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探究法是教师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法,主要包括问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学习思维启动提供探索、思考、体验的机会。问题探究法不是单纯的问答互动,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多元互动中完成学习认知的构建。问题与实践相结合,是问题探究法教学的基本特征。那怎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究法实践呢?
  一、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教师利用问题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法。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意愿,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自然能够让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思考,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逐渐建立学习认知体系。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工夫,提升问题的针对性、适合度,效果才会更为突出。
  例如,教学《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便为学生设置问题:“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国家对于人民来说,有什么積极意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保留人民民主专政职能?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学生看到问题后,自发展开讨论研究,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课堂展示阶段,学生发言踊跃,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学生说:“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产生了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而建立起来的暴力机关。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有学生说:“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其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实现。”教师设计一些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具有较高适合度的。教师问题设计切合学生的思维,自然形成教学促进力量。
  二、展开课堂质疑,拓展学生探究视野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说明质疑的促学效果是与质疑的程度成正比的。高中学生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出针对性引导,顺利启动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动学生展开质疑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成为基本操作模式,如果改变设计主体,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其激发效果就会凸显出来。
  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相关内容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质疑:“关于民主监督,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有自觉意识。学习完文本后,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积极展开阅读学习和讨论,很快就总结出一些问题:“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和建议,在现阶段能够完全执行吗?民主监督渠道众多,如今网络成为大家的重要选择,加强网络监管,能够有效提升民主监督管理品质吗?一些人对领导不满,根据捕风捉影的信息展开所谓的举报活动,这样做合适吗?”学生的问题提出后,教师先找一些学生自由选择回答,并与学生一起评价答案,然后对相关问题展开解读,让学生给出评价。最终,师生达成更多共识,疑问有效解决。教师发动学生质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创优问题训练,塑造学生学习能力
  创设问题训练,这是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设计。教师利用案例结合问题展开训练设计,势必能够带来更多探究机会。进行问题训练题型设计时,教师需要给出针对性引导,引发学生展开探究实践活动。问题探究式训练设计方式众多,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进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课问题训练设计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问题:“达赖分裂集团长期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还到处散播谣言,说藏族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少数民族,还说中国政府灭绝了西藏文化,你能够用哪些事实来戳穿这些谣言?”学生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有学生说:“藏族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青藏铁路的通车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央政府为藏族人民着想,修建了铁路,加强了和内地的联系。西藏连续7年GDP增长都在12%以上,足以说明西藏的快速发展。”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训练,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训练形式简单,问题讨论深入,对学生形成深刻认知有重要帮助。
  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展开课堂质疑、创优问题训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重要教学契机。高中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导引,势必能够激活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教师要通过开展深度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英国数学家哈尔莫则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生硬的公式的传授、方法的讲解,它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更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用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把美丽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一、 充分挖掘美的实体,让
几乎每节课的间隙,总有三五个学生拥我办公桌前或征询意见,或呢喃争辩。原来我们正在热烈探讨写作的话题。许多同仁很不解:你的弟子为何如此热衷于写作?凝神细思,我也并无神妙
在初中诸多学科中,语文课涉及的知识范围最广,最不好备课,因此语文教师最辛苦。因语文课是基础的基础,与各门学科都有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学生人格的形成,性格的定型,智慧之门的打开,形成一定的思辨力、创造力,甚至他们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与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有着绝大的关系,既与我们的知识涵养、人格魅力有关,也是由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特点、功能决定的。  只有我们具备了创新素养,才能为培养
针对气象数据来源多样、格式众多、时序性强的特点,从暴雨资料现状出发,结合暴雨资料共享需求,参考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相关技术,提出一个基于元数据的暴雨数据库系统设计及实现方法,建立一个以暴雨过程为核心的暴雨基础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暴雨过程发生时间段内的各种地面、高空、雨量等常规气象要素资料和雷达卫星、暴雨数值预报资料等非常规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地基GPS/MET、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等暴雨外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游戏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老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针对游戏化教学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游戏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且有较强的求知欲。因此,为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习惯培养强化自主意识,课堂自主激发学习动力,情感教育给予发展空间,为自主学习铺路搭桥,帮助学生获得自主意识和能力。  一、习惯培养强化自主意识  1.教育是培养人良好习惯的过程。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有课堂教育就可以进行的。必须从生活实践着手,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
新学期伊始,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所谓小班化教育,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数的减少或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是在该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地思考如何借此契机来培养学生自
"深圳分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软件"运行,需要获取其境内所有自动气象站逐年不同历时多个样本最大降水量资料,基于其计算量大、时效性要求高,设计开发了与之配套的"深圳分钟降水数
借鉴水文学中流域土壤最大蓄水量计算方法,利用历史旱涝灾情资料,在考虑流域分水岭、地形、气候分区三要素基础上,将湖北省进行分区,分别计算各区域暴雨洪涝临界雨量。结果表明,临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活动一:小组内交流预习内容。  活动二:全班围绕预习题展开交流:每组发言人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师适时引导,概括出性质并板书。  “你还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沟通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练一练1~2题。  根据已学的知识,自查自改答案,组内交流,组长批改,有错的要改正并说明错因。  活动四:“你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