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驾驭教材 让教学个性飞扬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6399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与教材交流,与教材进行“心灵”相约,“精神”交融。真正实现科学驾驭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学个性飞扬。
  一、感悟教材——品味教材的理性
  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善于捕捉展现教材内涵的知识点。如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求平均数”例1中的:“平均每人投中2.8个。”教材选取了小数这一素材作为平均每人投中的结果,没有过多的说理,这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探究为什么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可以是一个小数,实现深层揭示平均数意义这一知识目标。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个“个体水平”。这样解释剖析平均数这一概念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烙下深深印迹,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能运用自如,同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二者兼得。作为教师,如果经常善于发掘教材中隐含的理性,那就不难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的灵性。这样的案例在教材中不胜枚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感悟,提高品味教材的理性。
  二、体验教材——动态生成教材的个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经验与方式对学习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独特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刻体验教材,让教材的个性绽放异彩。
  如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有初步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对“分数意义”的引入 ,可以用一句开放式问语:“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分数,你对分数有那些认识?”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通过这个问语唤起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回忆。动态生成复习,切中要害提供了平台。接着追问:“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动态引入新知,并在新知生成过程中,可用棋子或磁片8枚或16枚等,让学生创造分数■的概念,学生中有的会认为1枚就是■,用这一错误资源再动态生成新知,这就很好地对知识进行了有效建构,动态生成了新知,充分绽放了教材的个性。
  三、挖掘教材——弥补教材的缺失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材料、依据。但教材也有一定的“时限性”与“缺失性”,所以,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的不合理重组。
  如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中,“求一个数的约数或倍数”和“求最大公约数”中的彩条,据了解,多数教师都不用这些材料,虽然呈现的材料是直观的彩条,但对学生来说,这些彩条反而对新知的理解平添抽象性。直接一对一对由乘法或除法找一个数的约数学生更易懂,尤其是学困生更易接受。
  如12的约数有哪些?
  12的约数(乘法) 12的约数(除法)
  12×1=12 (12和1) 12÷1=12(12和1)
  12÷6=2 (6和2) 或 6×2=12 (6和2)
  12÷3=4 (4和3) 4×3=12 (4和3)
  又如:分子相同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在四年级已学过,且得出分子相同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在五年级又出现,五年级可作为复习的内容处理,这样可节省教学课时,把节省的教学时数用于探索创新之中,而且又不失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编排特点,类似这样的案例,不仅仅是这一个,在这里不再枚举。
  总之,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要理性驾驭教材,让数学教学个性飞扬,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获得的感悟更为丰盈,更为深刻,思维更具创新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责任编辑:孙恭伟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实施了多年,虽然我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但说到语文教学该如何进行,我也是难以定论。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教学观摩活动,在那两天的学习中,我仿佛享受到一顿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满口生津且受益无穷,仿佛一下子给我指明了道路使我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不断摸索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语文教学要深挖教材,感受文本  教师们在深入文本的同时
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朗读方面“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要让学生“喜欢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并且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俗话说,读一书,增一智。要想学生有兴趣地去朗读,首先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名言熏陶,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平时在课堂上我经常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
诚然,多媒体对于改革传统教学的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是一旦走向了极端,必然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听课过程中,时常发现,有些媒体的使用非但与提高课堂效率初衷相背离,还严重干扰了目标的达成。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一、用于激发兴趣时  色彩鲜明的图片、悦耳动听的声音或形象生动的视频,无疑会强烈冲击学生的视听。因此,在教学内容特别平淡的课文时,巧妙使用媒体,可以有效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方式。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一、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是“父母之爱”专题,有四篇课文,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让人震撼,引人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因文而异让学生感悟“父母之爱”呢?  一、想象补白,感受爱的力量——爱是一次承诺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的了不起比较容易理解,描写他永不放弃的执著,文中用了很多笔墨,是条明线;儿子的了不起描写比较少,是条隐线。而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认为:21世纪是算法思维的时代,与此相对应,《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是“淡化笔算,强调估算,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而这种教学理念也已经成为各种课程标准教材的具体要求。笔者从事数学教学20多年,在以下几方面对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所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估算的欲望  教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抗痴呆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6月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50只,随机均分为SAMP8空白组,阳性药石杉碱甲对照组,高、中、低剂量TSG组(0.3,0.1,0.033 g〃kg-1d-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下面就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介绍如下:  一、 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活化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探索式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简单“归一”问题应用题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求很快测算出全班50位同学在一分钟内大约一
具有创造性地教和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成了教师演讲的殿堂,学生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养在鱼缸里的鱼,只能按教师设定的轨道活动,只能回答“对不对”“是不是”一类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创造个性完全被扼杀了。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教师应尊重学生们的各种想法,培养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