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新品种的机遇

来源 :今日楼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行业洗牌“三段论”
  2012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会不会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其实,早在2007年10月份起,中国的房地产业就已经在洗牌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洗牌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政府动力的展现。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个插曲,救了房地产的命,使政府提前结束了调控,才导致了2009到2010年房价新一轮的上涨,致使政府又采取强硬的手段进行调控。
  第二个阶段体现在四个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上:一是民间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市场化;二是保障性住房的大量供应;三是房地产的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包括土地的获取、融资、预售制度以及闲置土地的处置等;四是税收体系的调整,房地产的开发、交易和持有环节的税收都需要合理地调配。
  洗牌的第一个阶段是单一的、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即所谓的“政策市”。第二个阶段是系统性手段。这两个阶段都不足以让行业洗牌真正完成,房地产的洗牌最终还是要经过一个市场的阶段,即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彻底解决供求关系,才可能使房价回归到一个理性的跟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增长相匹配的阶段。
  平抑房价要靠增加供应
  目前,关于土地流拍的新闻已经成为行业的热点之一。土地流拍最直接的后果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促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限购政策终结的一股力量。
  仅靠推出保障性住房不足以维持房地产供求关系的平衡,供求不平衡就会导致房价的畸形上涨。所以,对土地供应的管理尤为重要。构成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三大块是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政府的税费成本。建安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小,可降的余地也很小。如果土地成本和开发环节的各种规费税费都不下降,意味着受损的只有发展商的利润。利润下降了,开发商的热情就降低了。而供应量不足,就会导致房价上升,这是个常识。以往的调控中,政府依赖限制供应,用多种政策打压供应,企图以此遏制房价。实际上,平抑房价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打压供应,而是增加供应。这么多年的房价高涨,除了投资手段单一、使投资过度集中在房地产外,也有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养老地产顺势突围
  随着楼市宏观调控的加码,行业里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不受政策影响的地产品种热了起来,养老地产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养老地产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但长期以来供应严重不足并存在着种种问题。养老产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团组织三者共同去完成。但是,这三者在中国都存在准备不足或者几乎没有准备的问题。另外,养老的各项市政设施,尤其是医疗机构和健康服务机构供应也严重不足。
  种种原因导致养老地产市场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空白的市场,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必需品市场,不同于商业地产那样的经营性产品和旅游地产那样的奢侈品产品,养老地产是个很刚性的市场。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有的银发问题一旦爆发就会变成巨大的社会问题。由于社区、社团、城市、政府等各方面都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导致养老地产的需求量变得非常大。
  在目前调控政策从紧的形势下,如果讲房地产行业存在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突围,我觉得养老地产这块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是未来开发商可以大规模进入的市场。
其他文献
年度销售目标陷入困局  截至2011年11月8日,包括万科、金地在内的多家品牌房企公布了10月份销售业绩。目前来看,典型房企“万保金招”10月份业绩普遍环比下跌。万科实现销售额103.4亿元,环比下跌17%;金地销售业绩26.7亿元,环比下跌29%;富力销售金额21亿元,环比下跌32%;保利地产销售业绩54.2亿元,连续3月下滑,销售目标达成率78%。  一叶知秋。限购、限贷,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让日
期刊
怎样的融资成本才叫正常,10%~15%,还是24%~25%?面对昂贵的资本,开发商饮鸩止渴式的融资行为,是孤注一掷的疯狂,还是焦头烂额的无奈?远洋神秘股东押股融资的背后  据报道,远洋地产一神秘股东于10月20日,向第二大股东陈廷骅旗下的财务公司,抵押逾2亿股融资(以押股日计,该批股份约值逾6亿元),数据显示,除了南丰主席陈廷骅,持有远洋地产超过1亿股而须披露的个人股东,便只有远洋地产主席李明,以
期刊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社交媒正快速转变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方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我们可以明显注意到,社交媒体正快速而广泛地渗透进中国企业,成为他们进行营销的有力武器。  根据我自己所在的公司办公空间创新性解决方案供应商雷格斯最新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去年利用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和论坛开发新业务的中国企业不断增长。2
期刊
大宗买家频现,迫使商业地产市场开拓新模式。2011年在商业地产领域内兴起了一种“第三方理财”的营销模式,将物业打包成不同规模的“资产包”,带租约出售,客户购买后便可享受现成的回报,而后续的资产管理和运营也将由专业机构负责。  营销模式创新缘于商业地产客户群的转变。  相比住宅产品,商业地产的“类金融化”特征更加明显。资本市场多年形成的惯例是,但凡拟上市的公司,大都要先装入持有型商业物业,以“稳定现
期刊
谷歌网络分析师Avinash Kaushik有一句很经典的话:Social media is liketeen sex.Everyone wants to do it.No oneactually knows how.(社会化媒体就像是青春期的性事,年轻人都想做,但没人知道到底怎么做。)微博,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也存在这一问题——不少企业都注册了官方微博,但却鲜有人懂得如何运营。  目
期刊
“进入11月了,也就是说我们离样板间的开放又近了一步,不知大家对样板问的效果图还满意吗。如果满意的话一定要预约到现场参观样板间实景哦,说不定实景会让你更加心仪呢。如此充满阳光与花香的家,会不会正是你所追求的理想居所呢。”  这是远洋傲北11月1日在腾讯微博上发布的一条微博信息,相信看到的人都有心动的感觉。这条微博还转发“@”给了刘翔,后来受到了刘翔的好评:  “这是什么地方的房子啊?环境真好啊!”
期刊
十几年的发展之路,中国房地产商一直走得有惊无险,然而今天,局面大不相同。当政策放松变得缥缈,当“廉价”资本渐行渐远,如何顺应时局,自救谋生,就是一道不能回避的考题。  求“财”若渴的中国房地产,必须多方求变才能谋得生存机会。政策之“变”  显然,各大小开发商早已明了一系列“限”字头政策是他们的“紧箍咒”,并寄希望于政府早日将“紧箍咒”取下。  至于“紧箍咒”会否被取下,能否取下,各界也是议论纷纷。
期刊
有人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弱增长周期,对此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认为中国经济在近十几年依然会高速发展,地产行业也会被持续拉动,在未来二十年中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国际房地产发展周期一般长达二三十年左右,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整个周期还会更长一点。但今后几十年,中国房地产业的爆发性增长已不可能继续了,房地产业将会进入到平稳增长阶段,今年底和明年初会出现一个盘整期。  土地财政制约调控  房地产发展过快,房价
期刊
2011年的中国楼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玩味的话题:王石去美国游学了,任志强卸任后退而不休……但这些依然无法改变中国楼市去势的事实。  本年度最后一期,我们特地邀请各路专家就2012年楼市走向发表自己的高见。  预测楼市风向是媒体的“专利”,其实我们每年都在做着预测的事情,终究是讨人嫌的。面对一个极不确定的市场、不按牌理出牌的市场、市场与行政手段共同“强暴”着的市场,做出任何一种预测都是可能的、有
期刊
本次活动以《日立与中国地产》宣传片开场,在海信日立公司和《楼市》杂志领导致辞之后,海信日立杭州分公司的总经理张光华就浙江市场的发展历程做了介绍。其中重点强调,地产行业的需求占到了公司65%的业务量,这不但表明了地产配套市场对海信日立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地产合作伙伴对日立空调的信赖与支持。海信日立作为中央空调多联机领军企业之一,目前已与全国368家房地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包括万科、万达、华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