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的可能性建设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无法保证教师一定能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却可以为教师实现职业幸福提供更多可能。“教海探航”“每周有个约定”“为成长立法”等项目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能;重要他人、美美与共、价值共通的关系建立,让教师作为“人的境况”的可能性提升有了依托;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为教师精神明亮的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学校,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为教师职业幸福提供可能的同时,也为学校幸福教育的可能性建造提供支撑。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可能性;幸福学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40-04
  【作者简介】刘须锦,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1)。
  幸福是生活的目的。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其实就是对生活本身的追求。赵汀阳认为:“一种不同寻常的追求无论多么怪诞,都仍然是生活里的一种可能性,是一种可能生活。”[1]因而,教师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是对一种“可能性幸福生活的追求”。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下,淮安市实验小学基于校本,提出“做幸福教育,办幸福学校,当幸福老师,育幸福学生”,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
  一、项目开展,专业成长的可能性支持
  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学生,也不可能有幸福的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先生5年前,借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把最美的风景送给敬爱的老师们。淮安市实验小学也带着这样的美好祝愿,为教师的幸福生活,提供了许多帮助。
  1.“教海探航”,引导教师走在“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为了把教师引到“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淮安市实验小学从2007年开始带着教师走进被称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界的奥斯卡”的“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中。8年的“教海探航”把淮安市实验小学带到教育的更高境界——8年里,我校从“教海探航”活动中走出7位特级教师,40多位市学科带头人,60余位中学高级教师。
  积极参加“教海探航”“师陶杯”等权威论文赛事,让教师成长成为可能,让学校发展成为现实。我校教师每年都有两个期待:一个是论文撰写期待专家指导;另一个是期待论文评比有个满意的结果,然后拿着颁奖活动邀请函,乘着学校的幸福快车到颁奖活动现场风光一次。
  2.“每周有个约定”,教师心中的花儿在课堂绽放
  课堂是教师生活的原野。关注教师成长,最好的策略就是回到课堂。“半日听课”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与平台。10年来,“每周有个约定”听课活动已成为淮安市实验小学的品牌活动。
  每周二上午,学校组织校级专家进行全面调研指导。根据安排,各学科教师主动邀请专家进课堂,实行一对一研讨交流。此项活动做到全员参与、自主安排,既有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也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还有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研究课。一般情况下,每周的半日听课都会安排40节以上,教研组借机组织教师参与其中。此项活动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源于学校对活动的重新思考:学校安排管理人员和教学骨干听课,对教师不是检查,也不是考核,只是研讨交流,只是真诚指导。这样,教师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有彼此的观念碰撞、思想交锋、经验共享。
  “每周有个约定”,不仅是学校的一项教学改革,更是教师业务提升的一个重要路径。这项活动深受教师的欢迎,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以至于每周申请人数都超过实际安排人数,有的人还要私下到教务处“走后门”要求优先安排。2014年,在“每周有个约定”基础上,学校围绕“幸福课堂的样子”进行专题研讨,为老师们出版了《面朝幸福的远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追寻生长的脚步——幸福课堂的实践探索》两本书。老师们拿着学校为他们出版的图书,幸福之花在心头绽放。
  3.“为成长立法”,教师生活如沐春风
  名校塑名师,名师创名校。淮安市实验小学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思想指引下,围绕学校教代会通过的《淮安市实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科学有序推进教师发展工程,让教师成长有法可依,让教师职业生活有了法的保障。
  第一,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和分管校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全面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工作网络覆盖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年级。
  第二,帮助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建立“一、三、六、八、十”教师培养目标:即新教师经过一年培训后能站稳讲台;三年内能熟练任教至少1个学段;六年内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八年内力争提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十年以上能达到市级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标准。
  第三,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其一,扎扎实实地抓好新任教师的业务进修,培训对象为工作两年内的教师。其二,坚定不移地抓好青年教师业务进修,培训对象为工作三年或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其三,抓好省、市级骨干教师业务进修。其四,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开辟教师学习多种渠道。
  第四,鼓励特长教师个性发展。对教师在专业成长活动展示方面有一定影响的团队或个人给予一定资助。对教师团队或个人撰写的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教学类专著给予资助;对教师在教育专业杂志上刊登专刊(栏),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关系建立,工作境况的可能性提升
  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开宗明义:“我打算用积极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三种根本性的人类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2]简单说,劳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作,是人与事或物的关系;行动,直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活动,是人和人的关系。教师的自由、尊严、荣誉、需要的满足等等生活感受,都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和提升的。
  1.学生,教师教育生活的“重要他人”   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生活之乐并列,可见做一名教师的崇高价值。教师的幸福,不仅在于“得英才而教育之”,与孩子在一起原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王大伟老师在她的《幸福的碎片》中写道:“生活是百味的,教育幸福也同样不止一种滋味。我之所以称这些幸福为碎片,是因为我不希望它们被粘贴在一起,因为它们每一片都可以在我生命里独立地存在,让我可以随时驻足细数,不管是何种滋味,我都欣然。”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无疑是学生。韩旌平老师在经过一段特殊时期后回到教室,读着孩子们眼中的自己:“开始是边看边笑,乐不可支;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心里盛满了感动和幸福,泪水也悄悄地打湿眼角。在孩子们的眼中,不管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好也罢,坏也罢,他们都能找到解释的理由,都能为老师们有意或无意犯下的错误找到宽恕的借口。他们眼中的世界和对象都是那样的美丽和善良。”
  皮亚杰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发展与原始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过程。因而有学者认为:儿童时期的思想与人类最真最善最美的时期也是同步的,让自己的心与儿童的心建立关系,可以让浮躁的灵魂找到安顿的家。
  2.同事,“美美与共”的价值认同
  费孝通先生谈到“美美与共”的话题时认为:“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3]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共事关系,其实就是“美美与共”的价值认同过程。
  首先,教师工作时的“各美其美”。我校王乃红老师在《一位平凡教师的快乐生活》中写道:“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希望我的学校好,希望我的同事好,希望我的学生好,希望我自己也好!”[4]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同事也是这么评价:“王乃红喜欢把年轻老师当作自己的儿女,在教学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我们一见到她,都感觉心里暖暖的。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有多晚,只要电话连起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可以得到安宁。”
  其次,师徒间的“美人之美”。学者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是建立在超越个人打算或个体利益计较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劳动与幸福都具有在境界上相对崇高的特征。”[5]这也是百年老校淮安市实验小学的成功之处。在张慧老师的《幸福伴我成长》中记述了这样两段话——
  徒弟感言:“当我满怀憧憬拿起课本走进教室时,才发现大学学的那些知识,距离课堂太遥远了。还好,学校给我安排了两位师父,他们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给予鼓励让我重拾信心,然后斗志昂扬地走进课堂。”
  师傅感言:“第一次执教六年级的张慧成为了我的徒弟,没想到这件事成了我‘烦恼’。早上,我刚走进教室,环视教室,后面坐了一个人——年轻、热情的面孔,真诚、认真的表情,张慧老师又来听课了。数不清她一星期要来我们班几次,只知道哪天教室里少了她认真听课、仔细记录的身影,我还有点不习惯了。”
  另外,同事间的“美美与共”。全人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一个关系复杂的地方,人与人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那里以公开、诚信与相互尊重为准则,以相互支持,而不是竞争与分层为基础,实现共同幸福是人与人相互之间的责任。”[6]淮安市实验小学的教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学校在教师考核上,坚持“不同尺子量不同的人”“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优秀”的原则,坚守“不以分数论英雄”的立场,学生考试不排名,教师工作成效不排名。重口碑不重奖杯,重过程不重结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积极轻松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的“重要他人”。
  3.他人,共通价值下的教育互补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关系学生成长的所有人的事情。在这种共同的事业追求中,教师会和家长、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建立关系。此时,学校也会为教师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提供更多可能。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义工”“家长委员会”,让更多的家长走进学校,来到课堂,与孩子一道感受教师教育的辛劳与智慧,分享师生成长的喜悦。同时也邀请他们参与教育教学,在共同劳动中,建立合作、互信、尊重的关系。
  三、幸福站位,精神明亮的可能性观照
  “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阅读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总会被他明亮的文字“猝然绊倒”,然后清醒起来:为了幸福,教师需要“按时看日出”。哪一个视角的日出最美呢?取决于你站在哪一个位置。
  1.视点的转换,让理念成为看得见的温馨
  五年来,淮安市实验小学围绕“幸福教育”做了很多实践,也提出很多概念,为了便于老师们理解和认知这些理念,更好地把这些理念与自己建立联系,学校把这些理念条理化、具象化。
  首先,相应概念条理化。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研讨基础上,对“幸福教育”理念做了简单梳理,形成6个认知。一个思想——做幸福的人;两个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职业的幸福;三个坚守——全纳教育、差异教育和保底教育;四个意识——课程建设要注意“生本、生态、生活、生长”;五个体现——课堂教学要体现“儿童味、学科味、生活味、文化味、成长味”;六个平台——学生活动系列化,有序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数学节。
  其次,常规理念具象化。走进校园,就看到“做幸福的人”文化石在绿树红花映衬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每天进校,就得到一种暗示——我是幸福的人。“做幸福的人”文化石背后,是“福源”两字,表示“学校,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主楼的过道上“每件事都是教育独特的风景,每个人都是发展最好的自己”,提醒每一位教师牢记工作的特殊性和价值高尚性。把理念刻在石头上,就像刻在每位师生的心上,进入美丽的校园,幸福如春风吹拂着每一位教师。   2.视角的转向,开启幸福的另一扇窗
  太阳每天都是灿烂的,日子每天都是新的,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幸福的……为什么在幸福者的眼里,什么都是幸福的呢?因为幸福能力是因人而异的。
  淮安市实验小学是一个集团化办学的典范,人多课务也复杂,每年的排课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学校为了兼顾个人意向,每学期放假时,就向集团所有教师发放“任课征求意见表”,老师们根据生活、身体、工作等情况,自行选择校区,选择任教年级、兼教学科,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也一并提出。课务安排由被动到主动,由规定到自选,为更多教师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谷老师原本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因身体原因,无法长时间站立教学。学校态度明确:谷老师每天愿意上班就上班,愿意几点到校就几点到校,甚至愿意带几年级课就带几年级课……谷老师被感动了,一学期后主动申请转岗。学校考虑到其身体情况特殊,让她到图书室做了一名管理员。
  每天看到太阳,是因为你找到了看到太阳的位置。如果你每天都很幸福,是因为你每天都能找到让自己幸福的理由。
  3.视野的转移,幸福多了一种选择的可能
  北大何怀宏教授在《梭罗和他的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个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7]学校的很多青年教师就像梭罗一样,不是因为“跟不上他的伙伴”,而是想聆听“生命的另一个鼓点”,找寻“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近年,青年教师主动申请到农村去支教已成时尚。学校为了满足大家的意愿,充分利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优势,每年安排6到8名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教育生活的空间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判断和理解,更让他们为师的经历多了一分精彩。
  邢善武老师在感慨支教经历时这样说:“一年支教,我走进了乡村小学教育的深处,了解了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认识到了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乡村小学老师的酸甜苦辣。”
  乔海兵老师谈到支教时充满自豪:“对于教育,我不相信它是万能的,但我相信它是可能的。当我面对平均分只有40分的班级时,我告诉我自己,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要让孩子们因为我的到来一辈子幸福。”
  热爱生活的人,脚下的每一处都是风景。追寻幸福的人,每换一个教育视野,都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经过公开选聘,部分青年教师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他们因能够展现自己的教育抱负而获得职业的尊严。部分老教师离开钟爱的岗位,学校依然为他们的“后职业幸福”提供便利,如重阳节组织老人游、重大决策邀请列席、编印《幸福回忆》等。青年教师喜结良缘,学校为他们举办集体婚礼。
  幸福是个性化、私人化极强的词语。一名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淮安市实验小学提出:“学校,一个让人幸福的地方”的哲学命题,旨意在这个称作学校的地方,有很多种幸福的可能。学校的教师、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让自己幸福的可能。同样,作为学校本身,建设一所幸福的学校就是建造更多的“可能性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
  [2]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
  [3]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07.
  [4]戴铜.太阳下面的风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47.
  [5]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教育科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谢安邦等.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1:5.
  [7]梭罗.瓦尔登湖[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5.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纷纷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在其科学课程标准或类似的文件中都对技术内容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而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也同样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并增设“技术与工程”领域目标,这一领域可以让学生通过技术的体验获得动手做的乐趣,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被技术及技术产品包围的时代,技术素养将会是现代人必
【教学目标】  1.理解四个节日词组以及各个节日所在的月份、传统食物和活动。  2.正确理解及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充实并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文本学习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并感受全家团聚的欢乐。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播放节日视频,互动交流,提炼主旨内容  (课前播放外国小朋友Mike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视频仅有画面和音乐,没有任何英文介绍。)  T:What’s the vid
【关键词】春联;诵读;想象;对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51-03  【作者简介】1.张国宝,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2.李琳,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
【摘要】儿童的学习力是其有效发展和长效发展的保证,提升儿童的学习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从“下一次,如果只有学生自己”这样的假设出发来设计教学,让“这一次”的引领为“下一次”的儿童自我生长奠基,让儿童在“发现力”“研究力”“迁移力”的作用下,逐步自主开展问题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下一次;数学教学;学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
【关键词】儿童;发现;文本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54-03  教育是一种心智与情感的守望,更是一场生命和世界的相遇。在我看来,教育过程就是儿童与未知世界的一次邂逅,美妙与否,要看他(她)自己的兴致,也要看身为导游的教师的情趣。为此,我提出“发现语文”的理念。我赞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语文阅读方面“引导—发现”的
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形成一定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及个性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欲望要激发,情感要激起,思维要激活,学力要激进,真正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改进,思维方式改变以及优化知识结构和清晰知识图式的形成。这就需要有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空间,有了这样的学习空间,才能实现有效学习,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  需要创设怎样的空间呢?  最大的信息空间。课堂上,要通过延伸、拓展和提升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她是天宁教育靓丽的名片。學校始终坚持“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的办学理念,把生活编织进阅读,用阅读滋养学生生命成长。2017年,学校建校九十周年,现任校长近日接受了专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期待。  问: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给予他们精神的底子,也是对他们进行精神的启蒙。您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给
【摘 要】江苏省阜宁中学航模科技课程基地成为我省首家普通高中航模课程基地,这一举措适应了科教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丰富了現有的学校课程资源,同时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航模课程;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108-02  【作者简介】1.俞翔,江苏省阜宁中学(江苏盐城,
【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作为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成语,既有本身的语言语境,又有潜在的文化语境。因此,成语故事学习之钥,须回到语境中去获得。教师在成语故事教学中要将学生带入语言情境中,体会成语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关键词】成语故事;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58-03  【作者简介】施萍一,江
2010年前后,“电子书包”悄然走进我国部分中小学课堂,尤其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电子书包”有大规模部署的趋势。目前,学术界对于“电子书包”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对电子书包进行了界定,认为电子书包是一个计算机支持的数字化协作学习空间,它以网络为环境基础,支持师生、生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与资源共享。国内学者倾向于将电子书包理解为一种未来形态的教育电子产品,它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