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的解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4-02
   文本的解读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文字层面的解读,即文本表层意义的解读;一是主题的解读,即文本深层意义的解读。文本的主题解读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层面捕捉文本传递的信息来感悟人生或生活的真谛。文本主题的解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切入: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这三个层面可简化为:一、"写什么"--读题目,二、"如何写"--读结构,三、"为什么这样写"--读主题。
   我们以萧乾《吆喝》(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为例,谈谈主题的解读技巧。《吆喝》一文的主题解读对初中生来说有难度,但只要我们教学得法,顺势推舟,学生还是能够领悟的。
   一、写什么--读题目
   题目是文本的文眼,它可以以地点、或时间、或人物、或线索、或主题等为题,它是文本的重要元素。解读文本题目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寻文本中照应题目的相关语句,如文中"囿于语言的隔阂,……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又如"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有失传"等。从以上相关语句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吆喝"="叫卖",这是题目的文字层面意义;其次是根据照应题目的相关语句及文本内容来感悟题目的深层意义--主题的解读。由题目解读文本的主题必须是在对文本的文字层面把握的基础之上,才能推进主题的解读,这时教师要合理设计好问题,如:文本题目为何取"吆喝"而不是"叫卖"?"叫卖"="吆喝",但"吆喝"≠"叫卖" (这一问题为什么不能逆推理)?理由是:①"吆喝"的内容涉及广。"叫卖"只是一种把东西叫卖出去的纯商业行为,它还包括算卦、乞丐等。②"吆喝"具有艺术性。 "吆喝"的艺术性在于它是属于声乐部分,是属于音乐艺术的门类。于是我们就可以解读出这样一个主题模式:叫卖 =﹥吆喝 =﹥艺术。
   二、如何写——读结构
   文本结构的解读其实就是解读"如何写"的问题。"叫卖"是"吆喝",但"吆喝"不等于"叫卖","吆喝"是声乐艺术,但声乐艺术不等于吆喝;"吆喝"的艺术性从文本的结构分析看,文本前部分是叙述吆喝的内容,文本后部分是作者在评述"吆喝"的艺术性。由此我们又可以概括出:
   "叫卖"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吆喝"是从乐观的心态从事(参与)生活的一种艺术性生活方式。
   从题目到结构的解读我们可以捕捉到文本的深层意义,即主题:①吆喝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含有原生态的艺术元素成分。生活等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②艺术是美好的,生活也是美好的。③我们要热爱艺术,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享受(观察、体验)美好的生活……
   三、为什么这样写--读主题
   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文本的"文字层面的解读"其实就是 "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我们从《吆喝》文本的文字层面捕捉到如下几点主题的信息:①、从"吆喝"的内容描述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文本所传递出的当时北京小市民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一年365天天天穿街走巷,生生不息的忙碌、勤劳又艰辛的生存状态;从他们不怨天尤人、整天用嘹亮的嗓子热情地吆喝生活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他们对艰辛生活的热情乐观的心态;从他们现做现卖的淳厚品质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当时的淳朴民风……所有这些都启示我们要用的乐观、热情的心态去面对艰辛的生活;②、从作家以回忆的方式和用评述方式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来看,作家给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呼吁儿时真、善、美生活的回归;③、当然我们从文本的表层意义中还可以 解读到"吆喝"生活中的不和谐之音:乞丐,算卦等,文本这些表层意义告诉我们:生活并非完美无缺。对原生态生活的描述,才是最真实的,才是最美的文学,反映原生态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才是最纯真最朴实的生活,这就是美的生活。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引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的创新能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职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活力来自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这句名言道出了
民俗是各民族和地区世代传承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民俗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界和旅游者选择的一大热点。融水县苗族民俗旅游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3-02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遇到的学生可谓形形色色。经验告诉我,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模仿性极强的孩子更为如此,这是由教师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好学生自然颇得老师的"青睐",而"后进生"则难得"垂青"了。持久的冷漠使"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5-02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