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管理制度等角度阐述地方院校如何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269-02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专业建设意味着人才培养格局和学校办学水平。而特色专业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帮助学校获得社会认同并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一直是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重点建设的一个环节。地方院校和重点高校相比,其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一般不是很充足。因此,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尤其重要。本文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简要介绍地方院校如何建设特色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学科交叉性很强的数学类专业,目前大多数地方院校均已开办此专业,然而形成特色的院校很少。以我校为例,经过多年建设,此专业已形成比较明确的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即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我们每年都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培养方案、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和课外科技活动培养方案。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坚持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和整体优化。还增加了公共选修课模块,公共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四类课程,其中还要求学生选修创新创业4学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细化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计划,使得实践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25%。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对数据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里,我们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开设多门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并增加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学分,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贯重视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思路是: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以“选用现有国内外优秀教材为主,鼓励教师编写教学辅导书为辅”作为教材建设与选用原则。教材的选用以质量为首要原则,主要选用能充分反映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国内优秀教材(如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减少陈旧内容,逐渐加强国外英文原版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更加适合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辅导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模式,以数学为基础、信息为对象、计算机为工具,面向高科技,强调敏锐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数学修养,培养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信息科学人才。在学习安排上留有充分的余地,供学生涉猎有兴趣的学科前沿,开拓知识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在重视基础知识、注重实践应用训练的基础上设置引导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适应性,拓宽就业范围。为适应新时期信息爆炸的趋势和社会对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需要,我们结合数值分析课程,加强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教学,并与统计学专业、地方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达到学以致用。以《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精品课程为平台,进一步向全校推广数学应用教育,使得计算机、土木工程、物理、地理、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丽与数学的广泛应用。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坚持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探索启发式教学、研究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操作的习惯和能力。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了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管制度以外,针对专业特点,扩充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和规范。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和听课制度,完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学术和教学过硬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重点大学访问、进修、学习,提高青年骨干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研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把科研获得的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去,提高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专业研讨会以及重要学术会议,紧跟当前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选拔骨干教师,从三年级起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导师,实施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写作。
  加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建设。我们申请配置一些性能较好的服务器、工作站等,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对学生开展研究型教学及安排创新性实验,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依托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中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让学生熟悉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这一方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存在许多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摒弃。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保留一部分基础实验与理论课程同步开设,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部分课程主要通过实验完成,如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和理论;另一部分课程则对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提炼、优化与重整,更侧重于设计型、综合型、应用型、研究型和探索型实验内容的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如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相关课程、数学建模、软件设计等。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结合当今流行的编程工具、科学计算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如Matlab、SAS等。在实验教学中创建实验案例库。应用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案例通常更有利于学生体会实践带来的成就感,但它们往往是一些大型的实验,这些实验必须进行合适的分解才具有用于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对于实验案例库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挖掘优秀的想法,并将实验步骤加以分解与细化,甚至在必要时开发相应的实验软装置,从而设计出一个高品质的实验案例。案例的获得除了教师的精心准备、不断积累外,还可将优秀学生自选课题转化为实验案例。
  加强产学合作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加强与地方企业和公司的合作,开展以企业孵化器等孵化机构为主的创业平台建设。以中小型的软件开发企业为主要培育对象,通过合作和交流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基本服务支持。企业利用其设备优势,为我们提供教学实验、实习基地,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另外不再单纯追求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加强与企业的横向结合,从市场需求中确定科研课题,注重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可应用性,为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改革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订、教学改革、第二课堂、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这些工作可以推广到其他偏实践性理工科专业,如应用统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参考。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校其他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宣传数学建模竞赛,并在大學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109-111.
  [2]朱继欢.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5):258-259.
  [3]于晓秋,周晓晶,张宏礼.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科技,2008,(23):340-3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交际水平,英语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本文以英文影片赏析为视角,深入分析英文影片对提高中职学生文化意识与口语水平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英文影片赏析纳入英语教学课程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影片赏析;跨文化交际;中职学生;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摘要:EOF分析方法是《气象统计方法》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对于EOF方法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课程讲授时,往往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利用形象教学法改进EOF分析的教学方法。利用云图照片进行EOF展开与主要模态重构,引导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EOF抽象理论和应用的理解。  关键词:气象统计方法;经验正交函数;形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
摘要: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专业课程“草坪建植与养护”为例,探索建立基于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以项目任务考核为基准,以过程评价为主体,实践证明其适用于项目化或任务导向型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  关键词:专业能力;职业综合素质;考核體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处理的工具——程序的编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许多高校都把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重要的培养程序编写能力的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游戏项目开发的二维分解的教学模式,并以Java教学为例对游戏项目如何进行横、纵分解教学进行了说明,实践证明该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项目;Java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
摘要:作者采集了青岛科技大学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的T类下2个子类目TP类和TQ类的借阅量,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的基本理论和后验差检验准则,预测2017年至2021年这两個类目图书的借阅量。根据预测数据,可以为本馆未来五年内的这两类图书的采访规划和计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图书借阅量;预测;灰色GM(1,1)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逐渐为大家所熟悉并实施应用。文章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以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例,围绕如何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如何高效组织教学、促进能力和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为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入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生物化学;脂肪酸氧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137-0
摘要:通过调整教学流程和授课内容、完善考评机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有利于自主学习,提高解决染整工艺应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对分课堂;染整工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23-02   本科教育在发展
摘要: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实现了隐喻分析由修辞角度向认知角度的转变。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教育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并挖掘语言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特点。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语料,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隐喻以及语用方面的对比研究。最终通过研究发现,教育类演讲中多用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以
摘要:近十年来,“青马工程”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了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实践环节创新性、持续性及实效性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偏业务化和偏娱乐化,吸引力和辐射力不足等问题。本文联系广东工业大学开展“青马工程”的实践,在思想政治育方法论视域中找寻“青马工程”质量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马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理与编排,便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提取及使用,进行教学资源开发,不断更新资源库的资源内容,同时采用动画、VR等形式呈現,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课程;资源库;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