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莫让举动背离初衷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_ST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冯骥才曾说过:“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任何教育如果只有专业目标,而没有人类高尚的追求目标和人文目标,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往往还会助纣为虐,化为灾难。富有鲜明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则可以使一个人心灵充实、情感丰富、人格独立、道德高尚”。
  当前一些学校盲目追求唯智性的教育与功利性的教育,无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压制学生精神层面的自由伸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单调、贫乏。调查发现,高中生普遍存在情绪不稳定、学习态度忽高忽低、焦虑、害怕考试等心理困扰,表现为缺乏学习热情,讨厌上学,把学习视为苦差事,盼望早点毕业,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迟到、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最终辍学流失。
  教育家米勒认为“只有精神世界获得高度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因此,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教育使学生建构健康而完整的心灵世界。由此教育的承担主题的责任显而易见。
  学校作为学生实施教育的阵地,要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精神成长。精神培养的途径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与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阅读经典,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的心灵。在文化气息浓郁的书香校园里,要熏陶和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和会阅读的能力,如举办读书节活动、建立读书日制度等等。以读书促养成、长知识、增智慧、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学校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个体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会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短长期学习计划等。二是实际而具体的训练部分,训练活动内容包括辩论、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等,使自己能认识自己,自主分析自身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信心等心理调节手段。另外要加强学生的抗挫折教育,鼓励学生多采用积极的自我防御形式。如当发现原有的方法无法实现目标时,可降低目标,或寻找其他方法来达到目的;或因自己的缺陷而失败时,选择其它的能够成功 的方法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引导学生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在加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教师首先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体验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学生沐浴着师爱的阳光成长,心灵才会丰富、充实。
  外国一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赞赏”。因此,对班上的学生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看待他们。尤其对学困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他们,只要发现他们的点滴长处与进步便立即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信任、爱、尊重和期待。对学习差的学生,不能让学生泄气,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对做错事的学生,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不良的影响而失去信心,此时老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到他在老师心里依旧充满希望,鼓励其调整心态、改正错误。
  其次,教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教学技巧,从科目本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从学习的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表现为我说你听,我设计你活动,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习惯于对学生发号施令,用系列法则规范要求学生,把学生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一概视为越轨,甚至用高压政策制服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逆反等问题行为。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公平民主、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将课堂教学目标建立在他们可接受的能力水平上。教师要拥有宽泛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教育、心理理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實践,做到教学引人入胜、深入浅出,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课堂教学尤其要做到耐心严谨、循循善诱,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遇到突发事件做到机智应对,事后心平气和的和学生交流,不讽刺、挖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建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用精神的成长来审视学生,关怀学生。
  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责任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的期望值、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都深刻而持久地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学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引领家长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首先,要帮助家长客观评价孩子。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十分溺爱,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都被无形中扩大了。其次,帮助家长认识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要泰然处之。提醒家长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切勿对孩子横加指责、气急败坏,减少严厉的惩罚措施,学会尊重和倾听。父母不仅要成为孩子的家长、导师,而且要善于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使双方感情融洽和谐,这样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孩子也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教育越是走向深入,就越应走向对生命的尊重、对心灵的关注和对精神的关怀。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莫让举动背离教育的初衷。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六亿多女性,约占世界女性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当前,随着大连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数字化不断发展,大连市对人才队伍的需求不断扩大,
学生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培养和发展主体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喜欢学习数学;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努力学习数学。学生由喜欢到主动学。在每个层次的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喜悦又进一步激励他们,从而滋生出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学习观念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信、自爱、自尊的观念和独立、主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园林绿化作为美化城市生活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过去,园林绿化工程是政府公共职能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学习方式,努力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施学案教学,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把学生的参与、感受和体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先导原则,让学生能体验学习全过程,学会学习,不断反思并能达到既定的语言学习和不同层次的运用目标;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那么,如何优化高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高中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内容,并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析疑与解答,从而获得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的内容提出典型的、明确的问题,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1、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体系
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育史上是最长、最基础也最关键。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保护者和引路人,也是学校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的中间力量。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当下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我们应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还有一部分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还是顽固的存在与头脑
创设运用情境教学方式引导,不仅能够活化高中藏文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学生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激活,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学习发展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藏文课程标准中,尤其注重创设接近藏文语言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与文本课程相似的学习情境中深入思考探究,不仅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能够丰富学习思维,主动探究
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很重要,但因其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认为地理比较难学,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首先,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其次,地域性。如何引导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興趣。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推行新课改转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