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物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首届特级校长杨安澜指出:“尽管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各异,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不同,但只要他走进学校,就能够促进他内心世界的发展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他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够充满自信,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样的目标应该成为教育者的追求.”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备受学生喜欢,这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求美,其真谛属于执着追求的教师. 笔者作为多年在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就学生喜欢的初中物理课堂,在实施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尝试谈几点看法.
  1 构建科学民主开放的小组团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实现学生的这些内心需求,就要根据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归属自己的团队,有一种为团队而战的自我存在感.划分团队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1 组内异质原则
  分组时应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这里的差异应包括男女性别、学习兴趣、能力倾向、学生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比如有的同学有绘画特长、有的同学计算机搜集信息能力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科普知识面广.有时还得考虑同学家庭的差异,这样“组内异质”除了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
  1.2 组组同质原则
  班级在分组时组组之间的差异不能大,这样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如果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就会失去兴趣,那么这样的竞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他们再次去争取成功的信心.同时为了同一个共同目标还能促进组内成员之间更好的合作.
  1.3 职责明确原则
  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分工,主要有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每周分工进行互换一次,以适应不同的角色,这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流通的组织,方便管理,又便于合作探究向纵深发展.要对组长进行定期轮换,明确组长的作用就是组内的核心人物,其作用有:(1)明确分工:操作实验、记录数据、评估交流、汇报展讲,轮流完成;(2)激励评价:一个优秀的组长应该是让他的组员充满斗志,像台战斗机一样为团队赢得荣誉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3)查漏补缺:组长是师生的桥梁和纽带,要将组内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或解决,以免形成顽疾.这样通过自查自纠的管理体系可以使这种制度趋于长久.
  2 创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合作、自主探索、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生动活泼、潜力无穷学习的活动形式.我们在摸索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自主合作小组课堂流程.
  2.1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教材
  “预习使学生主动;预习使课堂深刻”.课堂开始学生按老师给出的本堂课的自主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在学习目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重新建立读书思考的习惯,逐渐提高阅读理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2.2 小组合作,学生交流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比较紧张的课堂氛围变轻松,由师生间的交流变为生生间平等交谈,在同一时间由一个人的发言扩展为每组一人的发言,参与面广,在和谐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能力.
  2.2.1 始于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要求他人发言,其余同学都要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重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想法.用这种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相互尊重的品质,而且这种品质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2.2.2 乐于探究
  老师引导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大量信息处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组长进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交流.让学生从“做”中“学”,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从而在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就强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克服了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
  2.2.3 臻于表达
  汇报展讲,这个环节一直是课堂挑战难度最大的部分.从国家宏观教育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从微观课堂看,有一个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是不是靠老师单一的讲解,学生的问题就可能解决了呢?学生们都很有思想,老师要尊重个性差异,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张扬个性,传递知识.当然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安全感,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经过预习、讨论、亲身合作探究后,学生有话想说,老师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有话敢说,听到别人的观点不完整时,为了组内的利益,有话抢说.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学生站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往往是这样说:“我对某某有不同意见,我的观点是……”学生在争辩中,思维火花激烈碰撞,思维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有礼貌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终身受益的能力.或许这就是我们认为的尊重学生权益,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灵性课堂.
  2.3 发现问题,教师精讲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嘴,不该出口,绝不出口,老师要敢于“退位”,也要懂得适时现身,在学生非常需要你的时候出现,而且说的话又非常贴近学生的需要,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3 激活多元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3.1 课堂反馈,养成效能观
  经过诸多活动的课堂是否是有成效的,就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没有达标.课堂检测的内容按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的题目,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苏霍拇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习——成功——再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 教师评价,引爆思维火花
  美国曾有一位物理学家,他的成名归功于老师对他用心的鼓舞,客观的评价.他刚入学时,物理成绩只有8分,老师看了他的成绩后说,你下次如果考9分,就是进步,就是班级的重点表扬对象.第二次他考了28分,老师很想表扬他,但如果表扬时其他同学都是90分以上,而他只有28分就这样大张旗鼓地表扬,显然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这与其说是表扬 还不如说侮辱,后来老师想了办法,把2次考试的差值作为评价对象,结果这位同学是得分最高的,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或说出他的实验方法后,教师说一句“你的设计真有创意”,或者是点点头表示赞同,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鼓舞了学生的热情.
  3.3 学生评价,形成不竭动力
  青春期的少年更在乎同伴的评价,在班级内评定“各种类型的优秀小组”、“最佳小组发言人”.奖项的产生,来源于组内得分,这个分值主要含各小组的上课纪律,上课发言人数、作业质量、单元测试等,这种多方位、多角度的考评更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一种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措施.
  教师行走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上,在求索中,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精诚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他文献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史为鉴,将历史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专题教学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设计思路、评价标准以及反思展开论述,以期改善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在初中定性的学习过电磁感应现象,在高中要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和受力、运动情况的判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学生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一套拟人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判断的效率,实践证明还是卓有成效的,而且非常契合根据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  楞次定律的主干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有这样一类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问题:  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已知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引力常量为G.求太阳的质量.  如果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上式轨道半径r为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T为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接下来看一下双星的总质量问题:  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
内能是初中物理的难点之一,主要是难在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变化的关系上,不少学生经常混淆这三个概念,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突破这一难点,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有一种说法,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专业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这种“服务论”的观点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我们过去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确,当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科探究能力和基本过程及方法,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物理在促进人类发展和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在生动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物理,推动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物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充分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  1 兴趣是问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
1对“v-t”图的理解  (1)图1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直接读出速度的大小v0;  (ⅱ)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v0t0(图中“阴影”的“面积”)  (2)图2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  (ⅰ)由图可求出任一时刻的速度;  (ⅱ)由图可求出某一速度对应的时刻  (ⅲ)可求出一段时间t0内的位移  s=12at20.  (ⅳ)可求出质点运动的加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上世纪70年代率先起源于美国,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需要.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之时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呢?简单说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理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有句名言:“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科学巧妙的问题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为此很多教育学者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着问题的设置.而作为青年教师而言,很难做到问题产生和变通的收放自如,更难做到问题随着学生实际生成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我们必须从原则着手,不断完善、反思、实践、提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会让我们的问题变成学生智慧再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