣......
黄公望(1269—1354年),原姓陆,名坚。因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认温州黄氏为养父。黄氏90岁方立嗣,云:“黄公望子久矣。”(《录鬼簿》)......
【正】以往虽有学者对南戏的名称进行过考证阐释,但尚感不够系统深入,至今仍有一些问题不甚明确或有不同见解,需要作进一步的考察......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有许多作品是由不同时代的民间艺人和文士在前人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这种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过程中,“书会才......
孩子们最信任的人 吴念真经历坎坷,弟弟2001年自杀身亡后,身为长子的吴念真又接连失去了母亲和妹妹,重度忧郁症的妹妹也是自杀。五......
锺嗣成撰写《录鬼簿》,搜集材料的时间较早,其材料来源是友人提供和交游所得,执笔撰写大约为天历二年(1329年)或至顺元年(1330年)......
最近,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们经过挖掘发现,这里是元杂剧早期的一大活动中心。“真定(今正定县)是金末元初仅次于大都,却早于大都的元......
《今乐考证》采用文献考证的方式对前代有关戏曲进行了研究,它是以《录鬼簿》为底本,对元杂剧的剧本名称、种类、剧本同一名称等方......
【正】 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前半世纪,也就是我国......
<正> 钟嗣成的《录鬼簿》,存本繁多,各本之间,差异又很大。过去很少有人专文论其版本。本文试对孟称舜刻本的名称及有关问题、尤......
<正>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是我国古代文化繁盛的重要地区。在两千五百年前,《国风》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诗篇,流传在大河之北......
钟嗣成的《录鬼簿》是研究元代戏曲最可靠的资料。然而因该书版本较多,各本之间出入也较大,所以在诸如一些作家作品的研究以及元杂......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
在中国戏剧史上,自<录鬼簿>出,后世无论是戏曲观与戏剧史论意识,还是戏剧史、戏剧理论、戏剧曲目录,以及其它或专门或零星的戏剧著......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是元散曲中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睢景臣因创作此曲,而被列入优秀散曲作家之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19人写吊词,使之与作家小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吊词感情浓郁,充满了对19位曲家的缅......
马致远是享有盛名的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有关马致远的史料记载除他的名字与剧目外,仅余13字,生卒年均无。元代周德清以关、郑......
【正】《陈州粜米》是元杂剧中的优秀作品。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收入此剧,标无名氏撰。元代另一无名氏作品《盆儿鬼》杂剧中曾称......
天一阁旧藏明蓝格钞本《录鬼簿》自三十年代发见以来,便得到研究界的重视,因为其中载有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所作的几十首吊曲和书后......
明永乐年间,贾仲明为《录鬼簿》一书中的关汉卿等82位作家增补了78首《凌波仙》挽词.这些挽词内涵丰富,其中探讨了元杂剧繁荣的原......
新时期钟嗣成《录鬼簿》的研究,出现多元化。研究者运用创维思维方式得出新颖结论,此书的结构具有“史”的线索;“以人类书”及其......
【正】元杂剧《裴度还带》的作者是谁,历来有争论。查诸本《录鬼簿》和明清人的记载,均著录关汉卿有《裴度还带》一剧。有人认为现......
<正>读元曲论著,常见论者称元曲的风格特点(风味)为"蛤喇味",或称"蛤喇风味",较早的如1999年奚海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发表......
周德清与钟嗣成同为元代杰出的曲学家.二人的两部剧曲论著<中原音韵>与<录鬼簿>,在元曲立意和文辞上,有大致相同的美学要求.然而,......
本文通过零散史料,对黄公望的历史生平进行了简单考证,进而对宋朝、元朝的政治、文化、经济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正】 一、按语 一九八四年初,偶翻元刘将孙《养吾斋集》,见有《送王实甫》一诗并小序。得之偶然,喜出望外,但查阅了有关资料后,......
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对元代诸位杂剧作家及散曲家的记录,使那些地位卑微的剧家、曲家流芳后世,同时也为后世的戏曲家提供借鉴。《......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作家、诗人和中国话剧奠基人,田汉毕生创作话剧剧本63部、戏曲27部、歌剧2部、电影12部和大量的诗歌以......
薛昂夫,元代散曲作家,正史无传,孙楷第《元曲家专略·续编》考之生平:“薛昂夫本西域人……其汉姓马,故又称马昂夫……其号日九皋,故......
<正> 尽管悲怨伦理观在先秦是那样发达,尽管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在汉唐是多么盛行,尽管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剧种的悲剧样式,中国......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他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据元末锺嗣成《录鬼簿》所载,郑光祖的......
【正】 我们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是为了弄清元杂剧创作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而分期的主要依据,自然只能是各个不同时期杂剧作......
【正】 元曲史论数百年,在考及作家生平、创作中每每乖异叠出,当然也提出了一些颇著灼见的研究立论。本文旨在前辈和时贤的研究基......
【正】 据清道光《东平州志》载:东平,唐为郡治,宋设郓州东平府,金代仍沿府治,属山东西路,(元世祖)至元九年,改散府为东平路(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