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匠心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198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许多人而言,小说就是为了讲故事。在长期被“过度喂养”的社会环境中,如今大多数人只愿意“看”小说,而不再愿意“读”小说。他们在意的,更多是小说是否“好看”,能否第一时间攫取注意力,并将这种刺激感在有限的篇幅里维持或加强,令人心怀满满期待迅速翻阅。这是否有错?肯定没错。最初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小说,就是以粗浅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并散布開来的。但小说是否只是讲故事?在影像时代倒逼小说的叙述越来越直白、呈现越来越具象、结构越来越简单的同时,写作是否仍应留存那份值得细细品读的复杂性?这是读者和出版商共同向作者提出的难题。
  在青年作家常小琥的写作中,仍热衷于“读”小说的读者也许能看到一抹亮色。从《琴腔》到《收山》,通过对时代流转中行将没落的两个行当的细致刻画,擅写京韵小说的常小琥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对于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而此刻,他所选择的又是一条与主流趋势相悖的路线。我们看到的中篇小说《摔跤手》,就是他心中对于小说可能性的另一番描摹。
  相较于需要凝神聚气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更有潜质能将一个故事任意延展、浓缩,或抽出其中一部分揉捏成全新样貌。故事甚至不必穷尽,“故事性”在这其中的地位被刻意压缩,写作者借着故事框架呈现更多层次的意义,在结构上也出现了更多变化。如果说长篇小说写作多是竭尽心力与体力之作,那么中短篇则更倾向于脑力和技艺的切磋,作者在这里不再坦诚心迹,而是将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希望读者能够沿着字句逐一解读。就此而言,中短篇的写作更是一种双向考验,是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将书写在含蓄地表达意图的同时尽可能优雅和练达),也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考验(如何不失兴味地绕开作者设置的障碍,达成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
  《摔跤手》中,主人公猛子曾是黑老大手下一名得力助手,有一身好功夫的他常在冲突中出面维护“公司”的颜面和利益安全,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在出狱后,不知该重续旧生活,还是展开新生活的他心生一个“怕”字。他找不到其他谋生途径,于是只能以卖餐盒和街头卖艺维生,对于过去的所谓荣光,他既希望儿子远离,又忍不住想向他一遍遍复述。
  作品情节相当清晰,在断续的闪回中,猛子凭借热血和冲动行事的过往陆续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中多处提及,曾经的场子里,只要有猛子在,再混乱的场面都能迅速被控制下来。作者着力书写的,则是当下猛子必须面对的失控生活——儿子的抚养义务、父亲的赡养纠纷、老家的拆迁分配情况……这些显山露水的生活琐碎曾经只是他“辉煌事业”的边角料,如今却成为了依靠和寄托。
  在以往的写作中,流水一样的语言是常小琥所擅长,在《摔跤手》里,他却在对于主人公内心状态的描述中刻意将语言扁平化,以此塑造猛子耿直、单线条的人物性格。
  乍看之下,小说结构似乎有些凌乱,当下与对于过往的回忆随意穿插,这样的设置容易让读者短暂性“出戏”,其实暗合了主人公杂乱无序的生活,以及在旧“特长”和新“活路”之间摇摆不定、困顿复杂的心态。在叙述故事的同时,有些事件、人物的出场似乎并非必要,细读之下却颇有深意:卷毛的威胁是流氓经历烙在他身上的牢牢印记,也是他挥之不去的心理阴霾;与抗拆老头精彩绝伦的一场摔跤则是对过往荣耀的召唤,也更像是对他当下颓势的一番嘲讽:虽然力量与体格犹在,但这般受人重视和尊重的场合,也只能称得上昙花一现,再难重复了。
  借用“摔跤手”这一职业角色,作者塑造了一个充满身体力量,但在精神上无所适从的中年男子形象。作品虽名为摔跤手,但不难看出,与猛子角力的不是人,而是他面目全非的后半段人生。更泛化的层面上,小说更容易让人想到许多中年男人面对的共同困境:他们曾经年少气盛,曾经宏愿满满,但当岁月洗刷之后,种种期许落空,大小泡沫撇净,男人应该如何真正长大,又当以何种面貌应对自己像一地鸡毛一样的人生?巨大的空寥和落寞、错位人生带来的焦灼和无力感,也许是作者在这部中篇小说中最希望展现的。
其他文献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应当嵌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钻研、运用教材时充分考虑生情、师情、校情,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创设。  创设生
前言:  在中小学普及编程课程,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的工作要求,对于我国2亿多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工作目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这也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们,在标准、资源、技术都欠缺的状态下必须自觉地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践行“行动计划”的要求。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的信息技术老师们,从社团选修的编程课程的成功案例中寻找灵感,探索出在小学低年龄段,利用Arduino程序设计推广编程课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公布后,根据其修改的新教材也陆续出版。拿到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数据与计算》后,笔者仔细学习了“算法的程序实现”内容,对Python内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 技术优先还是认知为要  教材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的“实践与体验”环节,介绍了“编程实现图像的简单处理”,目的是通过调整图像的颜色来初步体验Pyt
摘要:作者基于常规课时,聚焦航空情境,挖掘了“制作肺活量计”的现有教学资源,并设计了8~10课时的STEM中长期项目课程。以期能够让学生理解与项目相关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体验运用系统思维跨学科解决复杂情境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STEM;课程设计;面向全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11-0000-03  STEM课堂的主体是学
读了方老师的博文,让我想起前不久,名为“Wi-Fi万能钥匙”的APP非常火爆,据说可以破解别人Wi-Fi密码“蹭网”。我却不屑一顾,理由是我不相信密码可以这么容易破解,肯定有“陷阱”。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断网,学生向我炫耀他用这个软件成功联网的杰作,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下班后,我赶紧回家查找资料,发现其原来只是一个Wi-Fi分享工具,很多人都被它的名字所误导,以为其真的能破解密码。针对学生对这个问题
摘 要:在探索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现有教学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阻碍了多元化、全面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开展。针对此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立微信互动课堂的构想。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 移动教学 随时学习 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现有教学方式由于教学信息平台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大量教学信息的多点需求及多种教
摘要: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设计为网络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理念和行为方法。本文整理和总结了混合学习的理念和通过网络进行授课的方式,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剖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优势。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育模式;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2-0116-02  引言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
教學现场  即将执教公开课的许老师求助:Scratch的《舞台任我秀》一课中,以《欢乐好声音》为情境贯穿全课,但是发现该课知识点较为零碎,于是设计了“认识角色”“新增角色”“绘制角色”“设置背景”四个环节。但在实际授课时,发现“绘制角色”环节的任务引入显得牵强,整节课缺乏高潮,课堂气氛平淡,与预先设想的情境有较大的差距。  问题分析  当意愿遇到现实,往往会让授课教师感到落差极大,明明自己的设计思
探讨信息技术学什么、怎样学,这不仅仅是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更严重一些的警示是要防止错误的技术应用和沉迷技术的问题,这实际上都涉及信息论理形成的深层问题,本期解码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伦理教育。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阐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其中信息社会责任明确了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智慧”,它在智慧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催生了智慧课堂的概念。智慧课堂就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伙伴学习、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