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一个纷繁而又长期的事业。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常常被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困扰,怎样面对教育工作成效的滞后性?怎样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化压力为动力?怎样的工作方式才能使学生、家人、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日常工作超负荷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据中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由此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为何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呢?用一句同行的话说是“累——人累心更累”。
  教师工作现在来看不仅需要精神上的极大付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体力上的支撑。一所学校能否生存下去,关键是社会能否认可。虽然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从素质教育到现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但其评价标准还是升学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升学率就成为衡量一个学校,衡量一位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升学率就像绳索一样紧紧地套在学校身上,为此,各个学校你追我赶的加班加点、取消双休,有的学校在一个月仅仅休息半天,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了厌学,同样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使教师产生了厌教。再加上现在的岗位竞争激烈,迫使很多老师不得不在自己的休息时间里不停的充电。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评定职称而开设的各级各类培训,这迫使老师又要走进各种各样的教室,学习很多对自身教学并无过多帮助的课程。这样日积月累,总会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疲惫、紧张与恐惧。这样的工作方式、生活状态正常吗?健康吗?可取吗?
  如果说体力付出是教师工作的支撑,那么长期高度的精神投入才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教书育人,要求有很强的预见性与责任感。
  首先,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是教师压力过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危机,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度呵护,有的家长对子女疏于管教,有的家长对子女管理简单粗暴。由此引发的众多学生问题,往往要求一个教师来面对。而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会过分责难老师。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得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工作难度加大,谨小慎微,进而心理压力过大。比如最近,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由于中小学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学校对学生的到校时间加以控制。一位记者在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追踪报告中提问一位小学校长:中午为什么不让学生提前进入学校?校长的回答是:下午三点上课,校门提前半小时让学生入内。记者再次追问:那提前到校的学生安全谁来负责?面对这样的追问,校长陷入两难境地。的确,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是接踵而来,确实让教师感到无助与无奈。再加上升学率这一不变的衡量标准,教师只能玩命的工作。身体上的疲惫极易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始终生活在一种不放松的状态。
  其次,各种各样的教育体制改革,使教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近年来,各校纷纷启动聘任制、末位淘汰制,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化等等。各种机制使教师打破原来的“铁饭碗”,不得不参与到充满竞争的就业与生存压力中。这一特殊背景,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再次,教材和新课程改革层出不穷,使教师不由得陷入对此的困惑与挣扎之中。《新课标》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添了老师的工作负荷。它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原来一些方法和程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吸引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双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断来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新课改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它是否是成功的改革,都不得而知。这些压力,以及教师为此更多的心理投入使教师心理上极度疲惫。
  教师是值得尊敬的职业。虽然身心的疲惫使得教师的生活质量在下降,可是仍然发现我们中的大部分还是为这个事业而脚踏实际、勤勤恳恳地工作。从我身边来看,这样的老师大有人在。我在思考之余也曾问过我的许多同事,是什么促使我们这样拼命地为教育奉献与奋斗呢?用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校长的话说:“教育是爱与责任,是对生命的爱与责任,是对国家民族的爱与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无所谓教育。”
  汪广仁还说过:“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它现在已经是这个群体较为普遍的问题,只有健康的、自由的心理状态,才会有积极的创造,教师的潜能、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才有真正的发展,教育才有真正的进步。而且,教师的情绪、心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心理。无论是从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身心健康的角度,还是从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关注和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电话:13289114905;信箱:wang65959@163.com)
  
其他文献
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性,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
常见到一些音乐教师上课让学生唱歌,不给前奏,甚至不给伴奏,直接一句“唱”。可想而知:有几个人就有几个调,甚至会出现比人数更多的调,有人会跑调嘛!这样的课堂哪里还能体现出音乐的美感?更何谈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呢?原因主要是:  一、教师的来源  临时代课教师。在农村有些学校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只好聘用临时代课老师。聘用的临时代课老师只是高中毕业或职高毕业,由于他们会随时被解聘,所
3530【全国】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五卷  (明)汪尚琳编 明嘉靖十四年(1535)刊本 六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3531【全国】汪氏世纪四卷  (明)汪镂纂修 明嘉靖二十九年(1850)家刻本 一册  北图 美国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3532【全国】汪氏续修统宗谱不分卷  (明)汪子仁纂修 明嘉靖四十年(1561)家刻本  北图 注:仅存宗谱部分,文翰
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妈妈对我的爱数也数也清,就像天上的星星。  曾经,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放学了,看到人群中有一个身影,没错,这个人正是妈妈。看到妈妈冒着大雨来接我,我真是感动极了!大豆般的雨水打在妈妈身上,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不怕雨吗?”只见妈妈微笑着说:“我又不是小孩子,没那么容易感冒。”我知道妈妈说的并不是真的,只见回到家后妈妈一直咳嗽。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出来时,妈妈提着一
在昔日的黄泛区腹地,绽放着一朵夺目的教苑奇葩——西华二高。校长是现年近50岁、已担任14年高中校长的许明生,于1982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他就作出庄严宣誓:“我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在以后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一点一点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30年来,许明生校长以崇高的师德感动人,以殷殷的师心感化人,以震撼的师魂感染人,谱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难点,往往在输出方面:说和写。而写作相对口语来说,更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各种笔头练习,才能准确的进行对外的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需要教师准确的课堂指导。教师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围绕写作内容进行构思,拟出草稿,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修改、讲评。只有掌握写作技巧,坚持多读、多写、多改,才能用英语写出切中题意、文章通顺、用词恰当、语言准确、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外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外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外语教育者的思想、外语知识、技能、个体差异,揭示学习过程实质和开发有效教育方法的学科。  一个英语教师研究外语学习中学习外语的心理类型、心理学中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技能和习惯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有靶向性的作用。心理学家对学习与记忆做了大量的研究,记忆这一复杂的大脑现象被层层剥开。本人将从理论出发,揭示学习者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现象,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即主体对客体的形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呢?我简要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十分重视,它明确指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这就要求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说话的情境、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本人现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几点体会与同仁分享。  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口语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入门难,不如母语教学那么易接受。学生习惯了汉语教学,又要转入英语学习,兴趣转移难,觉得英语难读难记,造成厌学情绪。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个人认为:除了师爱,就应该激起学生的兴趣,尤其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其学习热情。如何进行“趣教乐学”让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本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需要产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