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她是天宁教育靓丽的名片。學校始终坚持“行知天下事,涵养博爱心”的办学理念,把生活编织进阅读,用阅读滋养学生生命成长。2017年,学校建校九十周年,现任校长近日接受了专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对这所学校充满了期待。
  问: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是给予他们精神的底子,也是对他们进行精神的启蒙。您旗帜鲜明地提出“阅读,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答:首先,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信息、发展智力,丰富精神世界的最根本途径,对人的成长意义不言而喻。但反观现实,我国民众阅读现状堪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对世界各国阅读量的统计,中国为人均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如果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那么,重视阅读,重视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是未来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证。
  其次,重视阅读,是对学校传统和特色的传承。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校就参加了中央教科所“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我们以省级课题“博爱新语文的实践研究”为抓手,通过“取消语文学科书面家庭作业”、改革课堂教学、建构“书慧心智”的课外阅读体系笔一系列举措深化阅读教育。
  再次,之所以提出“阅读,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是因为,我们想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通过提升阅读品质,真正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我们眼里,阅读是学生成长最为关键的素养。同时,开展阅读活动又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问:图书馆是学生精神的天堂,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家园。您将两者内在关联起来,并创造性地提出“图书馆中的学校”这一理念,有着怎样的发展愿景?
  答:我们提出“建设图书中的学校”,其重要意图是通过学校空间的变革,让学校更具有阅读和学习的特质,更能支持和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为此,我们希望我校的阅读教育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一是阅读空间更趋多样。学校图书馆不再只是单纯的图书借阅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支持学生多样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学习中心”,成为培养学生们的情报收集、选择与活用能力的“情报中心”。而要成为这样的中心,有必要不断优化阅读的物理性空间、丰富和提升阅读的社会性空间、拓展阅读的多维时空。
  二是阅读活动更加便捷。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书籍数量,扩大阅读区域,丰富阅读形态,让师生阅读更方便、更自由,让阅读成为师生最自然、最愉快的事情。
  三是阅读品质不断提升。以学校阅读空间变革为重要支点,通过整体建构阅读课程,创新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探究活动等措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问:环境改变人,氛围塑造人。博爱小学变革阅读的物理空间,将之升级改造为阅读社区,从内部来看,有哪些关键点发生了转型?
  将物理空间升级为阅读社区,主要是为了丰富空间的内涵,增强空间的社会性。
  其一,让阅读环境更加人性化。我们在放大学校连廊面积的同时,力破过去厂房式的方形结构,将连廊设计成近乎圆形,使之具有曲线的韵律感和美感,凸显趣味性和变化性,还有助于充分采光。这样的阅读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加舒适和美观。
  其二,让阅读更具有互动性。物理空间放大后,我们通过空间的二次改造,营造不同的小空间,形成不同类型的区域,以支持学生之间开展多元的阅读分享和体验探究活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和书香气息。
  其三,让阅读更具有自主性。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探索通过制度创新和活动设计,把学校空间还给学生,同时也让静止的物理空间灵动起来。比如,把阅读活动的策划和管理权还给学生。我们在红领巾街区设置“博爱小当家”服务站,并以此为依托,引导学生们全面参与阅读活动的管理。提供不同的岗位,由学生自主申报,自主开展岗位竞聘、岗位考核。
  问:阅读是奠基性的系统工程,在当下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时空已经发生深度变革的当下,您在建设“图书馆中的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是如何突围的?
  答: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书源。丰富和不断更新的书源是开展大量阅读的基础条件。对此,我们除了从学校经费中拿出专项经费分期分批购买书籍外,还通过与新华书店合作共建,如建立新华书店新书专柜;通过建立个人捐助书屋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书籍,确保阅读活动具有“源头活水”。
  其次,需要解决的是阅读时间问题。阅读空间优化了,资源丰富了,怎样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呢?一是通过课程整合节约课时。为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架构,构建了“一体三核”课程体系。“一体”是把学校原有的社团、活动进行一体化整合,强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三核”是指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和渗透,并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等途径提高课程实施效率,以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开展阅读活动。二是通过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增加阅读场馆的开放时间,建立阅读课教师考核制度等方式,把更多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其他文献
课堂是什么?若以知识为本,课堂则是一个知识传输的场所,教师是传输知识的工具,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倘若这样理解课堂,那么教学则只见知识,不见“人”,而人的发展应是教学的起始目标,也是终极目标,“人”应该站在课中央。钱琳老师执教的《金老爷买钟》一课正体现了“人在课中央”的理念。  一、课堂是一段生命旅程  《金老爷买钟》是一个绘本故事。钱老师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活动,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图
1.本刊记者:沈厅长,您好!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所辖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标志着江苏教育走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请您谈一谈江苏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这五年在哪些重大工作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  沈健:“十二五”是江苏基础教育大建设、大发展、大创新和大提升的五年。全省基础教育各项质量指标、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前列,数量指标已达到或超过
【关键词】教师流动;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12-08  “一年的支教时光很快就结束了,多么短暂,却又多么充实!无论是为了准备公开课和老师们一起讨论,还是为喜欢音乐的老师做辅导;无论是排练乡镇的节目,还是市级的比赛,我都如一只小蜜蜂一般穿梭,然而又如一只小蜜蜂一样收获着。在西来小学的支教经历是弥足珍贵的,它为我积累起一
【摘要】经典寓言以它独特的体式逻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一席。然而,日常的经典寓言教学却存在着忽视文体特征、忽视言语运用、忽视方法习得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厘清经典寓言的文体特征,坚守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举象为基,得法为本,这样展开的教学才是合乎课标要求的,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经典寓言;文体特征;学科本位;品质培养;得法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当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纷纷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在其科学课程标准或类似的文件中都对技术内容的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而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也同样认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并增设“技术与工程”领域目标,这一领域可以让学生通过技术的体验获得动手做的乐趣,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被技术及技术产品包围的时代,技术素养将会是现代人必
【教学目标】  1.理解四个节日词组以及各个节日所在的月份、传统食物和活动。  2.正确理解及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充实并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文本学习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并感受全家团聚的欢乐。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播放节日视频,互动交流,提炼主旨内容  (课前播放外国小朋友Mike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视频仅有画面和音乐,没有任何英文介绍。)  T:What’s the vid
【关键词】春联;诵读;想象;对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0-0051-03  【作者简介】1.张国宝,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2.李琳,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210024),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苏教版四上《春联》一课,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俗活泼的形式、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
【摘要】儿童的学习力是其有效发展和长效发展的保证,提升儿童的学习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从“下一次,如果只有学生自己”这样的假设出发来设计教学,让“这一次”的引领为“下一次”的儿童自我生长奠基,让儿童在“发现力”“研究力”“迁移力”的作用下,逐步自主开展问题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下一次;数学教学;学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
【关键词】儿童;发现;文本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54-03  教育是一种心智与情感的守望,更是一场生命和世界的相遇。在我看来,教育过程就是儿童与未知世界的一次邂逅,美妙与否,要看他(她)自己的兴致,也要看身为导游的教师的情趣。为此,我提出“发现语文”的理念。我赞同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语文阅读方面“引导—发现”的
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形成一定思想情感、道德品质及个性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欲望要激发,情感要激起,思维要激活,学力要激进,真正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改进,思维方式改变以及优化知识结构和清晰知识图式的形成。这就需要有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空间,有了这样的学习空间,才能实现有效学习,才能使学习真正发生。  需要创设怎样的空间呢?  最大的信息空间。课堂上,要通过延伸、拓展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