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口又动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对思想内容的提高,大多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许多教师常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和分析字、词、句与课文重难点上,要么教师讲,要么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诚然,语文的知识点多,字、词、句、段、篇,样样都不能忽略,这就使每堂语文课都非常宝贵。学生动笔的机会很少,主要是教师怕耽误了教学时间。在一些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动手,也是写写笔记,打打符号,这是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重要原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好像都会,写起来却感觉吃力。这就造成学生进行成绩测试时,阅读题普遍失分较多。
  二、应对的策略
  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强化综合训练,又能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
  其实,在阅读课上,有很多机会可以给学生写。学生有作业抄写本、“当堂反馈”、“补充习题”、作文本等等,但很少见他们有课堂练习本。其实,让学生准备一个在语文课上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非常有必要。
  三、应对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这样写:
  1.随意性的“乱写”。记生字时,让他们把易错的字写一写,写多少不限;发现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时,用简笔画来画一画,如《林海》中秦岭的险峻,大兴安岭的温柔,教师说十句不如学生画一幅图。教师可提一个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同时巡视检查,避免有的学生上课时“人在曹营心在汉”。
  2.概括。概括性的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段)课文,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字把它写出来,不仅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等能力的提高。学生练习概括需要教师教给方法。如概括段意,写人写事的,可以用“谁干什么”;写物的,可以用“谁怎么样”来概括;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重点段入手,有些记叙文可以从“六要素”入手,也可以从练习概括入手。
  3.补充。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或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练习。
  4.更改。通过将原文句段进行更改,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可将“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一句,让学生自由更改,然后将前后进行比较。学生更改后的句式有“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等句式,但通过比较后,学生都认为还是原文的表达方式最好。
  5.续写。围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如在《穷人》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桑娜一家把西蒙的孩子抱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写一写,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6.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要列在课堂练习本上。另外,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可能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又无法用问号表达清楚的,就可以将问题列在本子上,通过教师讲、同学讨论、自己领悟、查资料等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疑而问”,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并能想出办法解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于练笔。一方面,它的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认识,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自由。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时,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必须经过仔细的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写。
  对于语文课上的写,我认为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能交流,会说话。在人际交往的现实生活中,一席合宜的话语不仅能调和现场气氛,解决一些争端,而且能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凸显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象回放  (1)一节县级小语公开课上,借班老师随机指名数个学生在课堂交流。学生思考踊跃,能紧扣话题认真交流,但部分学生交流时结巴、声音小,交流时语言过于简单,使课堂气氛黯然失色。  (2)一堂小学四年级情境作文课上,
最近,市好课比赛在我校举行。我先后聆听了八位教师执教的《孔子游春》。旁边的一些同行连续听了两三节课后便唉声叹气地感慨:“听同样的内容真没劲!”而我却恰恰相反,特别期待
2011年4月,我们学校开展了语文公开课教学比赛,有十二位教师参加了。笔者以评委的身份听了老师们的课后,不禁回忆起2009年10月自己在全县课改基地校上的示范课——《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一堂很多教师以为成功的课,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同许多教师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对学生不敢真正放手。  一、为个性解读确保时间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生活化正是小学习作指导最为有效的方法,下面笔者就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醒语文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个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不但要“心动”,还要“会动”,并最终落实于“行动”。    一、营造氛围,令学生“心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配以精美的插图,堪称儿童读物中的精品。唯有有效地阅读,才能将这宝贵学习资源的重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创设自由空间,自主阅读——有效阅读的前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程评价的目的和要求的阐述,非常明确,也有极强的针对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失。本文拟从课堂评价的四个维度出发,借案例进行相应的剖析。    一、目的性和发展性  案例:苏教版第十册《早
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微笑着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微笑取得学生的信任,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安全、自由、开放和自信的心境,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教师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我们把这样的愉悦课堂称作微笑课堂。我们所讲的微笑教学,它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手段。我们坚信只有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会微笑;学生
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因此,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是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很好地拓展教材呢?    一、在课始时拓展作好铺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诗的主题是抒写诗人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心情,感受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怀,教师在课始时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生活,培养语感  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