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深入关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中收录了当代青年散文家刘志成的名篇《怀念红狐》。该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其实,细读文章就不难发现作者自始自终都将红狐放于和人同等的位置。所谓的“人性”在红狐身上同样具备。尤其是当狐崽被抓后红狐的一系列表现令人潸然泪下。
  作者用冷峻而悲悯的眼光关注着处于弱势地位的狐狸,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红狐的深深同情,而这种同情正是基于作家平等善待世间万物的“普世情怀”。正是这种“普世情怀”使作家更多的对人表现出了一种深入的关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能够深入到人性深处,揭示、剖析和思考人性的深刻和复杂面,促进人类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揭示、剖析和思考正是基于深入的对人的关注。因为人是文学最基本的表现对象,也是其最终的目的。立足于对人的关注,拥有对人的关怀,是文学的基本价值所在。只有具有了这一基础,文学才可能具有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意识,拥有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力,才能呈现出真正的悲悯和深远的关怀。在拥有对人深入关注的前提下,才能涉及人性揭示这一标准。
  红狐身上的“人性”固然让人觉得感受温暖,但是文中的“我们”一家人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复杂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玩味的。作家用他深远博大的情怀关注着“我们”,引领读者深入的观察思考人类行为和内心。作者首先将“父亲”和“我”身上“人性”中温情美好的一面毫不留情的揭去,又将阴暗丑陋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当“我”被红狐戏耍后,身为万物灵长一员的“我”只能“沮丧”“恼火”。而“父亲”则更绝,他用人类的智慧,一下子抓住了狐狸的软肋——狐崽。想到的便是要用它们去换钱,尽管是为了孩子的学费,是出于人父对于自己娃的疼惜,然而我们不禁要想到这四只狐崽同样也是红狐的孩子,而爹却是要用红狐的孩子去换取自己孩子的学费,这岂是人类的良善行为这时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人完全没有同情弱势的红狐,面对红狐的哀求,人心似乎变成了石头,肆意的支配着红狐崽的命运。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行为,此时却让我们汗颜。然而作者毕竟是七窍玲珑心,他看到了“我”的犹豫。但是“我”却没有因为一时的不忍而就此放了狐崽,而是当想到学费时再次狠下心肠来。这恰恰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人心的复杂正是体现于此。作者用这种委婉的手法告诉我们,人并非一味的恶,在面对金钱和各种利益的诱惑时,人心在进行着善与恶的较量,而恶暂时的占了上风。尽管如此,但这种较量毕竟影响了人,触动了人心。年幼的“我”彼时已经深受感染与震憾,对于自身的行为已经有了一种潜意识的自责与警醒。可以说作者对于人心体察入微,这种细致的观察正是基于作者对人的深入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家人在与狐崽的相处中,渐生感情。母亲会为它们改善伙食,“我”也越来越喜欢它们。可以说人狐相处甚是和谐。人已经暂时忘记了最初抓狐崽的目的,这种随着相处而逐渐产生的感情让人心生温暖和美好,人性中自私狭隘的一面开始褪去,善良美好的一面开始占了上风。作者真是善于关注人,是揣摩人心的大师,他看到了人性中天生温情的一面在仇恨、利益的冲突暂得缓和时便会占据了上风的事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红狐的再次出现,“我们”一家人不再用仇视的心态处理问题,而是理智而平等的来看待红狐,“我”的泪水、爹的喊狗声和母亲放走狐崽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结局,因为此时“我们”一家看待红狐时已经不再用人类的强权心态,而是用一颗善良平等的人心来对待。作者在处理这个结局时可以说完全顺势而为,不生拉,不硬扯,完全合乎人心的发展轨迹,读者完全不觉突兀。他在不动声色中将万物平等的普世情怀植于人心深处,多么高明!
  可以说,刘志成对人的关注不仅局限于人性的复杂,还有着对于人类社会的隐忧。他的这一种深远的关怀触及到整个人类。他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社会的担忧,对于人类的深入关注,跨越了时代、民族,具有普遍性的警世意义。
其他文献
《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版块中的一篇小说,它出自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小说讲述了鞋匠格斯拉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因为机器生产对于手工业作坊的冲击,生意越来越清淡,最后悲惨地饿死了的故事。小说赞扬了鞋匠格斯拉诚信敬业,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小说的主旨似乎也一望而知,翻译过来的文
李晓奎  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  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的问题将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该怎样合理有效地介入并参与课堂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联系课堂进行了以下反思,以求取得实际性的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师生角色 反思     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以来,一直忙着做题评卷,领着学生一路走来,上的都是清一色的复习课和评讲课,没有太多新知识的注入,课堂真是有点波澜
现代教育的拓展使得教育形式朝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微课就是其中的创新手段之一。这种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进行授课的全新的教育形式必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微课的意义  微课是现代科技与教育改革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微课的产生冲击了传统语文课堂的限制,将更真实的课堂情景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通过一些微视频和歌曲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解决疑难问题,感受作者的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所選入的七首词都是词作中的精品。本人以为本课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学生不但能在课内互动,还有课外互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一)实践准备  1.比赛分六大项目:朗读、质疑、讲解、背诵、填词、改写。  2.操作说明  (1)将全班分为7组,
2014年4月2日,在县教育局理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庄浪一中、庄浪二中、紫荆中学、庄浪四中、朱店中学、阳川中学、韩店中学的校长和部分科任教师在朱店中学举行了全县区域性的新课程教学理论研讨活动。这次区域教研活动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个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县教育局希望通过这次区域教研活动,检验我县高中教育新课改理念在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同时总结经验,积累共识,为我县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单元教学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单元教学的意识和单元教学的习惯。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人文目标奠基。同时,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有效延伸我们的课堂。而要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则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知识整合延伸课堂
一、课本剧的实施步骤  1.课本剧素材的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每一篇都作为课本剧的素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叙事强的传记类散文。(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3)经典文言文的某些经典段落进行改编。(4)能契合时代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
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序列训练,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写作,继而在写作反馈中深化技法,理论和实践互为支撑,循环往复,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这是语文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课内课外双线写作训练,既注重学生的生活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理念的社会价值引导;又紧扣课本教材,使作文教学避免脱离教材,成为“空中楼阁”。一枝独秀不是春,双线写作训练相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篇童话,有别于其它的童话,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传递的是关于爱的主题,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人间这份美好的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课堂上,引领学生朗读和品味本文诗意的语言是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读,属于语感实践;品,属于语感分析。把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如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