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外语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外语教育者的思想、外语知识、技能、个体差异,揭示学习过程实质和开发有效教育方法的学科。
一个英语教师研究外语学习中学习外语的心理类型、心理学中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技能和习惯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有靶向性的作用。心理学家对学习与记忆做了大量的研究,记忆这一复杂的大脑现象被层层剥开。本人将从理论出发,揭示学习者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现象,并总结可行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外语学习与记忆
英语记忆,就是设法把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记牢并加以保持。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它除了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外,还有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也称影像记忆,停留时间最短。对短时记忆的信息经编码处理后便会转移到长时记忆。要想使短时记忆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就需要重视强度和频率。强度与项目的生动呈现程度和识记内容有关,如教thin和fat,若画一个瘦人和一个胖人帮助学生记忆,就比无图片辅助记忆快。学外语有很多的技巧,但离开了背,肯定学不好。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互依存,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和信息的处理影响极大。因此,作为英语老师一定要注意研究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优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记忆能力和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东西。
二、记忆与教学
美国的欣茨曼,把记忆理论分为三大类:条件反射模拟,知觉模拟,计算机模拟。怎样用记忆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外语记忆,是每个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对外语初学者来讲,应先用行为主义记忆理论指导他们的外语记忆。初学者应该采取刺激——强化的方式背诵、记忆,使他们获取大量的外语信息。当有了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后,在用认知理论来指导,进一步强调理解。接着采取综合记忆理论,因为其他都有片面性。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等。影响记忆的因素:1,个人心理因素。对外语感兴趣就会收到好的记忆;把它当做负担,就无法记忆大量英语知识。所以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展现容易的一面。2、觉醒程度。注意各种时间段的记忆程度。3、重复的次数。4、外语材料。难易程度适宜的外语材料容易记。如果让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九年级英语课,就不会产生理想记忆。
三、提高英语记忆效率
良好的记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教师应注意利用重复提高学生的英语记忆力,还要强调学生记笔记。
1、注意深加工。加工水平越深,记忆就越牢。有时碰到一个生词,根据上下文,知道意义,甚至越过这个单词也不影响理解,可这样就对这个单词一点印象也没有,就是没加工。如果查字典,知道其词性,知道怎样用,那就会记住它了。
2、“视觉表现”记忆法。如sheep,coat,可将sheep和coat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当sheep这个词出现时,a sheep in a coat这个画面马上就会出现在眼前。
3、联想记忆法。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1)接近联想。从时间空间接近的事物想起。(2)类似联想。
4、类别记忆。顾名思义将记忆的东西进行分类。
5、过渡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达到刚好能背诵时以后的再学习。克鲁格曾对此做过试验,超额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量50%为宜。如背诵一句英语需要6遍,应该再多背3遍为宜,有的多背5遍。
6、整体与部分结合记忆法。
7、集中注意力。自信心是记忆的关键,注意劳逸结合。大脑间断地休息,对记忆的功能起着润滑油的作用,可使记忆有效的发挥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努力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英语教学技巧,并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工作。实践证明:这样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而且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自觉遵守语言习惯和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外语教育心理学》贾冠杰著
(作者电话:13767459833;信箱:958178319@qq.com)
一个英语教师研究外语学习中学习外语的心理类型、心理学中的语言与言语的区别、技能和习惯的不同,对英语教学有靶向性的作用。心理学家对学习与记忆做了大量的研究,记忆这一复杂的大脑现象被层层剥开。本人将从理论出发,揭示学习者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现象,并总结可行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外语学习与记忆
英语记忆,就是设法把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记牢并加以保持。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它除了把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外,还有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也称影像记忆,停留时间最短。对短时记忆的信息经编码处理后便会转移到长时记忆。要想使短时记忆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就需要重视强度和频率。强度与项目的生动呈现程度和识记内容有关,如教thin和fat,若画一个瘦人和一个胖人帮助学生记忆,就比无图片辅助记忆快。学外语有很多的技巧,但离开了背,肯定学不好。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互依存,他们对语言的学习和信息的处理影响极大。因此,作为英语老师一定要注意研究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优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记忆能力和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东西。
二、记忆与教学
美国的欣茨曼,把记忆理论分为三大类:条件反射模拟,知觉模拟,计算机模拟。怎样用记忆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外语记忆,是每个教师长期探讨的问题。对外语初学者来讲,应先用行为主义记忆理论指导他们的外语记忆。初学者应该采取刺激——强化的方式背诵、记忆,使他们获取大量的外语信息。当有了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后,在用认知理论来指导,进一步强调理解。接着采取综合记忆理论,因为其他都有片面性。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等。影响记忆的因素:1,个人心理因素。对外语感兴趣就会收到好的记忆;把它当做负担,就无法记忆大量英语知识。所以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展现容易的一面。2、觉醒程度。注意各种时间段的记忆程度。3、重复的次数。4、外语材料。难易程度适宜的外语材料容易记。如果让七年级的学生学习九年级英语课,就不会产生理想记忆。
三、提高英语记忆效率
良好的记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教师应注意利用重复提高学生的英语记忆力,还要强调学生记笔记。
1、注意深加工。加工水平越深,记忆就越牢。有时碰到一个生词,根据上下文,知道意义,甚至越过这个单词也不影响理解,可这样就对这个单词一点印象也没有,就是没加工。如果查字典,知道其词性,知道怎样用,那就会记住它了。
2、“视觉表现”记忆法。如sheep,coat,可将sheep和coat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当sheep这个词出现时,a sheep in a coat这个画面马上就会出现在眼前。
3、联想记忆法。回忆常以联想的形式出现,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1)接近联想。从时间空间接近的事物想起。(2)类似联想。
4、类别记忆。顾名思义将记忆的东西进行分类。
5、过渡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达到刚好能背诵时以后的再学习。克鲁格曾对此做过试验,超额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量50%为宜。如背诵一句英语需要6遍,应该再多背3遍为宜,有的多背5遍。
6、整体与部分结合记忆法。
7、集中注意力。自信心是记忆的关键,注意劳逸结合。大脑间断地休息,对记忆的功能起着润滑油的作用,可使记忆有效的发挥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努力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英语教学技巧,并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工作。实践证明:这样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而且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自觉遵守语言习惯和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外语教育心理学》贾冠杰著
(作者电话:13767459833;信箱:958178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