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140秒,为你在102,275,429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29,784篇文章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龙翔, 盛国荣,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23
康德道德哲学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专业术语晦涩,逻辑思路清晰。康德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实现需要一个出发点或者动机,就是善良意志;还需要一个指导行为的法则,就是道德律,如果不遵循内心的道德法则,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局。康德道德哲学就是围绕善良意志和道德律是什么、根据何在,道德律的表现形式为何,自由意志与道德律的关系怎样等问题展开研究的。通过把握康德道德哲学体系的逻辑脉络,采用通俗的语言,追问...
[学位论文] 作者:陈昱,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23
[学位论文] 作者:王海霞,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3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23
16世纪德意志的贫困人口日益增多,缓解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区分救济对象,将救济资源给予真正值得帮助的穷人,因此在济贫改革前后,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威围绕应当帮助哪些“穷人”的问题展开诸多争论与竞争。宗教改革前夕,二者主要在乞讨者是否为值得帮助的穷人问题上发生分歧,天主教会对贫困和乞讨的传统看法与世俗政府限制乞讨等主张相矛盾;随后,宗教伦理的转变推动新教地区和天主教地区纷纷进行济贫改革,济贫事务中的教俗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2023
传统文化中,风俗独具生活性和启蒙性,能够很好地引领儿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风俗题材教学中,教师需要理解风俗是传统文化生活化的载体和媒介,旨在让儿童体悟风俗背后的美好愿望和情感,并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使其具有正向的价值观。同时,教学还应考虑单元生活领域的定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典型的象征物引导儿童走近、走进风俗,利用...
[学位论文] 作者:贺姝彦, 来源:贵州大学 年份:2023
《盛世新聲》是明代現存最早的戲曲選集,成書於明朝正德年間,全書共十二冊,前十冊按宮調排列,後兩冊爲《萬花集》的內容。《盛世新聲》收曲豐富,保留有大量的俗字,爲研究當時俗字的面貌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本文以《盛世新聲》爲研究對象,在全面整理收集《盛世新聲》俗字的基礎上對該書俗字進行了系統的考辯和分析,以期對該書俗字的全貌及當時的用字特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本文主要分爲緒論、正文、結語三大部分。緒論主要介紹...
[期刊论文] 作者:董晓烨, 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年份:2023
<正>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猜猜看”和阅读分享,回顾交流之前阅读的收获,进一步提升阅读的兴趣,明确深入阅读的方向,聚焦感兴趣的人物(故事)。2.运用批注、摘录关键语句、有感情的片段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法进一步感受《俗世奇人》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体会作者极具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的语言特点,并能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积极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表达中。3.引发想要探寻民间艺人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留心...
[期刊论文] 作者:倪玉珍, 来源:世界历史 年份:2023
法国自18世纪末以来的总体性危机激发了思想家们探索社会科学的努力。复辟王朝初年,法国兴起了以萨伊为代表的、用科学方法研究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派,并出现了将社会重建的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实业生产的潮流。与圣西门的合作促使青年孔德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政治与道德,并试图将政治经济学改造成社会科学。思想趋于成熟的孔德逐渐从政治经济学的欣赏者转变为批评者。他批评政治经济学派片面关注物质生产,忽视道德重建,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2023
佛教的中国化与世俗化存在着复杂且多样的关系。本文首先结合中西方两种不同语境理解二者的概念含义,将佛教的中国化与世俗化置于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传播过程中,并以佛教的中国化的基本历程检讨了佛教世俗化的线索和特征,以此考察人间佛教的世俗化与中国化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中国化伴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但是并不能等同于佛教的世俗化。针对众多学者所关心的人间佛教的世俗化问题,本文以佛教的现代化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基...
[学位论文] 作者:冯家兴,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23
敦煌歌辞是敦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敦煌歌辞的主体,创作于唐代的敦煌歌辞是其中数量最为庞大,内容最为丰富,同时是也最具研究价值的一部分。敦煌歌辞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对于敦煌歌辞背后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征进行全面的关注和考察是十分有必要的。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敦煌歌...
[学位论文] 作者:朱梓瑜,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23
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研究始终绕不开两种解读,即道德实在论解读与道德建构主义解读。两种解读的分歧在于对道德法则的理解不同。本文基于康德道德法则的相关论述,着力研究道德实在论与道德建构主义之间的争论,主要任务是梳理两种解读究竟在道德法则的哪些问题上产生了争议。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两种解读的分歧聚焦于两个问题,即“道德法则的来源”与“产生正确道德判断的方式”。对于“道德法则的来源”问题,道德实在论与道德建构...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梅,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23
道德叙事应用在学生德育教学实践中,指教师通常借助口头表达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将具有道德性的故事或者是生活中的小场景艺术地进行叙述,使学生在听故事时获得德育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可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开发道德叙事的课程资源,在课程中实施道德叙事,探究其应用路径和有效策略,通过寓教于事的道德教化、陶冶、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德性提升。...
[学位论文] 作者:陈万林,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2023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年份:2023
<正>《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但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经历。在晚年时回忆幼年的经历,就如书名般,清晨绽放的花朵直到黄昏才去采摘,可能她就失去了清晨绽放时的芳香与艳丽。但夕阳斜照在花瓣上也别有一番韵味,她身旁若有若无的清香照样可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23
敦煌曲子戏指流传于敦煌这一地区的地方戏种,又称“小曲戏”“小调戏”。敦煌曲子戏源自唐代燕乐、俗讲变文以及民间小曲,在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曲子戏的雏形。至清代雍正年间,敦煌曲子戏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部分民间小调、眉户曲调和传统曲牌,形成了如今传唱在敦煌地区的敦煌曲子戏。对于世俗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贯穿着敦煌曲子戏的发展全程。但是,在数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敦煌曲子戏却面临着脱离群众、濒临失传的难题。重视敦煌曲...
[学位论文] 作者:唐乐霖, 来源:唐乐霖 年份:2023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其著作颇丰,仅历史剧作就有十部,其中《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与《亨利五世》组成的《亨利四部曲》,被公认为英国历史剧中的经典之作,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莎士比亚的王权观,作为贯穿于整部四联剧的核心问题,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大多关注于作者在剧中流露的资产阶级人文意识,而缺乏对于英国政体的实质思考;国外则...
[期刊论文] 作者:佚名, 来源:现代中学生(初中版) 年份:2023
<正>01元旦的来历“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23
《三体》是一个改变世界框架的思想和文学实验。作者设想,地球人在外星人带来的灾难面前,被迫放弃人类世界框架,采纳基于黑暗森林图像的宇宙关系法则。新的世界框架必然造成人性的重估,催生新的认知方式和道德原则。刘慈欣以社会学家的严谨态度,一步步地将全部过程展开。这既是从休谟到罗尔斯的普遍人性论批判的延续,也冲击着传统的看文学的方式,因为在刘慈欣这里,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取决于世界设定,“世界”才是他要描述的...
[期刊论文] 作者:俞晓婷, 高德胜,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年份:2023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重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人类与自然”的抽象关系转化为“儿童与其生活世界中的自然”的具体关系,期待在生活世界中建构儿童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共生关系”“改善与被改善”的关系。人与自然主题的教学应培养儿童的自然敏感性,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属自然环境的归属感以及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范红梅,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23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浸润德行教育、确立道德观念、培育道德价值、形成道德行为、丰盈生命历程,需要在诗文感悟中无痕根植,在问题思辨中无痕选择,在情境创设中无痕濡染,在活动体验中无痕积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