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情景创设必须从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波澜不惊、了无生气的状况。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因势利导,生成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这一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上好每一堂课就成了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可是,闲聊时,长听许多教师感叹:“教者有意,学者无情。”是的,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重视自己所教的科目,学好该科目,而学生却听的心不在焉,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完全把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当成了优美动人的催眠曲!据了解,这样的课堂并不算少数。面对这样的课堂状况,苦恼、伤心丝毫不起作用,一味地埋怨、责怪学生也无济于事。怎么办?一个字,那就是:改!如何營造课堂交际的和谐,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丰富多彩的知识,正确领会异彩纷呈的思想,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激趣课,一堂导疑课。
  一、兴趣,是营造和谐氛围的铺路石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就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最好的教师,是成功路上的铺路石。有兴趣就会入迷。因此,优秀的教师都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断挑起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笔者有幸听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课堂一开始,于永正老师所扮的偷猎者的形象一下子就抓住了全班学生的心,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明白了写记叙文要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了告诉学生把内容写具体,于老师启发学生描写的重要性,作文中要进行恰当的环境描写和符合所写形象的心理描写,比如偷猎者的心理,鸟儿的心理,引导学生,假如你是鸟儿,此时此刻会对人类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一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不但掌握了写记叙文的方法,而且完成了一篇内容丰富、叙事完整、描写具体生动的作文。让许多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不愧是名师,就是会引导!课后,我询问了几个听课的同学,让他们说说听课感受,他们都认为: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他一上讲台,就把我们吸引住了,让我们从头到尾倾耳细听,随着他的思路,口读手写,他提的问题,总会让我们跃跃欲试,上于老师的课,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好玩、有劲,真希望于老师能天天给我们上课。学生如此,听课的老师又何尝不这样想呢?虽然相隔多年,笔者脑中至今还留有着于老师所扮的猎人形象:头戴遮阳帽,肩挎长猎枪的清瘦老者,走起路来蹑手蹑脚,躲躲闪闪,一会儿瞻前顾后,谨防被人发现,一会儿又四处逡巡,寻找猎物,活脱脱一个偷猎者出现在学生面前,现在回想起那节课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新奇的扮相中来了。由此可见,一趟成功的语言课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想学、爱学、乐学。这样才能开启智慧,学有所成,兴趣若没有了,何谈教学成果。
  二、疑难问题,是成功路上的指向标
  课堂上学生的认识是存在着差距的,由于认识水平不一,理解角度相异,学生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理解较深,有的认识较浅。势必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促使矛盾转化,使学生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认识的深刻与否不在于是否得出结论,因为作结论是容易办到的,把教参上或教辅材料中现成的答案搬过来读一读,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标准答案,要多省劲有多省劲,可是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都是不会这样做的,否则,课堂教学的魅力何在,教学中就是要抓住矛盾转化的过程,学生认识的提高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完成的。这是老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关键所在。记得在研读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草图”时,学生产生了争论:“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句中到底有几个动词,有的学生说“六个”,有的说“八个”,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看着他们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的样子,我觉得他们对动词的概念还没有真正的掌握,作为老师此时此刻告诉他们结果是最容易不过了。可是,如果这样,学生们以后就不愿意动脑筋了,如果这时就势“导一导”,让他们回忆一下以前老师所讲的有关动词的知识,在分析这句话里的几个词,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打滚”和“打两个滚”不一样?“赛跑”和“跑几趟跑”又有何区别?从而理解动词的含义,进而明白汉语的丰富多彩,使全体同学在争论中提高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矛盾的转化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差异由不统一到统一的过渡,这个过渡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导疑”中完成的,经验告诉我们: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往往使
  学生们讨论得更激烈,因为他们都想说服对方,为此都会绞尽脑汁的去找这就是促使他们自觉地走进文本并深钻文本,其研究的深度是一般的提问式教学所达不到的。有经验的老师一定要学会在关键引导学生生疑。
  另外,导疑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疑”不但让学生弄清了“为什么”,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曾记得在学习美国作家英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一个比较爱动脑筋的学生问了一个问题:课文开头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受得到。”可是后文却对这种闷热只字未提,这算不算失误呢?我觉得该生问得有道理,也很有水平。何不再引导一下呢?于是我说假如你是作者,你能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谁知这一导一放,竟把全班学生的兴致都给调动起来了。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高兴,鼓励他们大胆发挥。结果竟然有不少同学增添了完全符合文章主旨的语段来,不但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而且深化了文章的内涵。
  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抓住两点:第一,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因为只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引发他们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疑问,他们的思维才会处于积极状态,学习才会取得效果,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语文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激趣”“导疑”,相信那些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启而不发的现象就能克服,死气沉沉的课堂就会活跃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机械滥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削弱了它的良好作用,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实施。为解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应把握好时机,正确应用。要做到四个“不用”,即不在为了创设情境促进感悟时不用;不在为了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时不用;不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需拓展教学领域时不用;不在为了激发兴趣、强化记忆时不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时机  G623.2
种子发芽率是评价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批种子能否在生产上应用。由此看来,正确选用发芽床,使发芽试验结果更接近于种子真实水平的发芽率就显
一直以来的文言文教学多以“灌输法”为主,导致了课堂低效,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教师用行而有效的方法,古今对接比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词语、甚至进行变式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望
从七五年八月以来,我局推广锚喷支护量已达220多公里。但是,由于喷射混凝土时是干式喷浆,作业时产生大量粉尘,直接危害工人身体健康,给此项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发展,带来了一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点,本文就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及信息技术微课制作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国分类号:G434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旨在开发学生的基础性数学思维,令学生养成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技能等,为学生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受制于小学生自身特点,以及传统教学的长久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旧困难重重,继“生本教育理念”问世以来,教育工作逐渐找到了一条科学的道路,以学生为基点也能够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本理念;综合课堂;教学效果 
乡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学生感到亲切,兴趣很高,在整个活动中我重点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先介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包括改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最后指出应用多媒体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优势  中国分类号:G633.55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完善,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多媒体设备被引入到
学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几年如一日,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根据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