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诗意的表达中流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篇童话,有别于其它的童话,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传递的是关于爱的主题,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人间这份美好的情感。正如作者所言:“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课堂上,引领学生朗读和品味本文诗意的语言是必要而有意义的活动。读,属于语感实践;品,属于语感分析。把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极为重要的方法。如何操作呢?下面以我执教这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品读揣摩
  文本语言的诗意体现在恰到好处地运用反复与排比。反复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有词汇和词义的重复,作者不只把它当作修辞手法,还赋予它微妙的感受,广阔的想象。并且安排它和排比混用,这些恰到好处的反复与排比句,构成精炼流畅的短句,句子之间长短交错形成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节奏感,朗朗上口,朗读出来的时候效果尤其显著。
  文章一开始就用七个“他”,独立成七个段落,强调他——盲孩子,处在黑暗中,很孤独、很寂寞。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很好的语言欣赏点。我抛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七个自然段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表达——他是一个很寂寞的盲孩子,但作者为什么用七个段落来写呢?”学生发现:按句排行,短小、跳跃。“他”有时是修饰语,大多数是主语,作者描绘出盲孩子的世界,能让人感同深受。学生感受到:“没有光彩,没有色彩”,“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用否定和肯定的句式描写盲孩子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不仅引发读者对盲孩子的同情,也和后来盲孩子看见光亮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童话的美好和神奇。学生还感受到:作者写盲孩子的动作——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着,细致地铺排出听的内容,写出盲孩子寂寞和渴望的内心世界。虽然有同伴,但他无法亲近他们,同伴们也没有人想要了解盲孩子。他只能听,听人声,还有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细微的声音,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和后文影子的出现并带着他听自然的声音相呼应。学生有了这些语言品读的感受,然后朗读这七个自然段,读出了盲孩子的淡淡忧伤,仿佛把人领进盲孩子的生活。
  像这样的用法,还体现在写盲孩子获得光明,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的内容上,作者用了四个“还看见”,分四个自然段来描述。我做示范朗读时,故意漏读“还”字,马上有学生给我指正。于是,我趁机让学生加上和去掉“还”进行朗读体验,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到:有了“还”字,表现盲孩子所看的事物很多,有目不暇接之感,这些自然中极其普通的事物,对盲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美好的,更表现出盲孩子惊喜、激动之情,这些情感在不断迭加。学生建议,在“还看见”之前加上感叹词“哇”,在“哇”的感叹声中,盲孩子见到“太阳、月亮、萤火虫组合的灯、弯弯的彩虹、花朵、绿草、露珠,这些明亮、美丽的景物”,百感交集的情感,就被学生演绎出来了。
  紧密结合语境而对言语作细细的咀嚼,于吟诵中赏析作者在言语过程中“辛苦经营的功力”,进而升华到对言语美的一定高度的自觉,这就是品读。这其中,教师的示范和点拨作为品读必需的辅助手段可以起到引发感兴、启悟灵思的特殊功用。
  二、角色诵读
  文本语言的诗意还体现在用对话构成一个个充满情感具有画面感的场景。诗抒发感情的方式常常是直抒胸臆。写童话就要曲折些,作者藏在作品的后面,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文中作者赋予影子和萤火虫生命,注入自己的情感,借助对话,放慢叙事的节奏,展示它们的形象。它们是爱和光明的象征,它们和盲孩子交往的场景,引人入胜。
  面对盲孩子的疑问“你是谁呀?”影子的回答细致又耐心,它对盲孩子解释,觉得这样回答太简单了又补充,接着又问道,直至盲孩子明白影子是什么样子。探究“影子对盲孩子的爱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时,学生找出这部分内容,我追问道:“影子说话是不是很啰嗦,为什么?”学生们觉得影子说话不是啰嗦,而是能体察盲孩子的心,努力让盲孩子知道影子“长得什么样儿”,表现出影子对盲孩子体贴和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很快进入情景中。其中“好听、和气、惊奇、高兴”,这些表现盲孩子的感受和它们神情的词,也为学生揣摩人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扮演影子的学生用温柔、亲切的语气朗读影子的话,扮演盲孩子的学生先是用惊奇声音发问,而后惊喜地说。
  面对盲孩子的疑问:“是你吗?萤火虫?”萤火虫的回答,从一只变成几只,变成一群。我请学生分组设计这部分朗读,并说明设计理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设计的:一位同学读一只萤火虫的回答,三四位同学读几只萤火虫的回答,全体同学读好多好多萤火虫的回答。他说:这样的设计才能形象地体现萤火虫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盲孩子的情境。按照他的设计朗读,声音从弱渐强,织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境界。
  以上两个场景,用了慢速叙事,这是小说叙事节奏的一种。这种叙事的结果使读者如同欣赏演出一样,品味着整个过程。请学生在阅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其中一定的角色,或为角色设计朗读,读读议议,深入体验作家笔下所塑造的人物的精神世界。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应立足文本的阅读,组织和指导学生学好文本提供的语言范例。特级教师洪镇涛提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才有了以上执教的尝试。
  一篇文章独有的语言特点,就像一张名片一样,可以把它固化,留在学生的心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正是我要领学生欣赏的绝好内容。这就需要执教者能抓住文本语言的特点,借助语言品读的方法,深入到语言里头,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其他文献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弥儿》就具有这样的作用。最近读了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深为他根据爱弥儿的年龄而提出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而受到启发。卢梭说:“只有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只有宜人的性情,才能收获幸福;只有良好的品格,才能使人服从;只有自我尊重,才值得别人给的尊重。”这全然是对教师乃至人类提出的美好目标、做人的准则,它闪耀着卢梭的真知灼见之光彩。就教师这个职
《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底层的光芒”版块中的一篇小说,它出自于英国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小说讲述了鞋匠格斯拉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是因为机器生产对于手工业作坊的冲击,生意越来越清淡,最后悲惨地饿死了的故事。小说赞扬了鞋匠格斯拉诚信敬业,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情节,小说的主旨似乎也一望而知,翻译过来的文
李晓奎  每每读到《马说》“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目光总是来回审视,逡巡不前:“祇”“骈”“称”之读音,句子的正解,究竟若何?  文章开头一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身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那么,作为两个状语后置句前面的谓语动词“祇辱”和“骈死”二者是什么关系?是因为“祇辱”所以才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的问题将关乎语文教学的成败。教师该怎样合理有效地介入并参与课堂教学,如何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联系课堂进行了以下反思,以求取得实际性的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师生角色 反思     进入高三第二轮复习以来,一直忙着做题评卷,领着学生一路走来,上的都是清一色的复习课和评讲课,没有太多新知识的注入,课堂真是有点波澜
现代教育的拓展使得教育形式朝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微课就是其中的创新手段之一。这种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进行授课的全新的教育形式必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微课的意义  微课是现代科技与教育改革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微课的产生冲击了传统语文课堂的限制,将更真实的课堂情景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通过一些微视频和歌曲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解决疑难问题,感受作者的
一、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所選入的七首词都是词作中的精品。本人以为本课的教学比较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学生不但能在课内互动,还有课外互动,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一)实践准备  1.比赛分六大项目:朗读、质疑、讲解、背诵、填词、改写。  2.操作说明  (1)将全班分为7组,
2014年4月2日,在县教育局理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庄浪一中、庄浪二中、紫荆中学、庄浪四中、朱店中学、阳川中学、韩店中学的校长和部分科任教师在朱店中学举行了全县区域性的新课程教学理论研讨活动。这次区域教研活动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个学科的听课、评课活动,县教育局希望通过这次区域教研活动,检验我县高中教育新课改理念在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落实情况,同时总结经验,积累共识,为我县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重提单元教学强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单元教学的意识和单元教学的习惯。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为实现我们的人文目标奠基。同时,采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有效延伸我们的课堂。而要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则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知识整合延伸课堂
一、课本剧的实施步骤  1.课本剧素材的开发  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经典的文言文,每一篇都作为课本剧的素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各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素材的选择。在选择时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叙事强的传记类散文。(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传记文学。(3)经典文言文的某些经典段落进行改编。(4)能契合时代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的文章。例如在《荆轲刺秦》中我们选取了大兵压境、易水诀别、荆轲
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序列训练,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写作,继而在写作反馈中深化技法,理论和实践互为支撑,循环往复,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这是语文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课内课外双线写作训练,既注重学生的生活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理念的社会价值引导;又紧扣课本教材,使作文教学避免脱离教材,成为“空中楼阁”。一枝独秀不是春,双线写作训练相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