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图书装备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存在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够的缺陷,因而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内容可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这是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感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求学生投入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则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真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须得亲口去品尝,才知其真味。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热忱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从个性、从率真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刻苦勤奋、好人好事扩大到亲情、个性、自我,扩大到精神物质、率真纯朴,扩大到忧患意识和实事求是上来,鼓励学生说真话、写实感、抒真情。
  
  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作文立意
  
  缺乏个性的作文,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作文题或相同的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必须独辟蹊径,才能写出立意新颖、与众不同的好文章。因此,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材料进行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进行立意。例如写《雪》,大部分同学的立意是赞美雪的洁白无瑕,或赞美雪润泽万物,“大公无私”为人类造福。这些立意并无错误,但没有突破传统观念或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想等方法开发思维。由雪以其洁白的外表来掩盖世间的污秽,联想到雪是虚伪的;由雪见不得阳光推想出雪的本质是虚软的;由雪压冰封使得万木萧条可见雪也有穷凶极恶的一面。这样以新的观点去看旧问题,翻新出奇,给人的感觉如同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精神为之一振。
  
  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意识
  
  作文贵在创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指的就是作文的创新。作文只有善于创新,才能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所谓“打破思维定势”,就是逆转思路,与众不同,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敢于对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怀疑,发前人之所未发,化腐朽为神奇。如“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一定能成功,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则是“有志者事未必成”,因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仅仅靠有志还是不够的,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都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自不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让人耳目一新。
  
  四、培养学生发展求异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创造思维形式。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无法培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大胆鼓励学生用求异思维思考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敢联想、会想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有这样一题作文:古代一画家画了一幅人见人爱的画,拿到市场展出,要求观众指出不好的地方,于是画上每处都有圆圈。他很失望,又再次要求观众圈出画得好的地方,这次画上每处也都有标记,请围绕“众人看画”这个话题选一个角度作文。此时可启发、引导学生们展开想像进行求异思维,从“不要人云亦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欣赏艺术品带有极强的个人感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几方面立意,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五、批改作文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写作兴趣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热情的鼓励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评语,虽只是片言只语,但对作文者来说,有著直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给学生写评语时应做到少批评,多鼓励,要积极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出其闪光点。为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第一要务,贵在发现、发掘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即使全篇作文只有一个词儿用得有新意,只有一句写得有特色,只有一个段落写得新颖,也值得特别指出来加以肯定。只有对学生的作文予以充分的肯定,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要学生不再害怕写作,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历史教学正在改革中,针对学生在历史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即成为改革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学生 非智力因素    现在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并不低,差异并不大,为何学科成绩却有差异,其实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语言是词汇的海洋。本文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以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构词法    英语词汇量庞大,浩如烟海,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将会有助于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构词法通常有前后缀、转化、合成等。掌握了构词法,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增加词汇量。    二、同根族联系    同族词又称同根同源词,是指词根相同的一
从近几年来我校的中考成绩看,学生的语文成绩总体来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如第一大题,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中的古诗词填空表现最为明显,不少同学都因写错别字而丢分;二是阅读不能整体把握、重点突破,如文段阅读题,有不少同学连文章的论点都找不准,或找不到;三是作文,不少同学无论怎么想,怎么写,也写不到300字便收笔,无话可说,内容空洞贫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益,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我的尝试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也开拓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解放了自己。    一、具体做法    对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教学,我采用了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的主体自教式教学形式,形式的载体是“我来当老师”系列教育活动(班级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之一),我提前两周把活动要求布置下去,鼓励愿当老师的同学先报名,并把自己想上的课文报上来,刚开始
2007年,各省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长度增加,难度也有所加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在阅读与鉴赏中,“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形势是发展的,要求是明确的,但操作起来却使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感到茫然。现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中大大增加了诗歌的比重。以七年级为例,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8首诗歌,其中现代诗12首,古诗6首,另外还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20首。如此大规模地选入诗歌,在此前教材中是未曾有过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按照诗歌自身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以及时代特点,围绕“情”字,由浅入深分步讲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效果较好。以下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三点体会:    一、“知人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更注重的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相应的,教育在其本质上,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培养人的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这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那就是人本理念,用真情和爱心教育学生。那么如何去实践呢?    一、
【摘 要】 英语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大胆、主动参与教学。在这个背景下,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使得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反馈,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促进都得到了强化,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值得大力倡导。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阅读课 互动 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
一、中学生道德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效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寄宿制项目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和“两免一补”工程,基础教育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但是由于基础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发展不力、改观不大,不仅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词汇、语法知识的过程,它作为一门语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词出现于句,句出现于语篇,而语篇出现于特定的交际场合。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根据职业教育的“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能力本位,实践为重”的办学方针,以及中专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中专英语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多年在旅游专业教学上的一些尝试,请同仁赐教。  一、教学