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现在都和计算机紧密结合。为了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诸如计算机基础这样的课程。国家为了推动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特推出了面向全社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如何利用等级考试来促进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本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方式。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274-0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及各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内容兼顾深度和广度,强调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提高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强调问题解决、注重能力培养、倡导创新实践。1994年,针对当时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水平的实际情况,为迅速普及和推广计算机知识,为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人才,当时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开办了面向全社会的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1]。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后,计算机等级考试被引入到高校,并逐渐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虽然说计算机已普及到千家万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但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水平的掌握还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但是来自偏远山区或家庭条件较困难的学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很多没接触过计算机,相比起城市里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2]。
  2.学生的学习兴趣欠缺。①对于发达地区或者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来说,由于从小接受过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再加上从小就接触计算机,基础好,对于上课老师讲的那些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基础操作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就心生懈怠,学习的兴趣不大。但对于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或家庭条件差,从小到大几乎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对老师上课讲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感觉比较难,跟不上上课的进度,从而失去学习的情趣。②现在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太高,里面的游戏又特别吸引人,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就会偷偷地玩,又会带动一些学习意志不坚强的同学来玩,也会导致部分同学跟不上进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每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少数不及格的汉族学生里大部分都是此种原因。
  3.教学课时明显偏少。本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历经几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时数越来越少,为了保证教学内容不大幅缩水,只好压缩各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存储与处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分类与防治;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控;因特网网络服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3]。这么多的知识要在三个课时里讲完,Windows基本操作内容就没有安排专门的课时,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自行安排,使得学生掌握文字录入、键盘布局、功能键使用、文字录入指法等。安排一个教学课时,熟练掌握文字录入也要靠平时利用零散时间练习。
  4.考评方式不太合理。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试是上机操作,所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都在10道选择题里体现,占总成绩的10%;文字录入和Office操作占了考试的大头,占总成绩的90%。一些学生就会放弃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选择题随便蒙一下,转而只做操作题。
  由于本校存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通过率,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降低出题难度。这样一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通过率就会大大提高,但这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学习兴趣缺乏。
  二、依照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内容来改革计算机基础教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就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如果能在完成本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又使学生可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考试,拿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办公能力的培养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1.以等级考试大纲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①计算机基础知识;②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③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⑤PowerPoint 的功能和使用;⑥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应用。
  2.以等级考试各部分所占比例安排教学课时:
  ①计算机基础知识占总课时的20%;②操作系统使用占总课时的10%;③Word占总课时的25%;④Excel占总课时的20%;⑤PowerPoint占总课时的15%;⑥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和应用占总课时的10%。
  3.以等级考试的通过成绩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成绩的重要依据。按照等级考试的等第成绩换算成课程考试分数,再结合平时分数给定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终成绩。具体为等级考试的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如果等级考试成绩为不及格则计算机基课程成绩为不及格,等级考试成绩为及格及以上才进行平时成绩的加成计算。等级考试的等第成绩换算为具体分数如下表:
  4.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采用分级教學。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一次课进行摸底,根据成绩进行分组。按照成绩档次分为三组,优良组、中档组、待提高组。优良组的学生基本上不需要教师操多少心,还可以带动中档组的学生进步。待提高组的学生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并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或晚自习时间多安排几次课进行练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练习多了,即使不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学得很好,也可以使得这部分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拿到一级证书。
  通过分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大纲和考试方式,改革本校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利用严格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量化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指标,优化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葆营.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关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37.
  [2]叶陵波.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14):102.
  [3]杨四兴.浅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试内容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6,(55):2.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2013年版)[R].
其他文献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并实施应用。文章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以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例,围绕如何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如何高效组织教学、促进能力和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为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入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脂肪酸氧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37-0
摘要:通过调整教学流程和授课内容、完善考评机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提高解决染整工艺应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对分课堂;染整工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23-02   本科教育在发展
摘要: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实现了隐喻分析由修辞角度向认知角度的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教育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并挖掘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特点。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语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隐喻以及语用方面的对比研究。最终通过研究发现,教育类演讲中多用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以
摘要:近十年来,“青马工程”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实践环节创新性、持续性及实效性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偏业务化和偏娱乐化,吸引力和辐射力不足等问题。本文联系广东工业大学开展“青马工程”的实践,在思想政治育方法论视域中找寻“青马工程”质量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马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与编排,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提取及使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不断更新资源库的资源内容,同时采用动画、VR等形式呈現,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程;资源库;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018-0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管理制度等角度阐述地方院校如何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269-02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建设意味着人才培养格局和学校办学水平。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式菜名英译一直具有较大难度,误译现象广泛存在,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文章先就中西菜肴命名方式的异同进行阐述,然后选取国内外广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的菜品英文翻译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中式菜名英译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式菜名翻译;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
摘要:听说能力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生活所需的最重要的能力,听说教学是由听说教研室负责的。根据听说教研室教师构成相对复杂的特点,应以“和谐、高效”为目标,做好教研室的本职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之外,还应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时科学高效地做好教研室文档材料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研室建设;听说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
摘要:非医学类高校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群体,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可使他们在遇到伤害时进行自救与互救,并作为纽带传递和普及急救知识。通过分析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现状,提出非医学类高校开设急救知识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非医学类高校的教学特点,分析现有教学方式的利弊,旨在引起非医学类高校对于急救知识课程的重视,为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非医学类;急救课程;必要性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康复治疗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收集2017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区域分布、就业单位属性及就业签约质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7年康复治疗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3.53%;“3 2”班就业率为78.95%;嘉兴、宁波和杭州三个区域占就业总人数的66.40%;私立医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