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列表法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列表让学生经历从列表整理信息到根据表格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一课中,让学生经历表格形成过程,从而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列表法;表格;有序思考;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27-02
列表法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将问题中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然后枚举列出符合条件的一些结果,最后验证从中选择最佳的答案。在列表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安排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运用,那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表格形成过程,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改编例题
教材编排的例题是:“用载质量2吨和载质量3吨的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么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其目的是呈现完整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这道题的数据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用“2吨的货车运4次”或者“3吨的货车运2次,2吨货车运1次”这两种方法。列表中其他三种方法反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并不能体现列表法的优势。其次,教材中先选择载质量小的小货车次数再来确定载质量大的大货车次数,这与我们平时的思考习惯相悖。一般我们会先选择大货车作为标准,把“如果要将煤全部运完,大货车至少要运几次?”作为列表法的突破口,然后依次减少大货车的数量,增加小货车的数量,直至大货车数量为0。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例题进行改编。结合“做一做”中的习题,我把例题改编为:“周末,小明去游乐场玩。他有5元人民币2张、1元硬币5个和5角硬币4个,儿童票每张10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虽然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也已经有了接触列表法的经验,但他们接触到的都是现成的表格,只需要根据表格中已有的信息填空,学生对于如何画表格、表格要呈现哪些要素其实是知之甚少的。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用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整理已知信息;其次要唤醒学生填写表格的认知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可以先确定几行几列再画表格;最后在枚举时要按照一定顺序罗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样才可以让有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逐步让列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量体裁衣,实施教学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包含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在课堂上。“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列表需求
创设情境:周末,小明去游乐场玩。他有5元人民币2张、1元硬币5个和5角硬币4个,儿童票每张10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环节二: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1.自主探索
师:小明可以怎样付钱呢?
【设计意图:在设计付钱方案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多样的,但也是无序的。大部分学生能想到2或3种方案,4种方案都找全的学生只有几个。】
2.反馈交流
师:通过我们集思广益,一共找到了4种付钱方案,但是这4种都找全的同学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生1:我每想到一种就写下来,没有按一定顺序去想。
师:对,我们要有序思考,才能把方案都找全。
师:现在这4种方案看起来有点乱,你能想到好办法让这些付钱方案看起来更简单、更有条理吗?
生2:可以把它们放到表格里。
师:你们想到的方法在数学上叫作“列表法”。
环节三:尝试列表,体会优势
1.整理信息,尝试列表
师:哪些有用的信息要在表格中呈现出来?
生1:要把5元、1元和5角这些币值写出来。
生2:还要把付钱总数也写出来,这样才知道最后的总钱数对不对。
师:现在老师按照你们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写下来。
5元
[关键词]列表法;表格;有序思考;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27-02
列表法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将问题中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然后枚举列出符合条件的一些结果,最后验证从中选择最佳的答案。在列表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人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中安排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运用,那如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表格形成过程,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改编例题
教材编排的例题是:“用载质量2吨和载质量3吨的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么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其目的是呈现完整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这道题的数据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用“2吨的货车运4次”或者“3吨的货车运2次,2吨货车运1次”这两种方法。列表中其他三种方法反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并不能体现列表法的优势。其次,教材中先选择载质量小的小货车次数再来确定载质量大的大货车次数,这与我们平时的思考习惯相悖。一般我们会先选择大货车作为标准,把“如果要将煤全部运完,大货车至少要运几次?”作为列表法的突破口,然后依次减少大货车的数量,增加小货车的数量,直至大货车数量为0。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例题进行改编。结合“做一做”中的习题,我把例题改编为:“周末,小明去游乐场玩。他有5元人民币2张、1元硬币5个和5角硬币4个,儿童票每张10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虽然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也已经有了接触列表法的经验,但他们接触到的都是现成的表格,只需要根据表格中已有的信息填空,学生对于如何画表格、表格要呈现哪些要素其实是知之甚少的。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用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整理已知信息;其次要唤醒学生填写表格的认知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可以先确定几行几列再画表格;最后在枚举时要按照一定顺序罗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样才可以让有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逐步让列表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量体裁衣,实施教学
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包含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让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发生在课堂上。“列表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列表需求
创设情境:周末,小明去游乐场玩。他有5元人民币2张、1元硬币5个和5角硬币4个,儿童票每张10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环节二:自主探索,交流感悟
1.自主探索
师:小明可以怎样付钱呢?
【设计意图:在设计付钱方案的时候,学生的想法是多样的,但也是无序的。大部分学生能想到2或3种方案,4种方案都找全的学生只有几个。】
2.反馈交流
师:通过我们集思广益,一共找到了4种付钱方案,但是这4种都找全的同学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生1:我每想到一种就写下来,没有按一定顺序去想。
师:对,我们要有序思考,才能把方案都找全。
师:现在这4种方案看起来有点乱,你能想到好办法让这些付钱方案看起来更简单、更有条理吗?
生2:可以把它们放到表格里。
师:你们想到的方法在数学上叫作“列表法”。
环节三:尝试列表,体会优势
1.整理信息,尝试列表
师:哪些有用的信息要在表格中呈现出来?
生1:要把5元、1元和5角这些币值写出来。
生2:还要把付钱总数也写出来,这样才知道最后的总钱数对不对。
师:现在老师按照你们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写下来。
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