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环节少一堵墙——作文教学中的读写练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kou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妨在读与写之间加上一个教学环节——“思”。让“思”成为连接读与写的纽带,这样读与写才能有效
其他文献
2011年4月,我们学校开展了语文公开课教学比赛,有十二位教师参加了。笔者以评委的身份听了老师们的课后,不禁回忆起2009年10月自己在全县课改基地校上的示范课——《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堂很多教师以为成功的课,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同许多教师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对学生不敢真正放手。  一、为个性解读确保时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醒语文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个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不但要“心动”,还要“会动”,并最终落实于“行动”。    一、营造氛围,令学生“心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配以精美的插图,堪称儿童读物中的精品。唯有有效地阅读,才能将这宝贵学习资源的重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创设自由空间,自主阅读——有效阅读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评价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非常明确,也有极强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失。本文拟从课堂评价的四个维度出发,借案例进行相应的剖析。    一、目的性和发展性  案例:苏教版第十册《早
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微笑取得学生的信任,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安全、自由、开放和自信的心境,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我们把这样的愉悦课堂称作微笑课堂。我们所讲的微笑教学,它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手段。我们坚信只有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会微笑;学生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因此,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很好地拓展教材呢?    一、在课始时拓展作好铺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诗的主题是抒写诗人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心情,感受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教师在课始时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生活,培养语感  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对思想内容的提高,大多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许多教师常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和分析字、词、句与课文重难点上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读者接触文本、感知对话,继而情绪唤醒、内化共生,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张显表达的个人学习、体验、提升的过程。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还是去深掘细究、入木三分?是方法先行、授之以渔,还是奋笔疾书,题海先行?可以说,每一个老师都因急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煞费苦心地尝试各种方法。  然而静观其变,我们不难发现,方法够了,资料够了,训练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